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外脓肿的显微手术及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的经验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显微手术及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硬脊膜外脓肿7例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影像、手术记录、术后复查影像。所有病例按照临床进行分期,术前、术后及随访的脊髓功能状态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评价。

结果

本组男5例、女2例,以发热起病2例,以背痛起病5例。其中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2例行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术后经MRI证实7例脓肿均完全清除。随访1~7年,脊髓功能改善5例,无明显改善2例。

结论

对临床分期2期以上的患者均需行手术治疗;对于全脊髓硬膜外脓肿,可采用内镜置管冲洗引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应用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院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信息化管理组150例及传统血糖监测管理组150例,采用住院期间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事件、术后第1天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感染率评价疗效。结果血糖信息化管理组血糖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2±18.31)%对(14.88±8.3
目的研究硫化氢通过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t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7, ADAM17)对脂肪细胞中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 sFlt-1)生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3T3-L1细胞株并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用不同剂量的硫氢化钠(NaHS)、L-半胱氨酸处理或转染胱硫醚-γ-裂
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是极为罕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目前国内仅有数例报道。现报道近期本科诊治的1例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回顾该疾病的诊治策略。患者为49岁女性,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经过激素检测、影像学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了醛固酮癌的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后短期内患者病情即得到控制。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且治疗方法有限的恶性肿瘤,手术仍然是肾上腺皮质癌的一线治疗手段。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0 375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采血检查血生化等指标。最终纳入分析的8 877名居民中女性5 664人,男性3 213人,男性人群平均年龄高于女性人群[(58.68±9.22对57.65±8.93)岁,P<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20%,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脑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本文将从原醛症患病率、筛查、确诊、分型、治疗及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中国原醛症的发展与现状。
目的比较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分组对照研究。91例单用胰岛素(稳定剂量30~60 U/d至少8周)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5%~11.0%)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表法(1∶1∶1)随机分配到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或二甲双胍组。分别于基线和治疗12周后检测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谱、血脂等,
目的分析1例成骨不全合并催乳素瘤患者及其家系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Ⅰ,α1 chain, COL1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OL1A1基因各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与50名该地区健康非亲属人员的该基因进行比对。结果测序分析发现患者COL1A1基因第24位内含子存在剪切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和H295R细胞,实验组为含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终浓度为0.125、0.25、0.5、1 mg/ml)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对照组为不加入阿司匹林的含1%无水乙醇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经过不同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不同时间后(24、48、72 h),采用噻唑蓝(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