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也在各级县市区逐步形成,同时,我国县市级区域的配电网也在随之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供电网络的电压质量、供电能力以及供电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电网环境差、供电范围大、事故率高且检查困难,因此提高农村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于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农网;供电可靠性问题;对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20-01
供电可靠性是电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是电力行业能否满足国民经济用电需求的综合体现。供电系统的不稳定性,不仅会造成工农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安定及人民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可靠的供电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对提高企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农村配网通过自1998开始的“户户通”工程的完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辐射型网络为主的供电系统,但是由于35 kV、110 kV变电站布点以及负荷分布零散等实际原因,导致农村配网网络建设仍需继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农村配网供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配网故障及计划停电因素
据可靠数据统计,故障及预安排停电是影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故障停电中的10 kv配网设备故障设备老化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外力因素;而计划停电中计划施工和计划检修所占比重较大。这说明农村配网供电系统仍然十分薄弱,主要体现为:供电范围大,导线截面积较小,线路无互供能力;导致农村配网经常是一停一线,一停一片。
1.2 系统电源不足导致限电
近年来,由于系统电源不足造成的限电对于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完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对工业客户的供电进行了错峰和避峰处理,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紧急限电情况下不得不对公用配电网络进行拉闸限电,对供电可靠性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1.3 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暴雨、雷电、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对用户用电产生直接影响。这些自然因素虽然不可抗拒,但可通过预报预测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其影响及损失。一旦不幸造成故障,也可通过积极抢修减小损失。
1.4 企业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认识不足
由于受到农网改造以及业扩工程工作量增加的影响,且各供电企业的员工考核不到位,在设备停电上比较随意,对供电可靠性的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另外,由于电网供电范围大,检修困难,供电企业的检修机动能力普遍不强,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2 提高农网供电系统可靠性措施
2.1 在改善农村配电网络方面
1)对农村配电网线路进行合理分段,重视线路分段断路器的位置选择。对于单电源辐射式的农村配电网,应按照负荷的分布情况,在干线配置2~3台断路器,并在主要支线的首端装设线路分段断路器。同时应以线路末端测定的最小短路电流为限值对断路器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其中干线断路器的动作电流值应前后配合。
2)针对目前主要使用的10 kV树状配网结构,应考虑在发生事故时相邻的10 kV线路能够互为转供的运行方式。通过技术改造,增大了导线的截面积,不仅能够满足当前负荷还可以留有适当余地。
3)重视设备的更新和选型。通过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电网设备,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同时在进行检修施工和电网改造前做好材料、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入网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材料设备质量不合格造成线路停电,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2.2 在避免线路发生故障方面
1)加强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设备运维单位(部门)应定期对线路设备进行巡视和维护,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对于设备容易发热的部位应编号建档,并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做好配电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实相关管理责任。
2)做好线路设备的防雷及防小动物措施。为线路装设避雷器,并定期测量接地电阻、检查接地体以及引下线的锈蚀情况;同时可考虑在配电线路上装设带保护间隙的绝缘子串,降低雷击对线路的危害;在线路开关和配变上安装绝缘护罩,以防小动物造成设备短路。
3)定期做好用户用电的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对用户安全用电的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用户的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问题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予以跟踪解决,防止因用户的设备问题引起线路跳闸,危及其他用户用电安全。
2.3 在加快处理事故方面
1)推行配网带电作业。在配电网的检修工作中,比如更换绝缘子、清扫设备、处理节点发热等工作,经常需要停电,若在上述类型的工作中能够开展带电作业,将能够有效减少线路的停电次数和时间。
2)考虑配电变压器的备用问题。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诸多供电企业不可能大量购进大功率事故发电车等应急设备,此时应考虑配置备用的配电变压器,尽快处理配变事故,恢复供电。
3)完善事故抢修应急预案,组建事故抢修队,配备交通工具,购置必要的通讯设备,提高处理设备事故的机动能力。同时,推行使用线路故障检测装置,通过故障监测终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节省查找时间。
2.4 加强配网检修工作的可靠性管理
1)重视对农村配网的技术管理,做好设备的故障诊断,并加强设备缺陷的技术分析。同时,开展状态巡视,并结合巡视结果,逐步开展状态检修,以减少设备的停电时间和次数。
2)加强对配电线路停电检修计划的综合管理。生产技术部门在编制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根据年度各专业的大修、技改、预试等作业计划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停电机会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以指标为导向,合理安排停电检修作业。
2.5 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制定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机构、评价指标、职责分工等分别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大面积停电审批制度,将可靠性指标从上到下层层进行分解,并将全年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所站、各部门,根据允许的停电户数申请停电,降低停电工作的盲目性;建立可靠性指标的月度分析及预测制度,并由可靠性负责人召开月度分析预测会,对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3 结束语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及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力度的逐步加大,只有在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综合考虑农村配电网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设备水平,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才能大大提高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赵颖博.农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提高策略[J].河南科技,2011,16.
[2]郑玉惠.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建议[J].农村电工,2012,2.
[3]谭年晃.供电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广东科技,2009,20.
[4]李敏.如何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J].农村电工,2012,7.
关键词 农网;供电可靠性问题;对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20-01
供电可靠性是电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是电力行业能否满足国民经济用电需求的综合体现。供电系统的不稳定性,不仅会造成工农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安定及人民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可靠的供电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对提高企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农村配网通过自1998开始的“户户通”工程的完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辐射型网络为主的供电系统,但是由于35 kV、110 kV变电站布点以及负荷分布零散等实际原因,导致农村配网网络建设仍需继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农村配网供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配网故障及计划停电因素
据可靠数据统计,故障及预安排停电是影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故障停电中的10 kv配网设备故障设备老化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外力因素;而计划停电中计划施工和计划检修所占比重较大。这说明农村配网供电系统仍然十分薄弱,主要体现为:供电范围大,导线截面积较小,线路无互供能力;导致农村配网经常是一停一线,一停一片。
1.2 系统电源不足导致限电
近年来,由于系统电源不足造成的限电对于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完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对工业客户的供电进行了错峰和避峰处理,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紧急限电情况下不得不对公用配电网络进行拉闸限电,对供电可靠性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1.3 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暴雨、雷电、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对用户用电产生直接影响。这些自然因素虽然不可抗拒,但可通过预报预测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其影响及损失。一旦不幸造成故障,也可通过积极抢修减小损失。
1.4 企业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认识不足
由于受到农网改造以及业扩工程工作量增加的影响,且各供电企业的员工考核不到位,在设备停电上比较随意,对供电可靠性的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另外,由于电网供电范围大,检修困难,供电企业的检修机动能力普遍不强,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2 提高农网供电系统可靠性措施
2.1 在改善农村配电网络方面
1)对农村配电网线路进行合理分段,重视线路分段断路器的位置选择。对于单电源辐射式的农村配电网,应按照负荷的分布情况,在干线配置2~3台断路器,并在主要支线的首端装设线路分段断路器。同时应以线路末端测定的最小短路电流为限值对断路器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其中干线断路器的动作电流值应前后配合。
2)针对目前主要使用的10 kV树状配网结构,应考虑在发生事故时相邻的10 kV线路能够互为转供的运行方式。通过技术改造,增大了导线的截面积,不仅能够满足当前负荷还可以留有适当余地。
3)重视设备的更新和选型。通过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电网设备,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同时在进行检修施工和电网改造前做好材料、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入网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材料设备质量不合格造成线路停电,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2.2 在避免线路发生故障方面
1)加强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设备运维单位(部门)应定期对线路设备进行巡视和维护,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对于设备容易发热的部位应编号建档,并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做好配电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实相关管理责任。
2)做好线路设备的防雷及防小动物措施。为线路装设避雷器,并定期测量接地电阻、检查接地体以及引下线的锈蚀情况;同时可考虑在配电线路上装设带保护间隙的绝缘子串,降低雷击对线路的危害;在线路开关和配变上安装绝缘护罩,以防小动物造成设备短路。
3)定期做好用户用电的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对用户安全用电的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用户的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问题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予以跟踪解决,防止因用户的设备问题引起线路跳闸,危及其他用户用电安全。
2.3 在加快处理事故方面
1)推行配网带电作业。在配电网的检修工作中,比如更换绝缘子、清扫设备、处理节点发热等工作,经常需要停电,若在上述类型的工作中能够开展带电作业,将能够有效减少线路的停电次数和时间。
2)考虑配电变压器的备用问题。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诸多供电企业不可能大量购进大功率事故发电车等应急设备,此时应考虑配置备用的配电变压器,尽快处理配变事故,恢复供电。
3)完善事故抢修应急预案,组建事故抢修队,配备交通工具,购置必要的通讯设备,提高处理设备事故的机动能力。同时,推行使用线路故障检测装置,通过故障监测终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节省查找时间。
2.4 加强配网检修工作的可靠性管理
1)重视对农村配网的技术管理,做好设备的故障诊断,并加强设备缺陷的技术分析。同时,开展状态巡视,并结合巡视结果,逐步开展状态检修,以减少设备的停电时间和次数。
2)加强对配电线路停电检修计划的综合管理。生产技术部门在编制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根据年度各专业的大修、技改、预试等作业计划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停电机会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以指标为导向,合理安排停电检修作业。
2.5 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制定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机构、评价指标、职责分工等分别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大面积停电审批制度,将可靠性指标从上到下层层进行分解,并将全年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所站、各部门,根据允许的停电户数申请停电,降低停电工作的盲目性;建立可靠性指标的月度分析及预测制度,并由可靠性负责人召开月度分析预测会,对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3 结束语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及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力度的逐步加大,只有在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综合考虑农村配电网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设备水平,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才能大大提高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赵颖博.农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提高策略[J].河南科技,2011,16.
[2]郑玉惠.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建议[J].农村电工,2012,2.
[3]谭年晃.供电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广东科技,2009,20.
[4]李敏.如何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J].农村电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