阮璃徙“仓曹掾属”探微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璃,其任官情况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太祖并以琳、踽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璃所作也。琳徒门下督,璃为仓曹掾属。”(《三国志》卷二一《王粲传附阮璃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册,第600页)由于阮璃为后人所赏誉的作品多为他任军谋祭酒时所作的章表书记,所谓“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曹丕《与吴质书》,《三国志》卷二一《王粲传》,第3册,第602页),因此研究者们在对阮璃的生平事迹进行探究时,也多关注到他曾被曹操任命为军谋祭酒,而不甚留意他后期的职务转徙。然此事貌似细微,却实有缘故,探微索隐,对真切了解建安士人在曹操霸府中的政治处境不无助益。
其他文献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与戴复古《论诗十绝》是论诗诗史上的代表作,元诗写于前,戴诗作于后。两者相差十六年,都是与其他诗人切磋诗艺的产物,皆具实用性。内容上,元年轻气盛,重在批评他人,告诫自己;戴年近古稀,意在自述体会,教导他人。对论诗绝句的体制局限,戴诗无甚作为,元诗则成功发掘论诗绝句的体制潜能,从而超越杜甫《戏为六绝句》,成为后代广泛效仿的对象。
日本东北大学所藏《如是观》等四种清代宫廷演出戏曲钞本为海内外孤本,本文介绍了钞本的版本情况以及剧本来源,比较了钞本与原本的差异,从折子戏的选题和对违碍字句的改动和删减中,论述了皇室对戏曲的欣赏趣味取向和戏曲文化政策。
作为一种社会范式的变迁,区域治理之所以能够成为可能,除了超国家、次国家、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体等治理层级的责任的嵌入之外,政府组织的角色仍然不可替代,特别是演进的公共政策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权能承接、关系协调和功能转化的作用。相应地,以政策评价的多方参与和综合审视来确保治理的有效性,也提供了一种治理“落地”的显著证据。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治理的典范,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程的实践业已逐步超越了单纯的结构关切,迈向一种新的以兼具内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为特色的区域发展聚合;而聚合政策评价的评鉴、导向和建构功能也由此促成
随着中共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广泛借鉴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经验。以创建一个全新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
《世经堂初集》诸本皆为徐旭旦及身编订刻印,署“钱塘徐旭旦西泠著”,收入作者各体文章四百九十五篇。其中徐氏或全文、或部分抄袭明以前人的文章六篇,明入的文章五十九篇,徐氏同时代人的文章二十二篇,三者合计共八十七篇。抄袭的手法有替换法、截取法、照录法等。对徐旭旦《世经堂初集》抄袭现象的揭秘,具有强调古今一以贯之的学术规范的意义;避免日后对被其全文抄袭的清入文章的署名产生误解与争议;判定徐氏的《桃花扇题辞》系抄改孔尚任的《桃花扇小引》而成。
在各界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本刊2013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按照既定原则和程序,本刊评选出了6篇(其中有两篇得票数相同)优秀论文。
所谓《孔子诗论》(或简称《诗论》),是约公元前300年的一篇竹简文,现藏上海博物馆。这篇文本在论述《诗经》诗篇时,呈现出了丰富的修辞模式,包括反问、感叹句式,归诸孔子的直接引语,一连串独特的句法结构,不同寻常地突出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在进行阐述或做出结论之前分两步乃至三步提出简短命题的写法,等等。不过,《诗论》是否就诗歌提出了任何特殊观点,抑或是某些诗歌之外的东西?该文本是否意在讨论、说服?这些论断精简的深奥话语,是否只对那些抱持同样看法的读者才具有意义?该文本为何而作?《诗论》不是关于《诗经》的综论,也不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工程,它要求社会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投入,需要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参加者们,站在全球的视野,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如何推进生态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可贵探索。他们的研究表明: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浓厚的社会担当意识;其次,当代西方日益勃兴的建设性后现代思维和中国传统智慧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急需的宝贵资源;最后,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
明代嘉靖年间刊刻的《雍熙乐府》录有[中吕]套曲“虞伯生咏十花仙”,虞伯生即虞集,元代大德以后的朝中显宦,世称“元诗四大家”之首,又是著名文章家,也是理学人物。明末曲家孟称舜以为“虞伯生咏十花仙”是虞集所作杂剧的一折。晚近戏曲史研究者大抵不予重视,唯有孙楷第先生认同孟说。本文即为讨论这个问题而作。
开宗明义,本文提出“古典文学艺术”这一新概念,包含着以下双重的学术意蕴:其一,在学科建设意义上,鉴于“中国文学”被具体划分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而“现代文学”的学科发生原理,分明是以现代社会建设与现代文化建构的“现代性”为核心价值,所以,与此相对应的“古代文学”的学科发生原理,就需要追问其作为“现代性”之对应物的核心价值所在;其二,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