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男装艺术设计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男装从未远离时装潮流且多数男装设计感远比女装更为敏锐,更具革新精神。男装设计以其理想的形式典范始终超越女装确立标准。男性气质审美已从传统的模式化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化元素应用到现代男装设计中,同时不谋而合的呼应了后现代主义的男装潮流趋势。
  关键词:男装;变革;廓形;装饰
  1 男装设计的含义
  1.1 男装设计的概念
  男装设计主要指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现代男装的设计不仅是视觉上可以感知的形状、色彩和纹样,更包括思维方式、使用方法等看不见部分也在设计范畴内。
  1.2 基本要素
  (1)功能性要素。功能指男装的某种功效用途和需求。在男装产品的开发中,审美和象征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美观创意和实用性。
  (2)造型要素。造型是功能的表现,包括在形态要素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够细的造型形式,其中包括外观造型,色彩,工艺,装饰性,材料机理等构成要素的设计。
  (3)材料机理与工艺要素。设计首要的前提是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塑形,选择适合各种款式造型风格的材料、适合的结构和工艺技术从而达到较理想的设计效果。
  2 男装设计的变革
  2.1 铠甲式设计时期
  中世纪早期到公元前1100年左右,男女服饰差别不大。12世纪末期,男装铠甲的革新标志了流行时装的第一次革命。新式铠甲重新考量了男性身躯的部位,其设计目的在于强化男性身躯关节相连的美,具有非凡的创造性。对于男装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开端。
  武器发明者还发明了亚麻内衣,裁剪巧妙,紧密合身,配有垫肩的新式服装,腰间加以装饰,袖子样式合理合体,极具功能性。这一进展促使男性服装上市了宽松特质,立体感开始在服装结构中确立,在早期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这种轮廓分明的设计明显的附和对古代男性裸体艺术作品遵从的新时尚。
  2.2 巴洛克、洛可可风格
  17世纪上半叶,社会处于急剧动荡的变化中,这个时代最引人注意的是粗俗草就的士兵服饰,宽松随意的上衣,特大袖子的普通衬衫,戴巨大帽子,披肩和大长靴。经过数个世纪的僵硬铠甲式服装渐趋消介,男装出现了过渡性的范例:高雅的男人蓄起了长发,松开了衣领,让长袜起皱,装模作样的高视阔步。带来一种贵族式的潇洒气息。从此后,致使男装和女装样式渐行渐远。
  18世纪末期,主流为华丽的洛可可表达方式,不论服装刺绣的华丽和素雅,以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婴儿式的梨形外表无疑带有强烈的女性化特征。但是当时这种女性柔情妩媚的装扮是男性理想追逐的外型。
  2.3 新古典主义风格
  18世纪末期新古典主义美学将洛可可式的男性新形象得以发展。背心前面往往是来纽式,强化雄赳赳的颈项,并支撑头部,头发不再使用发粉,而是古典主义的风格修剪,并摒除了假发。这是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下塑造出来的新男性模式,具有一种理想的低调而优雅的严谨形象。
  2.4 现代的转化和突变
  20世纪是个狂暴的年代,核子武库、生化威慑。同时这一切都可以清晰的反映在每个人的服装意识当中。一种危险的现代风雅逐渐的附属于骑士夹克,军式风衣,粗呢上衣,紧身T恤以及为防护而设计的男性时装中,现在都因两性的休闲而显得陈腐,色调柔和的上等羊毛,肌理精细的柔软皮革,天然和合成纤维的多种变型,为休闲服饰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素材。
  3 男装基本廓形和款式风格
  3.1 男装基本廓形
  T型,H型,小X型,O型。T型:着重强调男性肩部造型,最能表现出南慈宁宫的人体特征以及男性刚毅有力的性格特点。H型:直线型的外廓设计,以肩部作为造型依托,忽略人体曲线关系并抑制下摆的扩张。常用于大衣、风衣的设计中。小X型:是相对于女性X型而言的,小X的设计随着男装女性化的流行而被广泛使用。特征是通过合肩或窄肩造型来弱化男性的肩部宽度,加大收腰量,使服装整体造型更合体,富有曲线美。O型:中间膨胀,下摆收拢,强调服装宽度的造型样式。
  3.2 男装款式的风格类型
  古典风格:发端于欧洲传统文化的古典风格,浓郁的贵族气息。这类服装通过廓形,结构,材质,色彩,装饰和工艺上取胜。
  优雅风格:此类男装追求简洁、精致的风格,注重魅力。款式讲究以少胜多的简约化设计。色调大都以柔和色调为主。
  阳刚风格:此类服装设计灵感多来源于战争和军服样式,造型干脆有力度,运用较多的在T型或H型外廓。
  柔美风格:此流行趋势受女性化的影响,擅长运用女性化的设计元素。以女性化的着装方式和手法表现出男性细腻柔美的一面。
  运动风格:此类服装设计款式简洁实用,结构符合人体工学且极具功能性。选材上使用良好透气性吸湿功能的面料材质,色彩鲜艳,富有朝气和运动感。
  前卫风格:此风格是对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挑战。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设计方式不受世俗的服饰观念束缚,常运用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和不同质材料的结合混搭出别具一格的风格。
  4 男装细节及装饰设计
  (1)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的点元素。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排列,组合的点会产生不同的美感。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点于设计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某些时候男装中的点是以“体”的形式出现的,例如:纽扣,饰品,珠片,线迹,图案,口袋等等,它们都是有深度和宽度的。
  (2)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的线元素。线在男装中运用比较多,主要因为它的性格和男装设计追求的方向吻合,男装外轮廓以直线居多。曲线给人圆润,优雅的感觉。
  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线的表现形式有:轮廓线,基准线,结构线,装饰线,分割线等。不同的工艺手法也会使线表现出不同的设计感,结合想钱,拼接,手绘,印染,镶边,刺绣等工艺手法,会有更独特的工艺效果。
  (3)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面元素。设计中的面是有空间限制的,可绘制的,是可以有厚度,色彩和材质等特性的。男装的裁片是最具代表性的面,结合不同形状,组合,色彩,材质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4)男装细节和装饰设计中的体元素。男装设计中的体是可以由面的围拢形成的,也可以是点和线的排列组合甚至是堆积而成,同时也有色彩和质感的设计。
  5 总结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服装观念的转变,男人的衣柜里不再是视觉上材质上的单调,男装变革从古至今都主宰着社会对男性的看法和社会需求,男性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男性表达欲望的方式,现代男性的着装不再纸上理性格调而是凸显如女人般的感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娟.对现代男装设计中女性化元素运用的思考[J].丝绸,2010,2(20).
  [2] 刘舒白(导师:沈雷).男装外套中线元素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6(01).
  [3] 许光明(导师:钱欣).个性化休闲男裤设计细节的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8,3(25).
  [4] 姚立丹(导师:梁惠娥).男装品牌创新经营的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9(1).
  作者简介:陶思予(1990—),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文化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各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图书、信息资料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室是对图书馆的延伸,对本学院老师和学生科研、教学强有力的支持,它以特有的“专”、“深”、“快”的特点服务着本院的老师和同学。本文从现存的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的弊端入手,分析了完善其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建设图书资料室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系;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
【摘 要】团队教研模式以团队精神为核心,以合作、对话的形式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科组、教研团队和教师的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外推力向内驱力转变,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增强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丰富和夯实了学校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团队 教研模式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摘 要:产业动画是艺术和市场相结合的产物,除了对受众群体的接纳性考验之外,制作工艺的不断提升也是印证其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要求既是对制作周期和制作手段的双重考验,也是对成片艺术性追求的优化考量。实景借用的制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优化流程的作用,它所带来的不同于传统绘制场景的制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场景制作的类别,这种制作工艺对产业动画的影响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  关键词:实景借用;
【摘 要】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提高写作能力更是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目标。综观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的课程无课标、教学无课本、内容无序列、教学无方法等“多无”现象,本研究重点针对“教学无方法”,结合习作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阐述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习作 教学 策略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儿童时期是最天真烂漫的时期,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从而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只有不断创新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将游戏教育融入到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来。本文将讨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的创新策略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游戏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中西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表达方式。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语言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研究了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