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消融危及5亿人饮水
在过去的40年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冰川已经缩减了1/5。一个由印度地质学家和遥感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公布了一项令人担忧的研究结果: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将危及超过5亿印度人的淡水供给。
研究人员将这一地区现有最老的冰川图与印度遥感卫星最近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对3个主要河流盆地中466条冰川的萎缩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这些冰川的面积从1962年的2 077平方千米下降到当前的1 628平方千米,即缩小了大约21%。冰原和其他一些小冰川则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消退迹象。
现在,小冰川的缩小已经使该地区的灌溉用水受到了影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的中央地区。在这里,人们将很快感受到干旱对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
勤说外语有利大脑健康
加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勤说外语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2002年至2005年间对184名有痴呆症状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91人只说一种语言,另外93人经常使用两种语言。他们发现,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平均在71.4岁就表现出了痴呆症状,而说两种语言的人平均到75.5岁才表现出类似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双语人群大脑供血相应更多,脑神经之间的联系更易得到保持,而这两个因素被认为有助于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不过,经常使用双语交流只是有助于推迟老年痴呆症开始出现的时间,并不能阻止老年痴呆症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 800万名老人患老年痴呆症。预计到202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达3 400万人。
为地球植上10亿棵树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呼吁,希望各国政府、组织和个人积极参加“为地球植上10亿棵树”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近10年来,地球上遭砍伐的林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千米。全球每年必须植树140亿棵,这样连续植10年才能弥补因大量砍伐所造成的损失,而这相当于全世界每人每年至少要种植2棵树。该署因此发出倡议,要求全球立即采取行动,在2007年年底之前至少植树10亿棵,为遏制地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清洁水源及缓解荒漠化趋势尽责。
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呼吁民众采取各种其他方式保护环境,包括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次数,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养成随手关灯和关电器的习惯等。该署指出,有调查显示,如果英国的每一个人都养成了随手关电视的习惯,英国一年节省下来的电量可供近300万个家庭使用一年。
“一心不能二用”有科学依据
许多人都对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以为然,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让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事务,往往会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危险。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个“瓶颈”区,这种“瓶颈”效应是由于大脑侧前额叶及上额叶在处理双重任务时的反应乏力造成的,它们会自动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响应,而第二项任务会被自动延迟。这两个大脑区域在认知控制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说,日常生活中,大脑似乎总是毫不费力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可一旦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都会严重下降,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
狗眼看人 闻声知形
“小白”——当你大声呼唤爱犬的名字时,它可能正在为你“画像”。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听到主人的召唤时,犬科动物的大脑活动可能要比之前的推测复杂得多。
研究人员招募了28个人带着他们的爱犬参加了一组实验。在实验的每个阶段,这些狗的主人或另一个家庭成员将狗安置在距离一块屏风1米远的地方,而在屏风的后方则隐藏着一台计算机监视器。随后,研究人员通过监视器的扬声器播放狗主人或陌生人5次呼唤狗名字的录音。最后,研究人员移开屏风,向狗展示一幅主人或陌生人的面部静止图像,并用摄像机记录下狗的反应。
当狗先听到主人的声音而后看到主人的图像时,它们注视监视器屏幕的平均时间约为6秒钟。当研究人员向狗提供一个陌生人的声音与图像时,情况依然如此。但是,当一个陌生人的图像紧跟着主人的声音出现时(反之亦然),这些狗盯着监视器的时间却要多上一到两秒,这意味着它们已经意识到有些地方弄错了。
类似的方法也曾用来测试人类婴儿的面部识别情况。研究人员推测,主人的声音能够让狗在大脑中想象出主人的脸,而当另一张陌生的面孔出现时就会造成混乱。
纳米粒子向肿瘤发起攻击
在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纳米粒子,它可以搜寻到肿瘤并与肿瘤的血管结合,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手段,该纳米粒子可以被用来传送一种成像化合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血液凝结剂的角色,从而使肿瘤血管减少20%。
尽管阻塞肿瘤血管的20%并不足以延缓肿瘤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人员说:“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种粒子自我增殖的原理,现在正在改进这种机制,我们希望将肿瘤血管完全阻塞,从而扼杀肿瘤。我们还在开发这些粒子的药物传送功能。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到达肿瘤的粒子越多,阻塞肿瘤血管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可以有更多的药物到达肿瘤。”
在过去的40年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冰川已经缩减了1/5。一个由印度地质学家和遥感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公布了一项令人担忧的研究结果: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将危及超过5亿印度人的淡水供给。
研究人员将这一地区现有最老的冰川图与印度遥感卫星最近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对3个主要河流盆地中466条冰川的萎缩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这些冰川的面积从1962年的2 077平方千米下降到当前的1 628平方千米,即缩小了大约21%。冰原和其他一些小冰川则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消退迹象。
现在,小冰川的缩小已经使该地区的灌溉用水受到了影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的中央地区。在这里,人们将很快感受到干旱对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
勤说外语有利大脑健康
加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勤说外语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2002年至2005年间对184名有痴呆症状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91人只说一种语言,另外93人经常使用两种语言。他们发现,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平均在71.4岁就表现出了痴呆症状,而说两种语言的人平均到75.5岁才表现出类似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双语人群大脑供血相应更多,脑神经之间的联系更易得到保持,而这两个因素被认为有助于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不过,经常使用双语交流只是有助于推迟老年痴呆症开始出现的时间,并不能阻止老年痴呆症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 800万名老人患老年痴呆症。预计到202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达3 400万人。
为地球植上10亿棵树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呼吁,希望各国政府、组织和个人积极参加“为地球植上10亿棵树”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近10年来,地球上遭砍伐的林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千米。全球每年必须植树140亿棵,这样连续植10年才能弥补因大量砍伐所造成的损失,而这相当于全世界每人每年至少要种植2棵树。该署因此发出倡议,要求全球立即采取行动,在2007年年底之前至少植树10亿棵,为遏制地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清洁水源及缓解荒漠化趋势尽责。
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呼吁民众采取各种其他方式保护环境,包括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次数,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养成随手关灯和关电器的习惯等。该署指出,有调查显示,如果英国的每一个人都养成了随手关电视的习惯,英国一年节省下来的电量可供近300万个家庭使用一年。
“一心不能二用”有科学依据
许多人都对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以为然,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让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事务,往往会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危险。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个“瓶颈”区,这种“瓶颈”效应是由于大脑侧前额叶及上额叶在处理双重任务时的反应乏力造成的,它们会自动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响应,而第二项任务会被自动延迟。这两个大脑区域在认知控制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说,日常生活中,大脑似乎总是毫不费力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可一旦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都会严重下降,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
狗眼看人 闻声知形
“小白”——当你大声呼唤爱犬的名字时,它可能正在为你“画像”。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听到主人的召唤时,犬科动物的大脑活动可能要比之前的推测复杂得多。
研究人员招募了28个人带着他们的爱犬参加了一组实验。在实验的每个阶段,这些狗的主人或另一个家庭成员将狗安置在距离一块屏风1米远的地方,而在屏风的后方则隐藏着一台计算机监视器。随后,研究人员通过监视器的扬声器播放狗主人或陌生人5次呼唤狗名字的录音。最后,研究人员移开屏风,向狗展示一幅主人或陌生人的面部静止图像,并用摄像机记录下狗的反应。
当狗先听到主人的声音而后看到主人的图像时,它们注视监视器屏幕的平均时间约为6秒钟。当研究人员向狗提供一个陌生人的声音与图像时,情况依然如此。但是,当一个陌生人的图像紧跟着主人的声音出现时(反之亦然),这些狗盯着监视器的时间却要多上一到两秒,这意味着它们已经意识到有些地方弄错了。
类似的方法也曾用来测试人类婴儿的面部识别情况。研究人员推测,主人的声音能够让狗在大脑中想象出主人的脸,而当另一张陌生的面孔出现时就会造成混乱。
纳米粒子向肿瘤发起攻击
在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纳米粒子,它可以搜寻到肿瘤并与肿瘤的血管结合,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手段,该纳米粒子可以被用来传送一种成像化合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血液凝结剂的角色,从而使肿瘤血管减少20%。
尽管阻塞肿瘤血管的20%并不足以延缓肿瘤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人员说:“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种粒子自我增殖的原理,现在正在改进这种机制,我们希望将肿瘤血管完全阻塞,从而扼杀肿瘤。我们还在开发这些粒子的药物传送功能。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到达肿瘤的粒子越多,阻塞肿瘤血管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可以有更多的药物到达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