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新课标下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素质昵? 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是很重视培养和训练语感能力的。贯彻新课标和传统教学并不矛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视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已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提出来。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把课堂作为自己活动的平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兴趣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教学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2.魅力激趣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二、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不同个体。语文科具有独特的T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因材施教。
  三、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要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阂,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信心。
  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明白了这一点,既能摆正教材的位置.又能确立自己的位置.范文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恩,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
  五、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渭“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展现训练过程。要與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相结合。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而且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
  六、注重教学方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I.日J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闪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七、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总之,语文教学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学艺术,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大鼠肝硬化形成期“病-方-证”相关的病理学基础。   方法:以50%的四氯化碳(CCI4)橄榄油溶液1mL·kg-1剂量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9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第
[目的]:通过对30例临床病例观察比较,评判复方参鹿颗粒治疗肾阳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CMD)的临床疗效,观察复方参鹿颗粒对MDS-RCMD的造血调控作用,探讨温阳药可能的作用机
摘要: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语文的教学也有大学问。本文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四点建议,希望对语文的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质量 提高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可以说是学习其他学科或者科学的必备的基础能力。在高考中,每年语文作文考题也是广受关注。正因为语文这一门科目如此重要,所以我
我们提倡的“本色”课堂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我们用简明的教学目标整合三维目标,对教材创生和开发的进行再加工赋予教学内容的简要,简化的教学过
摘要:实在地说,因为爱学生我要写故事,我与学生的交往不再敷衍;因为爱学生我写故事,我的教育行为也更多地从"随意"走向"有意";也因为爱学生我写故事,我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在写的时候,在读的时候,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在持续不断地对话乃至交锋,我仔细倾听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追问、挖掘自己,以某种教育理念审视自己,反思自己……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质教育    应试教
摘要: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投其所好,让兴趣变动力;不断尝试,阅读激情趣;有效阅读,享受乐趣。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情趣、健康的阅读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持久力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兴趣情趣乐趣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谈得上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
摘要: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材;挖掘;激发兴趣   虽然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但是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受到冷落。很多中学生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本人仅以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浅见。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生的内在
阅读分析能力就是指在阅读文章时,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主要指中心思想),以及为表现思想内容所采取的形式——包括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怎样分析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不论是哪种体裁,总要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说明某个问题,对这个问题表示作者的看法和态度,宣传某一种思想或反对
期刊
摘要: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巧妙点拨引导,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探究思维,教给学生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尊重学生;激发探究兴趣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
[摘要] 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开放性综合性过程性探究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也不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