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显著变化是教师重视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与运用,使原来单调的线性课堂变得饱满而丰富。但在实践中,教师对生成信息的无效处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面对即时生成的课堂信息,教师应当如何取舍和有效处理?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将考量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本文试从课堂生成信息的一个案例入手,深入剖析执教者的所作所为,以引起更多教师对此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教学片段】
在学校举行的常规公示课上,30位教师观摩了一节小学数学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在公式推导完成之后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重点理解将圆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过程。教师要求各个小组活动之后,选择本组一位同学说思路,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
师:各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们组的张静文同学就是不理解推导过程。(张静文在座位上站了起来,表情显得比较平静。)
师:好,那我们再来帮帮张静文同学。请你们把拼好的长方形再还原成原来的圆的形状。(全班学生包括站着的张静文,动手还原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再把圆拼成长方形。(如图1)张静文同学,请你摸一摸长方形的长是哪一段?(张静文还是站在座位旁操作)
图1 圆转化成长方形
师:我们把长方形再次分开合成两个半圆。张静文同学,你再摸一摸刚才长方形的长是半圆的哪一部分?(张静文在众多教师和同学的注视下动了动双脚,继续配合地做着。有的学生已经停下了手,一会儿看看讲课教师,一会儿看看站着的张静文。)
师:你把圆再拼成长方形。现在再看: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圆的哪部分?(张静文终于答对,坐下了。)
笔者课后得知,该班小组活动时,组长会故意指定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解。该班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但执教教师对于“只有张静文不懂”这一课堂信息的处理方法也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对课堂生成信息的处理,教师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着眼于对学生的尊重,否则就会陷入顾此失彼、两难取舍的境地。
一、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取舍
在目前普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下,班级学生人数常达几十人。以上案例中的班级人数只有33人,在县城学校,人数这样少的班级已非常少见。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张静文同学不懂,那么,整体与个体的比例就是32:1。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应该为一个学生的利益而舍弃32个学生的利益?
在班级中,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总有个别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一时糊涂,转不过弯儿来。教师是否应该坚持让个别学生也当堂完全弄懂之后,才开始进行下一轮的“全班齐步走”?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笔者理解为,这是对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而言,不是对数学学习的所有内容而言。对于一个班集体的课堂学习,教师应该确立科学取舍的原则: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和“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以上案例中,课堂的基本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大小与圆半径的长短有关,并能运用公式s=πr
【教学片段】
在学校举行的常规公示课上,30位教师观摩了一节小学数学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在公式推导完成之后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重点理解将圆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过程。教师要求各个小组活动之后,选择本组一位同学说思路,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
师:各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们组的张静文同学就是不理解推导过程。(张静文在座位上站了起来,表情显得比较平静。)
师:好,那我们再来帮帮张静文同学。请你们把拼好的长方形再还原成原来的圆的形状。(全班学生包括站着的张静文,动手还原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再把圆拼成长方形。(如图1)张静文同学,请你摸一摸长方形的长是哪一段?(张静文还是站在座位旁操作)
图1 圆转化成长方形
师:我们把长方形再次分开合成两个半圆。张静文同学,你再摸一摸刚才长方形的长是半圆的哪一部分?(张静文在众多教师和同学的注视下动了动双脚,继续配合地做着。有的学生已经停下了手,一会儿看看讲课教师,一会儿看看站着的张静文。)
师:你把圆再拼成长方形。现在再看: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圆的哪部分?(张静文终于答对,坐下了。)
笔者课后得知,该班小组活动时,组长会故意指定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解。该班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但执教教师对于“只有张静文不懂”这一课堂信息的处理方法也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对课堂生成信息的处理,教师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着眼于对学生的尊重,否则就会陷入顾此失彼、两难取舍的境地。
一、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取舍
在目前普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下,班级学生人数常达几十人。以上案例中的班级人数只有33人,在县城学校,人数这样少的班级已非常少见。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张静文同学不懂,那么,整体与个体的比例就是32:1。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应该为一个学生的利益而舍弃32个学生的利益?
在班级中,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总有个别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一时糊涂,转不过弯儿来。教师是否应该坚持让个别学生也当堂完全弄懂之后,才开始进行下一轮的“全班齐步走”?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笔者理解为,这是对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而言,不是对数学学习的所有内容而言。对于一个班集体的课堂学习,教师应该确立科学取舍的原则: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和“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以上案例中,课堂的基本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大小与圆半径的长短有关,并能运用公式s=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