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论公德

来源 :伦理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认为公德是处理私人与团体关系时的道德,它既表现为个人对团体的义务,也表现为团体对其成员的义务.中国传统社会由于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团体、国家,所以中国人缺乏公德.梁漱溟坚持从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的角度界定公德,避免了将人际关系与空间混杂起来,并且认为公德既包含个人对团体的道德义务,也包含团体对个人的道德义务,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道德语言是由中华民族创造、主要由中华民族使用、以表达中华民族的伦理价值诉求为主的一个规范性语言体系.它具有民间、官方和学术界三条发展路径.民间是中国道德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最广阔场域,它为中国人民创造中国道德语言和推动中国道德语言不断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官方的主要职责是引导中国道德语言的发展,对中国道德语言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行政性规范.除了沿着民间和官方的路径发展,中国道德语言还具有在学术界发展的路径.中国学者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提出概念,建构思想,为中国道德语言注入学术性元素,从而成为中国道
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G.A.科恩认为,可以借助原则性承诺和同感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平等主义精神,进而解决自由、平等、帕累托最优不相容的三难困境.然而,这种伦理解决方案被认为会引发"限制担忧"、违背个人自主性、依赖帕累托精神等问题.面对这些质疑,科恩的伦理解决方案是存在可辩护空间的.但另一方面,为科恩所作出的辩护最终都无法克服科恩伦理解决方案的内在困境,即科恩的平等主义精神并不能相容于职业选择的自由.此外,我们还将论证科恩的伦理解决方案在何种意义上是失败的.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不仅嵌入在农耕经济与地方性的初级社会共同体之中,更是嵌入在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之中.近代以来,这种"嵌入性伦理"受到国家与市场双重力量的强大影响.从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看,乡村伦理的建构需要面对两个现代性的问题:一是国家权力的下沉及其对乡村社会的改造;二是市场经济力量的冲击.乡村伦理只有"嵌入"到国家意识形态、市场理性以及作为现代性的工业化浪潮中,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伦理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伦理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意义.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使得中国
清华简《治政之道》《治邦之道》所载君臣观既注重君主教化,上下各有其修,同时也强调君臣政治主体地位平等,尊重双方正当利益.《治政之道》《治邦之道》跳出诸子义利之辨学理上的讨论,从现实政治实践出发,在重视"义"的三代政治传统价值的同时,又肯定"利"的正当性,而这与战国士人阶层的壮大及国家官僚体制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面对无法拒绝的利益诱惑,可以通过不正义手段获取它却又不会受到惩罚时,为什么仍要捍卫正义原则?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柏拉图运用“盖吉斯之戒”的故事提出了这个疑问.后世的霍布斯和休谟试图使用“间接利己主义”论证策略来回应这个问题.霍布斯承认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违背正义原则可以获取额外好处,但这最终会有损违背正义原则的人自身的利益.休谟继承并丰富了霍布斯的论证策略.虽然休谟反对霍布斯有关人性完全自私的假设,但同样认为损害正义原则最终会有损包括了不正义之人自身利益在内的“共同利益”.柏拉图在其回应方案中考虑了与霍
孔子的德治思想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并且创造性地把"仁"的精神导入礼制,使道德与政治连为一体.考察孔子德治思想现代性的意义,离不开孔子德治思想自身的内涵.这一思想包含两个方面:"道之以德"和"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突出的是自上而下的伦理表率.其中,居上位者的伦理表率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居上位者的伦理表率始于"身教重于言教"的伦理逻辑起点,基于"知、情、意、行"的伦理逻辑四个层面,要求居上位
找准问题是成功做好党委督查工作的前提,问题找得准,督查建议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辅助市委领导决策、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江苏南通市委办公室在新时代党委督查工作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努力炼就一双找准问题的“火眼金睛”,确保督出实效、查在关键,更好服务市委中心工作.
期刊
圈子文化是人们基于圈子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总和."重关系""重人情""重伦理""重关照"是其主要内涵.它因有利于人们情感需要的满足、实现互助合作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正价值而备受推崇,同时又因不利于社会优良道德的形成、不利于法治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等负价值而饱受指责.所以,对待圈子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又不能全面肯定,而应通过继承和创新使之合理发展,抑其恶扬其善.为此,矫治圈子文化,应该以平等公正为本行忠恕之道,消除不当的
美德伦理学是否构成一种独立的规则伦理学理论?这是西方美德伦理学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争议.儒家学者一般都认为规则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各有其领域,但规则与美德具有统一性.陈来、刘余莉、宋健三位儒家学者主要基于孔子的礼论提供了两种本体论论证和一种伦理学论证.本文通过对荀子礼论的诠释,论证在荀子的礼论中,规则与美德是自然人性与社会建构、"天"与"人"、"性"与"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种统一性是由荀子的宇宙论奠基的.这里所谓的"统一性",是指规则与美德共同构成荀子"善"概念的两个要件,而且是相互建构,不能彼此还
资本逻辑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在天然具有道德属性,虽然其道德属性蕴含积极因素,但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伦理道德批判否定了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无止境汲取利润与自我增殖中支配各种生产要素、剥削与异化生产者的社会意识形态.资本逻辑"去道德化"的趋势突破法律、违背道德,驱使人依自利与贪婪的本性而行动,导致公德秩序、精神基础与文化逻辑被侵蚀、瓦解与重塑.现代金融资本主义的出现更是助长资本逻辑扩张权力,支配现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加剧两极分化以及价值关系的颠倒与扭曲,造成生态破坏、经济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因此,应当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