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的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无论哪一门课程,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一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一个深入的探讨,以便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关键词】初中课程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初中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自身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以及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特征的一门课程。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故而笔者将围绕《道德与法制》这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来阐述一下,供老师们参考。
  一、《道德与法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道德与法制这门学科,以前都叫思想品德,在培养其核心素养上,应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认同(政治认同);二是理想思维(理性精神);三是健全人格;四是法治意识;五是社会责任(公共参与)。
  对于国家认同内容来讲,有过国家意识,相应而来的,就是应该具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在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做到尊重中华民族的文明,并以其为自豪,我们应该去做的,就是能传播弘扬这种先进的文明和文化;随之,还应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光荣传统,每个初中学生要培养《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就应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这些,对于国家认同的素养上,就合格了。
  对于理性思维内容的方面来讲,是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以及科学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同时,一定要尊重事实和证据,处理每一件事情,不能凭空臆想,要有严格的实证意识以及严谨的求知态度;此外,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正确的逻辑思维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的重要工具。
  对于健全的人格来说,指的是必须要自信自爱,具有乐观的精神,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必须要调节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一个人的情绪犹如一匹野马,如果脫了缰,那将就不可收拾,有了良好的自制力,将会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学校《道德与法制》课堂的学习,学生会养成认识自我、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坚强意志等道德品质;加之对课本重点内容如珍爱生命、悦纳自我身心变化,正确对待压力、挫折等等,对初中学生能顺利度过唯有的一次青春期是个重要保障,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都应该以平常的新对待挫折,对待坎坷,此外,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学生还会学到与同学、与异性、与老师、与父母交往的方法以及技巧,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在集体中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在集体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塑造一个高素质的自我。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哪一门的学科知识,都可以理解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当然,这些也是一切素养和能力的载体。学科素养有着调动与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一定需要注意的是,学科素养和学科知识不是同一回事,当然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基础上的升华,但又不能独立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外,它寓于学科素养之中并通过学科素养表现出来,因此需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方式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一旦学生有了学科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假如没有好的实施路径和方式,那么培养核心素养可以说是几句高高在上的口号而已。其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这一主要阵地落实,当然也离不开其他各个方面的配合,但是有一点,那就是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是最佳路径和方式。
  大家知道,《课程标准》(以后简称课标)是国家课程体系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也是一部教材从编写、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课标》在教学中的文职,貌似与我们生活中的《宪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导向,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四方面的经验,第一是知识的传授,这一点是基础,教授给学生公民意识、公民品德、公民常识;第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足以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如何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正确的方向,让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纲要,将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框架,也是引领和主导课程实施的主心骨,笔者写下以上文字,就是和同行们虚心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黎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33):112-113.
  [2]李寒梅.中学政治课程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30(004):37-43.
  [3]黄建君.论中学政治学科学习的特殊性[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1):64-68.
  [4]王玉秋.践行新课标,妙引政治活水———分组教学之于中学政治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014):172.
  [5]夏雨.中学政治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1):90.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考试试题更加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依据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命题,不拘泥于教材,甚至高于教材。那如何培养学科能力?现就近年全国卷高考试题内容看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和想法。  【关键词】高考 历史学科能力 培养  一、历史学科能力的解读  什么是历史学科能力?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实,历史学科能力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学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包含思维能力、记忆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初中物理“生活·物理·社会”学习案例,阐述了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生活·物理·社会;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义务教育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共设置六十一个“生活·物理·社会”学习内容,其中八年级上册设置二十四个、八年级下册设置十五个、九年级上册设置十一个、九年级下册设置十一个,占物理教材提供内容的比例
【内容摘要】STEM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全面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论文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STEM 教学理念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STEM 初中语文 教学 融
【内容摘要】对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想要做好相应的研究调查及分析,课堂评价是重要的入手点。通过结合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知道教师在整体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可以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形成专业的学习指导。因此,本文将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均值不等式教学的具体内容,对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展开研究。  【关键词】问题驱动 高中数学 教学评价 均值不等式  所谓的
【内容摘要】在教学之中,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畏难的心理,地理知识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要在其中融入生活素材,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在生动教学氛围之中,教师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在生活素材十分丰富和生动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保证学生在具体
【内容摘要】语文这个学科是高中階段的基础课程,他对于培养人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人文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培养出人文情怀。本文主要从策略措施层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人文性教学 渗透策略  高中生是人生中
【内容摘要】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生物老师只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并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创新,才能增强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改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效果 提高 策略  生物新课标实施以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想束缚,
【内容摘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分为南北两片,地广人稀,乡镇内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地偏僻、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并且居住比较分散,这种地域条件和人口区域分布,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给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以农村、牧区、边远山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生源对象,招生范围相对分散,形成了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地广人稀的河西地区,更利于少数民族游牧
【内容摘要】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锻炼自己的耐力,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尤其是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借助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中体育 团队精神 足球 篮球 排球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
【内容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们验证物理理论,探究物理规律,提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作用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