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上班族离你有多远?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劳死”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在日语中过劳死被称“Karoshi”。第一例“过劳死”的职场人是1969年日本的一位29岁小伙,职业是报纸发行员。过劳死常由于压力过大和过劳,出现了身体和心理情绪的精疲力竭和消耗殆尽的状态。日本在2002年12月公布的雇员保险的赔付标准中,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
  
  生活实例
   27岁的温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的CEO助理,由于工作繁重、老板要求高,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近一个月来,因为负责一个大项目,温先生一直处于心身疲惫状态,偶尔有空与亲友交流,透露出“很累、很疲惫”、“很想睡觉”、“坚持不下去了”等言语。工作中,温先生还经常出现胸口一阵阵发紧的感觉,但挺挺就过去了,也没有时间去医院。一天,温先生坚持加班到凌晨3点,回到家后一头倒在床上睡去。上午十点多钟,温先生的妈妈看儿子还没有起床就去查看,结果发现儿子早已没有气息了。
  
   怎样才算超负荷工作?
  超负荷工作,并非单纯指加了几个班,或者工作后自我感觉劳累。日本的一项研究中统计了203例过劳死者的特点,发现过劳死者中以男性较多(占196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前每周的工作量超过60小时,每月超时工作大于50小时;半数以上的节假日都在加班;雇员们面临压力过大,经常需要来回奔波和精疲力竭,长期有身心过分疲劳的感觉。
  
   疾病基础+过劳,可以导致过劳死
   超负荷工作可以导致死亡吗?在许多人眼里,超负荷工作产生的过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实大多数过劳死者有一定的疾病基础。研究发现许多过劳死者在生前都患有心脑血管或其他疾病。这些疾病包括:
  1.冠心病过劳和激动易促使冠脉内斑块的破裂,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可能促发心跳骤停,引起猝死。
  2.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过劳或激动可引起脑动脉破裂,由于脑溢血发生猝死。3.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马尔凡综合征这些异常可引起脑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过劳或激动引起破裂而发生猝死。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节日里或聚餐时,有些人可能会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使得胃肠道也处于过劳状态,引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性格和环境也是过劳死的促发因素
  * A型性格(非A型血型)A型性格的人的特点是做事效率高,快节奏,好胜心过强,热衷于竞争取胜,但是他们也具有AIAI反应,即易发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愤怒(Anger)和不耐烦(impatience)。这种性格的人在工作中雷厉风行,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其AIAI反应易导致猝死的发生。
  * 创伤后应激反应当遭遇异乎寻常的危险或灾难时(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或严重交通事故等),在数日至数月之内出现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极度恐惧、激动或愤怒,不能自控,原有心血管疾病和过劳者,易发生猝死。
  * 西西弗斯反应在英语辞典中,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的一名暴君,死后坠入地狱,被惩罚推巨石上山,当巨石接近山顶时又被踢下,被迫重新再推上山。上班族中有不少人为了取得成功而奋力拼搏,但是成功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当屡战屡败中,心脏备受煎熬,容易促发冠状动脉痉挛,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
  
  预防过劳死,三点建议
  * 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是预防发生过劳死的必备条件。因此,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戒除烟酒嗜好;早睡早起,减少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合理,尽量避免吃零食。避免持久的紧张工作,注意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选择一种与工作无关,既能放松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听音乐、跳舞、游泳等,以调节情绪,恢复疲劳的身心。
  * 交替活动交替使用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消除疲劳的一个良方,如左撇子在休息时应该多用右侧肢体,脑力劳动者在休息时应该多活动肢体和颈部,而体力劳动者休息时易多用脑;
  * 定期体检过劳死的发生与自身疾病的存在关系密切,因此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以便及时干预。
  
  Tips:记住这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经常运动+适度饮食/懒惰+烟酒
  
  自测:你过劳了吗?
  1. 白天一直精神不振
  2. 面色无光、皮肤粗糙、脸色青黑
  3. 脾气变化无常,容易失望、落泪、兴奋
  4. 大便不畅,常便秘
  5. 思想不易集中,常因疏忽而出错
  6. 包括加班在内,几乎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7. 工作时间不规律,而且常常工作到深夜
  8. 出差多,非常希望每周能在家里睡两个安稳觉
  9. 突然感到衰老和功能减退
  10. 上下班单程时间在2小时以上。
  
  在1~10题中,如果你有3项表现,说明你已有疲劳现象;
  如果你有5项表现,说明你已有过度疲劳现象
  如果你有7项表现,说明你已极度疲劳,应立即引起重视。
   据统计,我国亚健康人群总体发生率在45%~70%之间,呈上升趋势,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而对中国城市白领的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亚健康已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忧虑自己是否会由亚健康走向疾病……
其他文献
关于高血压患者如何饮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多喝水能稀释血压,降低血黏度;冲淡体内盐分,饮食上就不用限盐了,故喝水多多益善。另一些人认为,多喝水会使血液扩容,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好,多喝水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使血药浓度降低,降压药药效变差等,故对喝水很谨慎。    每天8杯水,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正常人的血压是相当稳定的,当各种原因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时,机体能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将血压恢
因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便秘发生率很高。我们采用玄明粉脐部贴敷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方法:患者平卧,用温水清洗脐部待干,取玄明粉10~20克,直接敷于脐部,可外贴胶布等固定。72小时后去除,清洁脐部。   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肛门大量排气,24~72小时内排便。   中医学认为,脐为神阙,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且通过任脉与五脏六腑相联系。在胚胎发育中,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
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喝酒少一点不要紧,会有利于健康,尤其是红葡萄酒。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首先,不论何种酒,只要称之为酒,其中必定含有酒精,包括白酒、啤酒、红葡萄酒等。酒精即乙醇。乙醇进入人体之后在肝脏中变为乙醛,乙醛对
周末的上午阳光明媚,我独自在小区散步。草地上,一个女孩正在用报纸捡起宠物狗的排泄物,准备丢弃到垃圾箱内。看着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上个月在我科治疗的一个女孩……正是由于饲养宠物,年轻的她失去了自己的半个肝脏。    上月初,一位26岁的女孩因上腹部胀痛不适一月来我院就诊。花样年纪的她,脸色却显得有些萎黄,左手捂着上腹部,表情比较痛苦。  检查中,我触摸到她的肝脏,感到有着明显的肿大和囊性感。凭着职业
尽管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买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绝对安全的。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看自己对非处方药到底了解多少,会不会正确使用非处方药。  1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在哪里?  A 处方药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 B 处方药不含有染色剂或防腐剂 C 处方药在没有医生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使用是不安全的 D 处方药可有一定毒性  2 在选用非处方药自我治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A 要仔细诊断清
1 “主动就诊”者多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照此估算,我国目前约有帕金森病患者200万人,每年预计新增约10万人。  过去,由于医学知识相对匮乏,普通群众对帕金森病知之甚少。许多老年人在出现肢体抖动、动作缓慢等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时,常将其归因于“年纪大”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及时去医院
读者咨询一:  我是一名家长。现在孩子快15岁了,但好像不再长了。最近,我看到很多保健品的广告,大多说是通过高科技研制出来的,原料是纯天然,服用后可以让孩子增高。请问专家,是否真有这么管用的保健品?    解答:  首先要明确孩子矮小的病因,然后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在这个年龄,我们临床上一般先要进行骨龄测定,了解骨骺是否闭合。如骨骺未闭合,那可以再进行其他病因的检查,最后根据病因做出相应的治疗:如
生活实例    小王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2天前感冒了,头痛、流浓鼻涕、咽喉肿痛,医生给他开了牛黄上清丸,说是要降降火。2天后感冒好了。趁着双休日,小王邀了几个朋友去吃火锅,热辣辣的,特别痛快。可痛快之后,小王却患了口腔溃疡,牙龈也肿痛得厉害,大便干燥。小王怀疑自己又上火了,就自行吃了牛黄上清丸,希望再降降火。可吃了2天药,症状并没有缓解,小王有些纳闷,上次吃了牛黄上清丸,症状很快缓解了,可这次为
近年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医疗整形美容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去医院做个双眼皮、垫个鼻子、去个眼袋,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由于医疗美容市场“鱼龙混杂”,医生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因手术失败导致毁容,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2012年6月27日14时,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志宏教授做客“新浪微访谈”,与网友们畅聊整形美容相关话题。本期选登其中部分精华内容,与广大读者
关键词:胆囊炎#自我药疗#中成药#生活方式  虽然胆囊炎的确切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医学家发现,遗传、饮食习惯、生活规律、药物、疾病等诸多因素与胆囊炎的发病有关。长期不吃早餐、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抑制胃肠道运动药物等是诱发胆囊炎的高危因素。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胆囊炎的有效措施。再加上,胆囊在发生慢性炎症改变后,药物不易根治。因此,胆囊炎的自我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