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市从2010年起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微机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网际快车(FlashGet)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网际快车把它下载下来呢?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多同学以为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网站的文字和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右击下载下来,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
  4.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的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如:每节课都设几分钟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我们知道讨论、交流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专题讨论、小组活动、交流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交流讨论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5.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  2系统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RNA 干扰(RNAi)技术抑制雌鼠下丘脑NELL2 基因表达,分析NELL2、GnRH mRNA 表达变化,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初步探讨NELL2 调控GnRH 神经元进而参与性发育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健全人格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中学阶段倡导数学学习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 素质教育 主动学习  高中数学是系统性理论性相对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因此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如同学习“第二外语”一般感觉艰难晦涩,谈“古文”色变,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只为考试而学习,以致到了高一年级,许多学生很
摘要:粉煤灰是电力生产的烟气中收集下的细灰,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工业稳步发展,发电能力年增长率为7.3%,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燃煤热电厂每年所排放的粉煤灰总量逐年增加,1995年粉煤灰排放量达1.25亿吨,2000年约为1.5亿吨,到2010年将达到3亿吨。粉煤灰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粉煤灰的产生机理、成分、具体危害、
一、机械类学生的特点  周濟在2006年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上就曾经说过:机械很重要,没有机械就无所谓工业;创新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设计很重要,设计决定产品的成本、功能和使用寿命。工业技术创新特别是机械创新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向前发展,因此有的专家也指出机械是一个“万能专业”。  正因为机械专业的通用性和万能性,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机械类专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可观的就业旺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根据物理学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上好一节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提到备课,教师很自然地会想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对于备教材和备教法,教师相对比较重视,但对于备学生,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或者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阐述初中思想品德备课过程中备学生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备课 备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教材由“教本”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