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纪转换、社会变革的今天,教育正面临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影响,知识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人。”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就曾说:“未来的社会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主要是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往和学会生存的基础。高三的地理课程也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而非仅为培养地理专业人才做准备。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来认识。
  自学能力包括多种心理成分,主要有自学的组织能力,如自定学习计划,自选学习内容,自创学习条件等,以及使用工具书自我释疑的能力,运用逻辑规律培养有关定理的能力,学习的自我验证能力,自我总结的评价能力等。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呢?我根据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结合近几年自己的地理教改和教学的实践,开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初步形成以“问题导学—方法指导—答疑解惑—总结归纳—自我测评”为基本程序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好。
  一、问题导学,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用问题引导自学
  自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自学是被动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维从疑问开始,因而提出问题就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目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地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学达到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的目的。
  教师拟定和提出问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三个主要解决层次是解答问题。提出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地理教学大纲对本节提出教学目标;2.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3.所提出问题要比较概括,避免过细过多;4.问题的形式可设计成填空、选择、读图、问答等。
  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阅读课文的能力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简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
  教师引导后,可以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观察实验、展开讨论等,形式要据教材内容而定。学生自学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指导学生自学一定按自学提纲去自学,提纲可用投影片、板书、多媒体等形式明确显示;2.教师要根据内容为学生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实验材料用具等;3.进行地理读书的一般方法策略指导,如读书时要求学生左图右书,图文对照,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上;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并相互结合,一边读书读图,一边圈点绘图,一边分析思考,一边设题自检;一般性描述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难内容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4.依据不同教材内容宜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
  三、创设情境、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答疑解惑,扫清自学中的障碍,帮助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解和修正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或个别答疑,或集体答疑。比如在教初中地理第四册关于“北方地区兴修水利、防治水患”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淮河治理采取的措施:在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在下游挖掘人海新河这一措施理解不深。我就采取展示淮河水系治理前后两张图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比较图上治理前后入海处河道数目及上、中、下游水库数量多少的变化。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思考、讨论,归纳出治理淮河的主要措施在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量;在下游挖掘人海新河是为了分散水流。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积极性高涨。至此我将问题进一步深化,同处北方地区的黄河在治理下游时是否也可以采取开挖人海新河呢?学生对知识修正、分辨能力得以锻炼、创造性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当然创设情境、激疑启思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采取演示实验、利用地图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教材内容中各种矛盾的事实和现象,提出各种假设性的地理问题等方法,使学生的已知同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自学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课堂小结,训练学生系统思维,提高其自我归纳能力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师生共同把学生自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寻求相互间的联系,构建成一定的存贮图式加以存贮,使之系统化。归纳时一般采用系统纲要法、表解法等方法。
  五、巩固效果,及时检测,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后,其效果如何,这就需要及时地检测。优异成绩的获得可以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享受,自学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调动;学习中薄弱甚至错误的环节能得以反复加强,及时补救。自学效果的检查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学生自检自测,学生间的互检互测,师生间的课堂问答,闭卷测试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通常采用闭卷测试的形式,其题型常用书写量不大的填充题、选择题、读图题等,其内容应紧扣教学目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然后将试卷交给学生互相评阅,再根据评阅情况确定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从而使自学过程始终做到活而不乱、疏而不漏,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该文从国家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需要多层次、有复杂关联作用的模型体系;模型对求解方法的共享;模型管理上的需要三方面论述了建立模型库的必要性。对模型功能、组成及建库原
多媒体走进课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强化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旧的教学模式。于是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本文着重对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在政治教学中运用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其教学效果,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1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自己祖国的强烈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它具有把人民凝聚起来、战胜一切敌人矿困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把个人的行为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艰苦奋斗,生生不已。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的存亡、繁衍、立国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若失去这种精神,就会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因此,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一个人的人
摘 要: 楞次定律从感应电流方向和原磁场方向的关系角度表述了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本文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角度探讨感应电流方向和磁通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处理许多问题时非常便捷。  关键词: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方向 磁通量变化方向    感应电流方向的确定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感应电流方向遵循楞次定律,用此定律可以判断任何情况下感应电流方向,使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上述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效地把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
会议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视为能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主动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  一、以人为本,就必须破除学科本位主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