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高基数 低预期

来源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上半年,受需求不足、库存高企影响,百城价格指数持续上涨23个月后连续2个月下跌,全a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进入调整期。受信贷收紧及市场预期影响,新房成交明显下降,库存创历史新高。土地市场上半年推出、成交不及去年同期,楼面价同比上涨,溢价率回落。品牌房企销售不及预期,拿地投资更加谨慎。
  一、价格:受需求不足、库存高企影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上涨23个月后连续2个月下跌
  百城均价连续上涨近两年后于5月首次下跌,6月跌幅扩大。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受信贷收紧、市场观望情绪蔓延影响,百城住宅均价进入调整期。其中1-4月百城住宅均价保持上涨但涨幅持续收窄,4月微幅收窄至0.10%;5月,百城均价在自2012年6月连续上涨23个月后首次下跌,跌幅为0.32%;6月百城住宅均价为10923元/平方米,连续第2个月下跌且跌幅扩大至0.50%。
  城市间价格分化明显,一线城市涨幅收窄,二三线城市由涨转跌。2014年1-6月,百城住宅均价累计上涨0.83%,其中5-6月累计下跌0.82%;2013年1-6月累计上涨5.59%,5-6月累计上涨1.58%。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上半年累计上涨2.6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47%;二三线城市价格由涨转跌,上半年累计跌幅分别为1.10%、0.88%,而全年同期分别累计上涨2.75%、3.90%。
  供求关系是导致价格走势扭转的直接原因。2014年以来,市场短期供大于求,库存屡创新高,出清周期大幅延长,导致多数城市降价,全国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连续下降两个月,跌幅有所扩大。
  2014年5月,10个代表城市的可售面积达8138万平方米,为2010年来首次超过800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0.8%。各城市来看,除北京、南京、厦门外,其他城市的库存量均达到或接近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广州同比增长超过60%,增幅在各代表城市中最大。出清周期方面,5月10个代表城市的平均出清周期为15.8个月,连续第9个月上升,较上月延长1.4个月,较去年同期延长6.6个月。各代表城市中杭州、福州出清周期较去年同期均延长超过10个月,去库存压力较大。
  二、新房:信贷收紧及市场预期直接影响需求,上半年成交明显下降
  受个贷收紧、市场预期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住宅成交量大幅下降19.0%,为2010年以来次高水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2052万平方米,为2010年以来同期的次高水平,同比下降19.0%。具体来看,受去年年末多个城市调控政策密集加码、房地产信贷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1-2月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住宅月均成交量同比降幅超过10%;3月在市场推盘量加大等因素的带动下,市场需求虽有所释放,但随着房地产个贷的持续收紧,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29.5%;受一季度市场表现欠佳的影响,同时部分重点城市价格下行、房企推盘打折促销,购房者观望情绪不断高涨,市场预期发生转变,在4月传统旺季,代表城市的住宅成交并未出现明显好转,4月成交20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5月受部分城市放松调控政策的影响,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量略有回升,环比4月增长7.0%,同比降幅收窄至13.6%,但政策放松对市场的影响有限,6月成交量同比降幅再度扩大,达22.5%。
  各类城市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回落,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大。各类城市来看,上半年,一线城市月均成交量为51万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1.4%,在各类城市中降幅最大,其中北京降幅最高,超过50%;二线代表城市月均成交量为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其中杭州降幅高达52.1%;三线代表城市上半年月均成交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
  货币信贷与市场量价高度相关,信贷收紧影响市场成交量下行。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房地产业的影响较为明显,信贷投放比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业的量价影响更大。从历史数据来看,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与个人按揭贷款基本保持一致。2011年,信贷政策趋紧,个人按揭贷款持续负增长,而销售面积、销售额均保持低位增长。2014年以来,信贷政策收紧,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增速下滑。1-5月,个人按揭贷款5342亿元,同比下降1.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8.5%、7.8%。
  三、土地:存货与资金压力影响企业拿地积极性,上半年推出、成交不及去年同期
  上半年各类土地推出量和成交量不及去年同期。出让方面,2014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累计推出12.2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2%;其中住宅用地累计推出6.1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0%,商办推出2.3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4%。成交方面,300城市累计成交9.8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7%;其中住宅用地成交4.8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6%,商办用地成交1.8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9%。出让金方面,各类土地出让金达1.2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和商办用地同比分别增长5%和下降4%。
  上半年楼面价同比上涨,溢价率回落,土地热度逐步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楼面均价为124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0.6%;平均溢价率为12.5%,较去年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用地楼面价为1757元/平米,同比上涨24.1%,溢价率为13.3%,较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商办用地楼面价162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8%,溢价率上扬1.7个百分点,为14.1%。
  拿地销售比降至历年最低点,企业拿地热情明显变低,直接导致土地市场量价回落。今年以来,房地产整体大环境发生变化,信贷政策收紧、销售业绩不佳等因素影响,房企资金趋紧。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热度逐渐消散,房企拿地更趋谨慎和理性,市场进入分化调整状态。无论是从面积比值还是金额比值来看,拿地销售比均降至历年最低点。今年以来企业观望情绪浓烈,拿地量逐月减少,拿地与销售金额比值仅为0.2。   四、企业:受市场下行影响,多数企业销售不及预期,拿地投资更加谨慎
  多数代表企业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不及去年同期,下半年销售承压。今年1-5月,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影响,多家代表企业销售业绩不及预期,仅万科、中海和恒大1-5月目标完成率超过40%,而首创置业、金地和远洋前五月目标完成率均低于25%,实现全年销售目标不容乐观。同去年相比,绝大多数房企目标完成率低于去年同期,仅恒大和雅居乐相较去年有所提升,下半年房企去化压力陡增,多数房企或采取降价促销等销售策略加快去化以完成全年计划。
  品牌房企拿地步伐明显减缓,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在销售情况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品牌房企拿地步伐明显放缓,20家品牌房企上半年拿地金额为1863亿元,同比降低22%,拿地面积为5434万平方米,同比大幅降低40%。1-6月品牌房企拿地规模逐月减少,其中6月仅拿地383万平方米,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6月拿地金额为175亿,为201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具体企业来看,万科5-6月均无土地进账,拿地热情急剧下降,整个上半年拿地金额不足百亿,同比大幅下降71%,保利、绿城及金地等品牌企业拿地金额较去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仅中海、绿地和华润置地少数房企保持较大的拿地力度。
  拿地分布方面,品牌房企继续加大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的力度,其中20强房企一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为85.8%,高于去年底的83.9%。恒大继续加大在北京的土地布局,以41.6亿加配建15700平限价房的条件竞得黄村地块,万科上半年拿地则全部集中在北京、深圳、南京等热点一二线城市,多数房企均选择规避风险,在部分供大于求的三四线城市拿地甚少。
  品牌房企拿地热情大减,土地购置费用占销售额比重大幅减少。2014年上半年,品牌房企销售额达到6845亿元,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品牌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略显保守,整个上半年拿地金额同比下降幅度达20%,导致整体拿地销售比相比去年底大幅降低,由2013年底的0.44降低至0.26。具体企业方面,多数房企土地购置金占销售额比重均大幅下降。其中万科由2013年的51%下降至9.7%,且上半年拿地规模逐月减少,5-6月均无土地进账,可见其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持谨慎态度。保利、金地和绿地拿地销售比均为20%左右,相比去年底40%以上的水平下降也颇为明显,富力、世茂和雅居乐拿地销售比重均低于10%,土地扩展力度明显不足。其他企业中仅龙湖、中海、华润置地在销售良好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拿地。整体上品牌房企在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拿地保持谨慎态度,热情远不及去年。
  总体来说,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明显,“去库存”仍将是下半年市场主基调。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趋势,我们预期下半年信贷政策将加大对自住型住房需求的支持,各级主管部门将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更多城市将调整限购政策,企业因经营压力将加大促销力度。多方面刺激需求的措施如果及时出台并得到有力执行的条件下,预计综合举措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释放市场需求,下半年市场或将逐步探底趋稳。
  本文由中国指数研究院供稿
其他文献
2014年上半年,面对市场的高位回落,整体政策环境虽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调控放松行列。根据“两会”提出的分类调控原则,那些库存量大、供过于求的城市拥有自行调整政策的自主权。而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加入政策微调行列的城市正在逐步扩容。  信贷环境的持续趋紧也是制约上半年成交的一大重要因素。虽然监管机构纷纷表态支持首套自住需求,但目前商业银行响应寥寥。面对尚未缓解的经济下行压力,
期刊
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市行情并未延续强劲走势。冷酷的行情加剧了企业竞争,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大整合时期。  7月1日,克而瑞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发布《201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50》排行榜,意味着房企年中大考正式对外公布战绩。上半年入榜TOP50中,集中度持续上升,从各梯队表现看,第一梯队业绩持续攀升,第二、三梯队业绩增长剧烈分化。  冷峻的行情中,还是有三类房企实现了业绩快增:一类是聚焦
期刊
2014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先热后冷。前5个月,经营性用地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但土地出让金得益于前两个月成交活跃,创历史同期新高。受新房市场销售低迷及信贷紧缩的影响,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宅地市场3月后即迅速转淡,一线城市则在5月后成交热度出现下降,土地市场整体转淡趋冷。  一、上半年土地供求均不及去年同期,楼面价上涨带动出让金微增  2014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先热后冷,年初延续2013年火热
期刊
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923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50%,连续第2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18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1个城市环比下跌,29个城市环比上涨。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较上月减少8个,其中涨幅在1%以上的有7个,与上月持平;本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较上月增加9个,其中跌幅在1% (含1%)以上的有35个,较上月增加5个。同比来看,全国
期刊
二手房价全线下跌 跌幅扩大  6月,天津亦加入价格下跌的城市之列,六城市中原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全线下跌,此为201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六城市全线下跌。除北京环比跌幅较小外,其余五城市环比跌幅均超过1%,较之前跌幅呈扩大之势,其中上海领跌,跌幅为2.11%。本轮下跌至今,六城市累计跌幅在1.03%-4.44%之间,同比数据来看,六城市同比价格均未下跌,沪穗深津四市的同比涨幅仍有1成左右。  自4月以来
期刊
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虽然经历了年初  “国五条”调控收紧的短暂影响,但此后仍延续了火热的销售走势;市场整体维持了量价稳步上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约  30%,销售均价同比上涨约10%。优秀房地产企业积极顺应主流需求、密切关注核心市场,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产品结构,在关键时间节点加大推盘,全年取得卓越业绩。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重点企业中,截至12月31日的监测结果显示,销售过百亿企业扩容至7
期刊
倚重主流刚需客群,产品适销对路夯实增长根基  百亿房企在2013年取得行业瞩目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握住了市场大势,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为了探究优秀房企如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刚需市场走势,我们对18家百亿企业2013年前11个月的销售业绩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以万科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在本年度依靠首置首改产品并重策略,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占据了销售排行榜前列;而富力、佳兆业、首创、荣盛
期刊
区域城市布局结构是影响企业发展路径和业绩增速的重要因素。截至2013年末,百亿企业平均进入城市达到21.1个,其中一线城市2.1个、二线城市9.5个、三四线城市9.5个,布局更显平衡。百亿企业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精准把握重点城市市场特点并坚持深耕,实现业绩突破。  截至2013年末,6家千亿企业平均进入城市已达74.5个,进入一线城市3.5个以上、二线城市23.2个,几乎覆盖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此外
期刊
2013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有保有压,以稳为主。全年来看,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这主要由于上半年受“国五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促使一部分消费需求提前得到了释放,提振了上半年市场整体成交情况。下半年随着调控趋稳,市场回归到了理性增长区间,但同时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针对201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好转、上半年增速快这一特点,百亿房企在持续优化城市布局及产品结构之余,及时调整销
期刊
北京昌平金隅万科广场,是万科全国“购物中心试验田”里的“头炮”产品。该项目体量1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4层、地上8层,共设置商业停车位800个。地下4层中,地下1层为华润超市、休闲餐饮和生活配套;地上8层则独创了“天地双街”设计理念,在1至5层室内构建一条主街,6至8层的室外平台打造一条融合各种休闲娱乐和酒吧餐区的空中街区。项目将餐饮、购物、娱乐、社交等功能集于一体,以满足昌平乃至京北消费者的全面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