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小说,关键是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小说的情景中,这样学生才能领会到小说的内涵。那么,怎样进行小说教学,才能让他们快速进入小说情景,感悟小说的故事蕴味呢?
  一、趣味课堂导入,让学生兴趣倍增
  有趣的东西总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那么,在课堂上,我们为何不延续这种趣味的教学方法呢?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顿时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老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就显得轻松多了。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趣的呢?
  以小说《孔乙己》为例,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悲剧的一生让人同情,他独具个性的性格又使人发笑。总之,孔乙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让人琢磨的读书人。那么,在进行这堂课的开始,老师应该怎样进行开场呢?我在这堂课的准备上花了一些功夫,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看到真正的现代版孔乙己。
  在课前,我自己仔细揣摩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文中的细节描写,在课堂开始,我扮成孔乙己的样子走进教室,然后慢慢地在教室里走上一圈,慢慢走的时候,口中也说着孔乙己的经典台词。停在一个同学的身边,学着文中的孔乙己的样子叫小二拿出酒来,同时从袖子里排出九文钱来。
  总之,在课堂的开始,我会试着扮演小说中的人物,然后再问学生我扮演的是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定会被我的扮演逗得哈哈大笑,他们在看我的表演时,一定也注意到我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这些都会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看了我的表演后,他们学习小说时也会轻松很多,这样的课堂导入确实值得一用。
  二、把握小说文本,多方面了解小说特点
  了解小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文本,在初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文本教学也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来进行小说文本教学。
  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时,我采用的文本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显得糊里糊涂。《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比较有特色,我在安排学生朗读这篇小说时会让学生自愿来参加。在学生朗读小说文本时,我会先让全班同学自由阅读小说文本,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来朗读这篇小说。待各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完文本后,我让学生选出此次朗读中读得最接近人物性格的同学,然后进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解,也能让学生把握住每个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合理想象,活跃学生思维
  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的小说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小说趣味。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让小说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后,我会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孔乙己,会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很多学生都抢着会答问题,有的同学说如果是他,他会选择去做生意,根本就不会再次去考试。有的同学说如果自己是孔乙己,他会利用自己的才华去开一个私塾,然后教更多的学生,让学生去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还有的同学说如果他是孔乙己,会跑去砸了考试的地方。听了学生的回答,我觉得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很欣赏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试着让学生想象本堂课就是最后一节课,上完这堂课以后,大家都不能说自己的母语了,也不能读自己的汉字,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片进行介绍,设置一定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够重回历史情境中,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结果这样的提问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也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出了很多平时都不敢说的话,这样使整个课堂也显得特别真实。通过让学生想象,是为了激发学生最潜在的情感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强大、更加活跃。
  所以,在学习小说时,老师也不妨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象一下,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验故事中的悲喜欢忧,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小说课堂的快乐。
  要想让学生感觉小说学习的快乐,老师充当着重要角色,在小说教学时,老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营造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又有效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小说,能够真正了解小说的内涵。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决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小说的教学与其它的课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教学时也要掌握好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故事的情节、环境以及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225200)
其他文献
新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怎样的策略引导?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答案。  一、引导对话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不是展示教师的知识面有多广、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通过
相对而言,现在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语感差,理解分析能力不高,因此,许多教师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新教材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阅读教学模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的,否则不值得提倡。我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归结为:激发兴趣+把握整体+强化练习+多读多听。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作为一种巨大的的内驱力,对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教学涉及三个要素:
没有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绝不可能写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文章。然而,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的训练,而忽略文章的语言特色,学生作文语言难免陷入尴尬状态,作文语言枯瘦干瘪,苍白乏味,几乎没有鲜活气息,犹如一个积疴多年的病汉。如何使学生的语言变得新鲜有活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过一些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巧用他行语、民俗语  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不同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
一、以学生为写作主体时,缺失了教师主导作用,很多教师甚至丧失了主导的能力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是实践性极强的思维训练过程,学生作文的提高,通过阅读、甄别、回味、领悟,最终的提高必须落实到写作实践上。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引领、点拨、提示等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没有了老师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关键时候和关键地方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者停滞不前,再也找不到作文的乐趣。   在我们的日常作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要扩展到整个生活领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传统,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就作文而言,材料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再认识的过程。只有投入生活,才能激发写作欲望,让作文有源头活水。因此,作文教学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