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微写作专项训练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呵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孝敬父母,让父母安享天伦之乐,是儿女的责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的责任……生活中缺了一份责任心,失败与罪恶就容易与你作伴;学习中少了一份责任心,进步与成功就往往离你远去……
  请你就“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有理有据,300字左右。
  点拨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责任心。
  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论点,关键词“有责任心”可以大到抗震救灾,也可以小到生活细节,这些都可以论证“有责任心”的重要意义。
  行文中,要围绕论点,明确什么是责任心,为什么责任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怎样才能做到有责任心等,将道理说清说透,增强说服力。
  示例一
  何谓责任?责任是孔子口中的“当仁不让”,是诸葛亮笔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李大钊的那句“铁肩担道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大连公交车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公交司机,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这样大的震撼?源于他那份高度的责任心,为了乘客的安全,他把自己的生死暂放一边,完成了自己的职责,然后安详地离去。他用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杨诗语)
  ●点评
  引用名人名言,点明责任的含义;列举事例,论述有责任心的人的伟大。
  示例二
  司马迁,由于对史实负责,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青史,成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苏武,由于对使命和承诺的负责,百折不挠,拒绝封赏,于是有了长安倾城迎接汉使归来的荣耀,有了“苏武牧羊”的感人故事;范仲淹,出于对百姓负责,而给后人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文天祥,由于对国家负责,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道德颂歌。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朋友。对自己负责,生命因此而耀眼;对他人负责,生命因此而亮丽;对社会负责,生命因此而永恒。
  责任并不是一个华丽的词汇,它朴实而又厚重,严肃而又崇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责任是一条道德的准则,更是一道法律的底线。
  (张馨琪)
  ●点评
  先列举古代仁人志士的事例,证明论点。接着由名人事例延伸到普通人,使论点更具普遍意义。最后深化论点,点明尽责任的现实意义。
  文题
  民间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哲理话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于这些包含了诸多生活经验的民谚,有人认为这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有人却不以为然。作为初中生的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300字左右。
  点拨
  如何看待民谚,不外乎三种态度:一是诚心借鉴,汲取营养。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类民谚,永远不会失去它的价值,它时刻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二是一分为二,有扬有弃。像“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类“劝世文”,就须细加分析,根据不同语境区别对待,汲取其中的营养,剔除负面的东西。三是深析内涵,拒绝误导。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类教唆人自私自利或为自私自利辩护的谚语已经完全与今天的时代格格不入,应当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有批判意识。
  示例一
  当你年少时,一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会让你懂得珍惜时光,规划未来,发奋努力;当你年老时,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会让你明白生命无关老少,时时充满斗志;当你择友时,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会让你明白与人相处要学会忍让,懂得包容;当你处于顺境时,一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会让你明白顺境不会永恒,乐极可能生悲;当你遭遇厄运时,一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会让你鼓起生活的勇气,增强前进的信心……
  民间谚语,唯其通俗,才更显亲近;唯其草根,才更具生命力;唯其口口相传,才更像一位长者对你耳提面命……不仅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乃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得谢谢那些饱含先辈的经验与智慧的亲切教诲——它们,让我们成才,成人。
  (薛笑然)
  ●点评
  引用内容丰富,且论证严谨有力,揭示了民谚的积极作用。
  示例二
  民间谚语这座富矿中,有真金白银,也有石块沙砾。
  比如在古代小说中,常常会出现“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类的“劝世之言”,也许在那样一个需要处处设防的社会,这样的话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受骗上当的尴尬与痛苦。但时至今日,如果每个人还都牢记着这样一个处世原则,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隐着真心、藏着真情,彼此虚情假意、敷衍糊弄——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舒心吗?
  对待民谚这座文化矿藏的态度,套一句李开复先生的名言,就是“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至于哪些是应当接受的真金,哪些是应当改变的沙砾,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分辨和鉴别的火眼金睛了。
  (董诗琪)
  ●点评
  以辩证的观点分析、阐述了对待民间谚语所应持的态度——“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而区分接受和改变的标准,则要看其是否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宣扬的是否是一种正能量。
  示例三
  舊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和思想的禁锢迫使国人明哲保身,虚与委蛇,藏巧守拙……并且将这些血和泪凝成的教训以民谚的形式口口相传,警示后人。即便像我爷爷奶奶这辈有幸遇上了新的时代,可是伤筋动骨的文化大革命又让他们重新体味到这些“祖上留下的至理名言”的价值所在——岂不悲乎!
  明哲保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所作出的一种生存选择,这种选择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是他们身处的时代的黑暗和人生的悲哀。什么时候这种选择从我们身边销声匿迹了,什么时候我们就处在了一个时代的春天。
  好在这个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真的该收起这些“生存选择”了。
  (刘晓文)
  ●点评
  中华民谚中有精华,自然也免不了有糟粕。小作者对“明哲保身的生存选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揭示了它们的形成原因、流行背景以及在新中国复萌之由,明确了自己的观点:当今时代,该收起这些“生存选择”了。语言犀利,颇有见地。
其他文献
一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
期刊
我们表达与亲人的感情,有很多种方式:一起吃顿晚餐,一起爬一次山,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起去散步……在这些普通的经历中,我们与家人的情感越发深厚。比如散步,事情虽小,却能够表达深沉的感情。莫怀戚先生在《散步》一文中,就写出了自己作为中年人身上的责任,上养老,下护小,背上背负的是整个世界。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和谁一起散步?这次散步留给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呢?  请以“难忘与 一起散步”为
期刊
家里的一大盆白玫瑰开了,多美啊!  一大团堆积着,雪白的,远远看去,宛若一尊巨大的玉石,晶莹而温润;又如碧绿的湖水之上的一群白天鹅,娴静而高雅。那美让人无法抗拒,即使是心如止水的人见了,也会怦然心动,惊喜地走近它。它无声地和我打着招呼,我不由自主地奔过去。上百朵花拥成一团,却丝毫不显杂乱。每一朵花都有一个最佳的位置,每一种姿态都是一个最美的造型。每一朵花又都是一张微笑的面庞。我甚至听得到它们的笑声
期刊
“五一”一放假,我就骑上自行车飞奔向姑妈家。①  姑妈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听妈妈说,我还是个婴儿时,姑妈就特别喜欢我;我学走路时,姑妈拿着玩具诱导我向前迈步;上学了,姑妈给我准备好漂亮的小书包……②  终于来到姑妈家了。院门虚掩着,院子里静悄悄的。③  姑妈爱花,她在院子的西南角用篱笆围了一个小花圃,撒下月季花种子。那时,我还小,常常跟在姑妈身后,问:“为什么要种月季花呀?”姑妈微微一笑:“月季花
期刊
“是她!”小雨惊讶地叫起来,边说边指着舞台,“她就是学校里最有名的‘古筝达人’,多次在省里比賽中获过奖,学习成绩也特别棒。”  我望向舞台,舞台的灯光毫不吝啬地洒满她的全身,她坐在古筝前,用眼神向同伴示意,拍手,起势,轻放,拨动,倏地,悠扬的乐声响起,飘进我的耳朵里。  “我见过她。”  “你见过?”  “当然!”我自豪地说。  与她的第一次邂逅是在教学楼的楼梯口。她高挑的身材,一头乌黑微卷的秀发
期刊
“丁零零……”本学期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美好的暑假终于到来了。  我懷着激动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马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和我一起伸着懒腰沐浴在阳光下,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我早已忘记了老师的叮嘱:“假期中,大家要合理安排时间,尽快写完假期作业,多留一些时间预习新学期的知识,开学之后,我们要进行一次小测验……”  前半个假期我游山玩水,遍尝各地美食,玩了各种游乐设施。回家之后我仍无心学习
期刊
一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納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
期刊
给心灵放一次假,让它去散步。  听泉水叮咚,感岁月静好。  踏在山间松软的泥土上,嗅到幽幽花香,心情就像一只鼓满清风的帆船,充满了愉悦。用手轻轻拨开翠绿的枝叶,一泓清泉便出现在眼前。泉水如透明的水晶,在太阳光下泛着耀眼的色彩。走近聆听,叮叮咚咚,那是泉水在欢迎我的来访,正欢快地唱着歌。那些繁杂的琐事、莫名的烦恼,都被我抛在脑后。在这里,我要给自己的心灵放一次假,去尽情地感受岁月的静好。  走山间小
期刊
回忆类作文命题能让考生留住美好记忆,总结生活经验,收获成长感悟,达到“我手写我心”,所以一直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2017年此类命题就有“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广东广州卷)、“经历了 ,我长大了”(湖北荆门卷)、“那段 的日子”(甘肃天水卷)、“追寻”(宁夏卷)、“一段 的旅程”(天津卷)等。由于此类命题的审题难度不大,考生误以为被回忆的人、事、景、情可以“随手拈来皆成文章”,结果选材“拥堵”、立意
期刊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这是马丽华眼中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美丽景色。在你的眼中,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请以“我眼中的自然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