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如同学习“第二外语”一般感觉艰难晦涩,谈“古文”色变,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只为考试而学习,以致到了高一年级,许多学生很难适应高强度的文言文教学,文言基础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很难做到“无缝对接”。
  关键词:文言文 课堂 语文
  1.在目标确立上,实施“两手抓”策略
  曾经有人把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看成是文言文教学的“本”,笔者无意去论辩孰“本”孰“末”的问题,但始终觉得学生学习文言文,一要对文章词、句的含义有基本的理解,二要对文章能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一味强调前者,放弃后者,则是放弃了文言文教学的文学性。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2.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直述规律时,例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等。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每次诵读,要求学生要边诵读边意会,力求学生沉浸在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中,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4.在能力培养上,实施“迁移”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1)注重古今对比联系。讲古文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从而使文言文与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理解记忆。(2)补充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学古文应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食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5.在知识积累上,应重视“课外阅读”策略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教师要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文言文。教师须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德政中学)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下就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  教师的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高中数学课程同样如此。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
针对刘店铁矿矿岩裂隙发育、破碎难采等特点,结合矿山开采现状和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垂直矿体走向的水平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各水平破碎残留矿体。该方法的使用降低了单位炸
摘 要:本论文探讨的是中职电工技能室内安装课程,其中教学内容是经过本人多年社会实践后得到。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电器设备的增多,灯具灯光的更高需求。合理、美观和实用的布局对电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在专业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便弥补书本的不足。  关键词: 电源 安装 强弱电  从中职学校“服务为宗旨、就业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幽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这就向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
摘要: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  2系统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
春小麦新品系──“8145”,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而成。该品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大穗、大粒,丰产性好,穗粒数35-45粒,千粒重50-55克;株高80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性强;叶功能好
办公室新来了一位李主任,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大秦在办公室工作十余年,一直按部就班地工作与生活,从没受过任何人的批评。可是,自从李主任来了以后,一切都变样了。 The off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RNA 干扰(RNAi)技术抑制雌鼠下丘脑NELL2 基因表达,分析NELL2、GnRH mRNA 表达变化,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初步探讨NELL2 调控GnRH 神经元进而参与性发育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健全人格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中学阶段倡导数学学习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 素质教育 主动学习  高中数学是系统性理论性相对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因此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