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而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物理科学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验、观察、作业、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作为落实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重中之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呢?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全力追踪,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予以观察,并将它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东西、新方法、新途径。教育学生理解学习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将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都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即使错了,学生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当面反对。不正确的师德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直接降低了教学效益,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创新性的见解往往就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之中。学生讨论热烈之时,往往正是发散思维最为活跃之际。我曾见过一位物理老师设计的一个可供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一步步探究解决的实验题目:不用长卷尺来测量两座相距较远的楼房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提出利用自行车来测量,先测出车轮的半径,记下自行车经过两楼过程中转动的圈数,然后通过计算可测。有的提出利用声速和光速来测量,大家认为这一方案比较先进,物理知识含量高、有创新思想……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问题的难点是当听到枪声掐表时间误差大,……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被同学们一个又一个解决,终于大家得出了比较满意的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兴高采烈地去做实验,最后回到教室,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题目是教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议论研究出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主要是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结合。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的练习,促使学生广泛搜寻自己的记忆储存,提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项目来寻求答案。
  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如:进行测密度的分组实验前,先提出:想一想,有关密度的知识有哪些?利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与思考,看学生能提出几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进行收敛思维训练,即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法进行筛选,从而开拓思维,针对不同物体、不同问题找出简单易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取得收敛思维训练的良好效果,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重视物理科学方法渗透,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探索未知自然规律时(实践活动),从实践或理论上,把现实的解决具体任务所运用的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人们要想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掌握各种有关的科学方法。牛顿能建立经典力学,这是他善于运用理论分析法、数学测算法、经验总结法和理想化法的有效成果;伽利略之所以能发现惯性定律和落体定律,与他正确选用了实验法、观察法、猜想假设法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步入热机(工业革命)时代,观察法成为他发明的佳传。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开辟了电能的新时代,这是他运用科学假说方法和实验验证的成功之处。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使人类走进了核能时代,理想实验起了重要的作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突破,造就了电磁破信息的新时代,这与科学理论假设的应用有重大的关系……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众多的物理学家之所以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杰出的创新贡献,无不与他们运用正确有效的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以上的事实充分说明科学方法在物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创新地位,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适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创新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表现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条件。在优化的创新环境中,学生往往能更充分地显示创新才能。为了提供必要的创新条件,学校或班级可举办诸如“迈向新世纪”、“向科学进军”等以创新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使学生们坚定成为创新人才的志向。“科学小论文答辩”、“实验改进、科技小制作演示会”等形式的班会,可为学生们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景和创新才能展示的机会,学生走上讲台,宣读创新小论文,进行现场答辩。一个个尖锐的质疑,一个个机智的应答,犹如在庄严的科学殿堂中进行学术讨论。
  在开发创新潜能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创新成果,那怕是点点滴滴,哪怕还很幼稚,也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学校或班级可进行小论文、小改进、小制作评选,并颁发创新奖。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可适时地将他们的创新成果推荐到上级有关部门刊登或展览,使被推荐的学生从中获得一种光荣感,形成一种创新获得光荣,光荣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要新颖,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讲课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课堂氛围要宽松民主,让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提问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历史;课堂总结要注重对历史的升华,让学生学有所悟。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有效性 生动形象 宽松民主 情境创设    上一堂好课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上好每一堂课更是教师毕生的追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也
会议
人文精神即人文素养,是学生人格的重要“板块”,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新课程标准就初中历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明确了规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 Plasma CVD)法淀积介质膜技术是实现性能优良的光电子器件光学膜和电学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文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和优点,介绍了所淀积
该文介绍了激光束偏转法和双折射法两种半导体材料应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其中激光束偏转法直观、简便,不受样品材料的限制,且可以判定应力的张、压性质,双折射法应力测试分辨率
摘 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显得牢不可破,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不可动摇,学生只能是被动的配角扮演者。显然,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传统的地理课堂难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改变地理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文章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 角色转变    我国的教学改革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向素质教育迈进了,目前,已经取得了令
摘 要: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全面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培养了社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地理教学 运用    21世纪
摘 要: 新教改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学习动机 创新思维 潜在功能 学科融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新课标要求在地理教学中
从在线监测的要求出发,研究了在线测量介质损耗中的电流传感器的材料、工艺、结构和外部电路及其特性,以及电流传感器对介损测量结果的影响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用1J79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