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昂轶事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10月10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来重庆视察。一天下午,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胡北淇(胡子昂的侄儿)陪她散步时,邓颖超说:“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在重庆工作多年,从那时起,胡子昂就与我们合作共事。现在为了祖国统一,一直合作到现在,不愧是党的真诚朋友。”
  1991年11月19日,受人尊敬的胡子昂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胡子昂先生的故事很多,这里谈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坚持不挂国民党党旗。
  1947年2月10日,重庆市参议会召开第三次大会,孙中山遗像高挂在主席台正中央,国旗分挂两边。时任议长的胡子昂宣布,重庆市参议会第三次大会开始。话音刚落,参议员古铎(国民党CC派骨干分子、会计师)突然起立,气势汹汹地大叫一声:“全体国民党党员立即退出会场!”接着又吼道:“今天大会会场为何不挂国民党党旗?”胡子昂立即起立婉言说道:“前不久我在南京,据说‘国大’会场上也是挂的国旗,没有再挂党旗。而且在本次大会的预备会上提出来充分交换了意见,从本次大会起,只挂国旗大家也无异议。不料今天竟突然发生了这个问题,本人深感惋惜。”接着,德高望重的温少鹤老先生发言:“议会是以地方福利为目标,国民政府表示还政于民,党旗是可以不挂的。”古铎又说:“为何开会时还要读总理遗嘱呢?”参议员杨重熙说我们是读的国父遗嘱,孙中山是中华民族之父,不只属于国民党。紧接着有柯荛放、范众渠、张宗等一致支持胡议长和温老的意见,并要求立即开会讨论议案。而古铎仍坚持要挂上党旗才能开会。胡议长严肃答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全国人民都主张国共合作,既是国共合作,要挂国民党党旗,也要挂共产党党旗。议会代表民意,就要有公平的主张。”古铎理屈词穷,便忿然离席而去。
  第二件事是振臂呼吁要和平。
  1946年7月1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了著名教授李公朴,紧接着7月15日又杀害了闻一多教授。这两起血案震惊中外,令人极度悲愤。重庆市各界在青年馆(现为实验剧场)举行追悼大会,会场上挂满了挽联,摆满了花圈,气氛庄严肃穆。其中一副挽联高悬两边:“以身以命,力争民主;用头用血,奠定和平。”胡子昂代表重庆市参议会前去悼念,他以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以他天赋的洪亮嗓音,慷慨陈词,振臂高呼:“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第一要和平!第二要和平!第三还是要和平!”胡子昂的发言气冲霄汉,声震屋瓦。吴玉章、邓初民等人也非常赞许。第二天在内地和香港的报刊上,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新闻。
其他文献
今已九十有五的刘工天老人,就是当年曾任孙中山灵柩南运途中徐州至南京浦口路段的列车车长。尽管时光已流逝了整整70个春秋,忆及当年奉安大典之事,他记忆犹新。  1929年6月1日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刘老是灵车由徐州到浦口段的正车长。5月27日他和副车长蓝君带及四名工人先期驶抵徐州车站,等候灵车的到来。其时,车站内外戒备森严,所有列车一律不准开动,任何人员不准高声喧哗。当时驻军司令与地区行政专员为
维护公民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科技期刊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的文化产品之一。通过研读国家有关文件,探索了现代公共文化服
针对样品A和样品B两种车用尿素水溶液,在不同储存温度、不同加注方式条件下,对带有SCR系统的发动机进行ESC排气污染物测试,测试SCR系统NO_x转化效率的变化。经验证,SCR对于NO
2001年11月,我在友人家中偶见一帧俞振飞先生题词手迹。题词手迹高33厘米,宽64厘米。前面是“热忱共钦”四个大字,后面有一段文字(见图)。    ▲俞振飞手迹    这段文字的内容如下:  自苏州祖师庙归上海伶界联合会管理后,“一二八”战事之前即被国民党军占据,内部损坏甚多。由伍月华、王瑞林二君敦请少波先生代为管理。承先生以慈善为怀,慨然允诺,并蒙先生于接管后,代为申请将国民党军队撤走,整理地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尚长荣京剧“三部曲”系列观摩研讨会议上,有专家提出当前戏曲创作不景气,主要是艺术家“逃离”了社会核心价值,不敢去唱响时代主旋律,因此才逐步被观众疏远。  我是很赞同这一说法的。近年来,戏曲创作不断滑坡,戏迷大批离开,这固然有当前社会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许多戏曲剧目没有去表现当前社会的核心价值,有的创作人员公然宣称:艺术就是要离开政治,以
天津广播电视台利用JDVN管理系统,实现了苹果高清制作网的节目网络化推送和归档。从网络送播的优势出发,具体介绍了JDVN42系统用户管理模块、JDVN42系统节目文件转码模块、JD
上世纪80年代,我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几个朋友常去成都竹叶巷陈毅三弟陈季让家里聚会。陈季让指着裴先章馆员告诉我,我二哥原先不叫陈毅,陈毅这个名字还是老裴的父亲给他改的。  陈毅祖籍江西,清康熙初年始迁居四川乐至县,清末民初,因家道中落,又迁至成都外东锦官驿附近农村租地务农维生,那时陈毅还不叫陈毅,而叫陈世俊。  锦官驿附近有一家私塾,老师就是裴先章的父亲裴野堂,那时陈毅刚满七岁,就在那家私塾发蒙上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我在上海从事学生运动。四十年代末,我被党组织调到宋庆龄创建并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8月改名为中国福利会),担任第三儿童福利站站长。少年儿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