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地理”与“生态史学”——由“藏彝走廊”引出的综述和评说

来源 :藏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有关'藏彝走廊'的论说,自人类学家费孝通在1980年前后率先提出、到21世纪初历史学家引入高校讲义并在网上传授,再到后来被自然科学家运用于对远古人类迁徙往来的解释,在20多年来的日子里,已成了学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门议题。如今又有学者呼吁重举前辈旗帜,在历史和民族学研究的意义上将'藏彝走廊'从
其他文献
<正> 一、白马藏族简介(一)基本情况白马藏族生存在&#39;藏彝走廊&#39;的东北部。(在地理上,白马藏族生活在我国中部陇蜀之间的白马山地区。)这支民族世居在海拔5588米的岷山
期刊
<正> 一、汉藏文化的交流今就西藏人经常佩戴于腰间起护身符作用的铜镜图案及藏历图上画面来探索&#39;河图、洛书&#39;以及五行、阴阳、八卦这一系列哲学思想在西藏的影响。
期刊
<正> 一、前言费孝通提出的&#39;藏彝走廊&#39;是古代中国民族迁徙的通道,它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地貌上的横断山区,包括一系列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其间大致南北走向的河流。这
期刊
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110例流行性出血热血清抗体分型,发现:江西省高安县88例中野鼠型41例,家鼠型47例,为混合感染区;南昌市22例中,野鼠型19例(郊区及近郊),家鼠型3例(市区),由于病例分散,有
摘 要:新课程学生观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一般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关爱有加。青少年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在思想品质和行为道德上产生分化的时期。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转化  新课程学生观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的发展,都能  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青少
<正> &#39;藏彝走廊&#39;是费孝通先生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一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今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我们
期刊
一、案例描述与评析  在三年级关于食物的单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摆出很多食物,请学生来问老师“Can I have some…?”教师拿出食物图片给他并说“Sure,here you are,”几个来回,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问答。但学生把“Sure,here you are.”整个理解成了“给你”。于是在第四册买东西的这个单元,很多学生小组合作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A:I like this ye
<正> 什么是价值规律?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下面这样三种: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三)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价值交换或等价交换的规律。对于价值规律定义的不同表述,反映了对价值规律内容的不同理解,因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表述方法的问题,而是属于价值规律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问题,有加以澄清的必要。我认为,上述的第一种表述比较确切。
报告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39例。三日内群发(某砖瓦厂工人),均有哮喘症状。10例X线胸片,2例浸润,8例轻度间质改变,痰涂片6例见大量真菌菌丝体及孢子,其中1例鉴定为曲霉 ,5例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