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诱导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丙戊酸(VPA)对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诱导分化作用。

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取3周龄SD大鼠2只,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至第3代;经含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液培养24 h后,分4组。空白对照组(A组)仅加入D-Hank液;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VPA对其进行诱导:B、C、D组分别每孔加入0.5、1.0和10.0 mmol/L丙戊酸200 μl。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培养7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神经组织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巢蛋白(Nestin)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100蛋白表达。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培养4 d后B、C、D组细胞经VPA诱导后逐渐出现许旺细胞样或神经细胞样形态改变,以C组变化最为明显;A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仍以梭形或圆形为主。S-100免疫荧光染色示,B、C、D组染色阳性率较高,以C组阳性率最高;A、D组细胞阳性率较少,其中A组最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S-100基因表达量随VPA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丙戊酸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C组表达量显著高于A、B、D组(P<0.05),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基因表达与S-100呈相同趋势,且C组表达量显著高于A、B、D组(P<0.05),B、D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基因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适浓度的VPA在体外能够诱导ADSCs向许旺细胞样细胞分化,1.0 mmol/L可能为其最佳诱导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0 375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采血检查血生化等指标。最终纳入分析的8 877名居民中女性5 664人,男性3 213人,男性人群平均年龄高于女性人群[(58.68±9.22对57.65±8.93)岁,P<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20%,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脑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本文将从原醛症患病率、筛查、确诊、分型、治疗及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中国原醛症的发展与现状。
目的比较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分组对照研究。91例单用胰岛素(稳定剂量30~60 U/d至少8周)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5%~11.0%)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表法(1∶1∶1)随机分配到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或二甲双胍组。分别于基线和治疗12周后检测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谱、血脂等,
目的分析1例成骨不全合并催乳素瘤患者及其家系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Ⅰ,α1 chain, COL1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OL1A1基因各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与50名该地区健康非亲属人员的该基因进行比对。结果测序分析发现患者COL1A1基因第24位内含子存在剪切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和H295R细胞,实验组为含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终浓度为0.125、0.25、0.5、1 mg/ml)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对照组为不加入阿司匹林的含1%无水乙醇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经过不同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不同时间后(24、48、72 h),采用噻唑蓝(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显微手术及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硬脊膜外脓肿7例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影像、手术记录、术后复查影像。所有病例按照临床进行分期,术前、术后及随访的脊髓功能状态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男5例、女2例,以发热起病2例,以背痛起病5例。其中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2例行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
目的探讨基于穿支皮瓣解剖的术后标记系统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的术后标记系统指根据穿支皮瓣的基本解剖结构及血供特点,于术后在皮瓣表面及受区标记各观察点,并根据标记的测听点,配合使用手持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听,以及以穿支点为中心的钟面测量血供观察法,对皮瓣血供进行观察、判断。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在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2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100例用单纯传统血运观察(传
目的探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毁损伤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毁损伤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6~55岁,平均36岁;车祸4例、压砸伤4例,机器挤压伤2例。一期手术:急诊利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重建肢体血运及修复软组织缺损;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