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为学校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技术教育的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独特学科使命和学科优势。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包含两方面基本内涵:一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二是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在劳动价值观培养方面,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在劳动素养养成方面,学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充分利用技术发明和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形成对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尊重的价值态度。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人类在劳动中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应用技术改造世界、创造财富。通用技术课程中有许多关于技术发明应用的案例,教学时,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提倡教师不就技术讲技术,要突出技术发明和应用的劳动场景,彰显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的正确观点和积极态度。
  例如,在通用技术必修1中“发现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引用了关于锯的发明案例:鲁班上山的时候,偶尔捋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手被划破,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竟这么锋利,折下野草细心观察,发现草的叶子边缘长有许多细齿,鲁班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锯。工匠们用锯子伐木头,又快,又省力。锯子发明至今已两千多年,发展有木工锯、金工锯、电动锯等多个种类,但都没有脱离开鲁班发明的锯子的基本原理。锯的发明过程是鲁班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动手制作、反复试验、不断优化的过程,是劳动和劳动创造的过程。如果鲁班当年只是发现草的叶子边缘长有许多细齿,而没有后来坚持不懈、不断试验的劳动,就不会有锯的发明。纵观人类技术发展,从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生活需要,在长期的劳动中,学会了缝制、纺织、栽培、饲养、制造、建筑等技术。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劳动创造着美,人类一切艺术的起源,音乐、文学、美术等都离不开劳动。
  教师引入案例的目的是强调学生要有主动意识,突出了案例中的劳动意蕴。案例教学是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学校鼓励教师通过案例中所体现的劳动场面,引导学生懂得技术发明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擅于变革、勇于创新,需要亲身经历劳动过程,不畏艰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而产生劳动光荣的高度认同和自我内化,摒弃“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
  2.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尊重劳动是对待劳动的基本态度,包括尊重劳动者、节约劳动资料、爱惜劳动成果等。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学生亲历设计、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实践”和“行動”是通用技术和劳动教育的两大共同特征。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采用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等实践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劳动,在劳动中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养成尊重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公民。
  例如,在“技术的发展”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模仿原始人钻木取火,学会钻木取火的操作技巧以及了解不同木材取火的难易,体会技术产生的同时也体验了钻木取火艰辛的劳动过程;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习中,让学生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从需求调查、信息分析、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开始,进行设计分析、构思方案、制作出模型等。
  教师充分挖掘通用技术劳动实践的特征,让学生用不同材料设计,使用工具制作“孔明锁”“多功能笔筒”,可以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设计桥梁的承重结构等,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动手动脑,经历劳动过程。新时代的劳动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直接劳动也有间接劳动,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既有传统的生产劳动也有新兴的非生产劳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身体力行,手脑结合,创造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当学生反复尝试终于钻出火种的时候,当学生把问题“劳心劳力”变成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加工,在加工中学会合理规划材料、料尽其用,零散的材料在自己手中最后成为产品的时候,学生深深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就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到合理使用材料的可贵,开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良好的劳动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二是具有创造性劳动的潜质;三是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的通用技术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激光切割、3D打印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简单图样识别绘制,掌握了常见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以及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的基本技能,这为学生从事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打下基础。反过来,学生在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又更加娴熟掌握劳动的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激发创造潜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在创造性劳动中增长才干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以技术设计为载体,创设劳动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在创造中劳动,在劳动中增长本领。
  例如,在“控制与设计”中,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项目—光感窗帘装置,由学生自行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展需求分析,查阅资料,确定控制方法,绘制系统框架图,了解与掌握光感传感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选择器件和关键模块,动手制作,测试安装等。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有的学生将项目应用到自己家庭窗帘上,实现了窗帘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合功能,方便了家居生活;有的学生进行改进,用于教室窗帘控制,解决了投影效果受光线影响的问题。当学生掌握了一项劳动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激发他们创造性劳动的热情和欲望。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创造性劳动机会还有很多。例如,为班级设计班服,将班级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通过样式、颜色、文字和图案等展现班级精神风貌,学生动手绘制图纸,裁剪布料做成样品,然后联系厂家加工,当学生穿着自己的班服参加集体活动时,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作品的发明创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且这些作品在学校使用受到好评或参加科技比赛获得奖项,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功感,创造的热情被点燃,创造潜质得到发展。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内化劳动认知,固化劳动习惯。
  通用技术实验需要课前分发工具和材料,课后需要将工具放回原位,需要将材料重新整理不浪费,需要将课室清扫维护,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可以由学生承担此项工作。在实践中,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的教师制作工具、材料和清洁情况检查清单,由学生自我完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学生分组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工作内容,既分工又合作。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经历劳动过程,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劳动成果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交流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对优秀作品成果给予表扬,树立学习榜样,对于有待改进的地方,指出问题所在和提高的方向。通过不断强化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劳动习惯。
  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着紧密的基础性关联。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创造性地实施劳动教育,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其他文献
不久前,我在机场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他们站在安全门旁,互相拥抱道别。  父亲说:“我爱你,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女儿回答:“爸爸,我们一起共度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你对我的疼爱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切。我也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道别过后,女儿离开了机场。  那位父亲走到窗边,这正是我所坐的地方。我看到他站在那里,离别带来的悲伤让他忍不住要流泪。我无意侵犯他的隐私,但他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
《神史》是云南昭通青年作家孙世祥的遗作,长达一百万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十年前,年仅32岁的孙世祥因病逝世,他的家人在2006年自费出版《神史》,但未引起太多关注。今年语文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并补全初版时删去的十万字,完整展现这一农村纪实巨著的全貌。对于《神史》,一直存在不同的评价,或赞或弹,各有理由,但它对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细致描写与真实反映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神史》的
当下,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育部都出台了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育界专家们的各种理论分析,名师们的各种公开课,一线教师到处寻师问道,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整本书阅读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但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全国“整本书阅读”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会上,一位老师执教《水浒传》专题复习之一——《水浒英雄传奇》。课堂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
困惑疑虑——迷失评价方向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我们的课堂口头评价运用与课改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步入误区。纵观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量多、低效的重复式评价  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容易“话多”。这跟教师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有关。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
课是有节奏的。课的节奏与内容主题、知识特点不无关系,更与教师对它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有关。有的课,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大抵因为教师只把它当成了一项知识的传输工作。有的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教师能在关键处着力,响鼓重锤敲,能在简单处滑过,轻松悠扬。这样的节奏,令学生体验紧张刺激、感受舒适愉快,体会知识之美、学习之善。深度学习所主张的整体把握知识的地位与价值,在教学中就表现为课的节奏感。  俞正强老师在
作文内容    六年来,同学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就来个“我写我”,再为自己的文章配插图,把自己画下来。如果画画有困难,就贴上一张照片。最后,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设计理念    “习作是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劳动”,“习作”姓“习”;习作教学应克服过去程式化、技能化和“伪童真”的误区,更加关注
可能是由于出生年代的原因,一拿到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我脑海中出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舒婷那首洋溢着自由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爱情诗篇《致橡树》,耳畔仿佛响起了那优美而又铿锵的韵律。看到前言部分《我是教师》以及书中通篇有关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师的对话,我更加确信,该书就是朱永新老师倾心奉献给广大教师的一首心灵诗篇,真挚、热忱,充满关爱和期望。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朱老师与教师们
圆子:  你好!我今年33岁,结婚快8年了。我和老公有两个孩子,大的跟老公的姓,小的跟我的姓,这是结婚前兩边父母商量好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小的是儿子,大的是女儿。老公有点介意,虽然嘴上没说,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有一股怨气。我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由于家里催婚,认识半年就结婚了,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后的感情也广直很平淡。  自从生了儿子以后,我们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多,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常常会大吵一
从外形上看,山西男子高晓东是个彪形大汉,但他却有一双女人都自愧不如的巧手,为剪纸几乎走火入魔。他可以不吃不睡,也不顾家庭。面对这个丈夫,妻子闫芳怒了!一场夫妻大戏即将上演……丈夫为剪纸疯魔,你选我还是选它  1964年,高晓东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乡义唐村,从小受奶奶熏陶,酷爱剪纸。同村的闫芳喜欢唱歌跳舞,14岁就到剧团登台演戏,18岁时,能歌善舞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追求者如云。但闫芳没打算在周
2017年的春天注定是寒冷的,一阵一阵的冷空气自北向南侵袭着大地,侵袭着人们。3月7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聂建平发来微信:“程老师:今天凌晨宁老师走了。元月份去看他,还说好春暖花开的时候相约去踏春,想不到他突然就走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立刻就发去微信:“太突然了!什么病?”聂建平回复:“癌症,是肝胆管瘤。”我说:“噢!天哪!”可恶的概念,可怕的病症,迫使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