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家长意见征集表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長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委员会在园所管理中则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教育,从中起到沟通协作和监督反馈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许多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职能发挥差强人意,只在每学期初或学期末听园长介绍工作计划或总结,象征性地发表一下意见,平时更多是单方面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安排,在班级日常工作或园内大型活动中承担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并未真正参与到园所的管理中来。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我们尝试建立“家长监督机制”,通过“意见征集表”,引导家长参与到园所内部管理中。
  我们建立家长监督机制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及时听取家长意见,改进日常工作,希望通过家长的监督,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考虑到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让他们抽出很多时间深入幼儿园管理并不现实,所以我们决定以定期发放意见征集表的形式,初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园所管理的日常监督机制。
  每月收集一次意见
  在意见征集表的前言里,首先表明我们的诚意。同时在表中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了解家长对幼儿园近期工作的熟悉情况,另一部分是征集家长对工作的建议(详见下表)。
  我们每月向全园各班2至3名家长委员会成员发放一次“幼儿园家长委员意见征集表”,增加了家长委员提意见、建议的频率(原来每学期只有一次在家长委员会上听取家长意见)。每个月的最后一周我们将意见征集表发到各班,由班里的老师在离园时发至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手中,第二天家长送孩子来园时再将意见表返还至老师,由老师交给园领导。在一个学期内向家长委员发放四次意见征集表。
  及时分析与反馈
  当各位家长委员把月底发放的征求意见表填写好交回后,我们将意见按类别——园务管理、保教、卫生保健等几方面工作进行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所涉及的部门召开中层管理干部碰头会,分析讨论家长的建议。针对家长委员们比较集中的建议进行统一反馈;对于有建设性或代表性的意见建议,进行一对一反馈;对于需调整改进工作的家长建议,经办公会讨论后,能采纳实施的立即落实,并在一周内将反馈意见送到家长手中;属于班级内的个性化建议,我们通知班级教师进行回复,并提醒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予以关注。
  公示意见反馈表
  我们会将所有意见反馈表张贴在幼儿园大门外的公示栏内,目的有三:一是以这样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家长传递我们征集意见的诚意,让全体家长感受到园方对家长意见的高度重视;二是通过公布及时改进的措施,让家长看到他们的建设性意见能够得到幼儿园的采纳,从而激发了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在意见栏内标注家长所在班级、姓名和照片,可以树立家长委员的威信,引导家长们将平时对园所整体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及时转达给本班的家长委员,让家长委员代言,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对园所管理工作的沟通、监督作用,以此建立家长与园级管理层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提高家园沟通实效。
  如小班的一位家长妈妈建议:发现有的小朋友进食慢,随着天气渐凉,饭菜凉得快,希望幼儿园可以采取措施,保证孩子们吃到保持一定温度的饭菜,以免生病。
  每个班里总是会有几个吃饭慢的孩子,面对这张家长的建议,我们没有因为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便置之不理,而是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如果是我的孩子”角度去看待这类工作中的常见现象。我们的回复是: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建议,针对如何在冬季让个别吃得慢的孩子碗里的饭菜能保温,我们和后勤、保健医多次商讨,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购置了相关产品进行比对,要确保既能快速加热食品又能保证安全,避免烫伤。我们初步确定用暖杯垫先将少量食品保温,同时给班里吃得较慢的孩子少盛多添,以此保证进食慢的孩子吃到最后,饭菜也能是温热的。目前此措施我们还处于在部分班级试用阶段,计划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推广至全园各班。
  我们将意见表和反馈表一并张贴在公示栏里,家长看到回复后写下了留言:首先由衷地感谢园方总是先于我们关注到孩子们的方方面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将孩子送到这样细致入微的幼儿园,是我们家长更是孩子们的幸事……
  家长委员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后,极大地调动了家长们参与园所管理的积极性,由此带来的是我们在工作细节上的不断完善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于部分家长因不了解园所具体工作而产生的意见、建议,我们也通过一对一反馈,将采取的工作措施详细介绍,一并公示,在全体家长面前展示了幼儿园虚心采纳家长意见的姿态,避免了因家长不了解情况而对班级工作产生误解和不放心。
  特别提示:反面意见也要公示
  在把意见反馈进行公示的过程中,我们在思想上也有过顾虑,因为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一旦遇到家长意见尖锐或提出某些不合理建议时,我们还坚持将“反面意见”公示出去吗?一番思想斗争后,想到我们向家长征集意见就是为了改进工作,既然要听取意见,就要敢于正视“不和谐”的声音,不回避家园共育中的“矛盾点”。“矛盾点”其实就是“共育点”,只有通过碰撞、沟通才能化解矛盾,最终达成教育理念、育儿策略及对事物看法上的一致。
  如,在学期初各班家长订购园服时,制作厂家只要求家长提供了孩子的身高体重,以此信息确定尺码后进行了订制。但一个多月后衣服发到家长手中时,三个小班的9位家长委员提出了园服不适合、需要调换的问题。厂家因是订制没有太多富裕,建议先园内调剂。我们一边与厂家沟通,一边第一时间给家长进行回复:“非常感谢您对幼儿园工作的关注,制作园服的厂家曾为多家学校、幼儿园制作园服,有着丰富的经验。厂家是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身高与体重估算出服装尺码,但也会出现个别偏差。由于家长给孩子购买衣服的习惯不太一样,有喜欢穿大一码,有喜欢穿合体的,所以导致有的家长提出调换衣服尺码。目前我们已与厂家沟通,先进行园内调换,如实在调换不开,再由厂家进行处理。”得到这样的回复大部分家长表示满意,但仍有一个班的3位家长就园服调换过程中的问题和园服应由家长选码提出了具体建议。我们在接到家长反馈后马上进行了再一次回复:“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建议,我们已与厂家取得联系,也和班里老师确定了需要调换的衣服……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后期再确定园服尺寸时,我们会采纳您的建议,今后各项工作应更严谨、细致。”……我们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换位思考,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及时沟通、化解家园间不必要的矛盾。   反思与收获
  在试行此项监督机制的过程中,经历了实施前的担心到实施过程中家长的支持、肯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认同、信任,及对园所各项工作的主动配合乃至献计献策,密切了家园关系。回顾实施过程,我们也有以下两点感悟与收获。
  1.了解各年龄班家长的关注点,把工作做在前面
  在梳理意见时,我们发现了不同年龄班级家长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相比中大班家长更关注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小班家长的建议主要聚焦在生活护理方面,且问题提得很细。比如,随着天气转凉,希望班里的老师每天将室温及时告诉家长,便于家长早上出门时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服装;希望每天可以为幼儿增加两次体温监测;天气干燥希望让孩子多喝水,吃水分充足的水果;及时开窗通风等问题。而希望多组织幼儿外出集体活动、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是3个年龄段家长的共同呼声。3个年龄段中,小班家长的意见、建议最多。这些内容为我们日后的家园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发现规律后我们就可以把工作做在前面。
  2.面对家长的不和谐音,园方的心态很重要
  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家长提出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意见。这时,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它很重要。幼儿园要以主动、平等、真诚的姿态聆听家长的意见,并通过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家长的需要和感受。其实一些看似“不合理”甚至“尖锐”的意见后面,往往事出有因,有的甚至还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此时,如果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不合理”“不和谐”的声音,客观分析后主动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既满足了家长的需要,常常还会带来工作上的改进,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通过初步实施家长委员会的日常监督机制,我們感受到了管理机制的转变带来的和谐家园关系。在开展每月向家长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深刻领悟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段话所蕴含的内涵,“尊重、平等、合作”不应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口号,更应该是不断落实在实践中的管理行为。
  幼儿园家长委员意见征求表
  各位家长委员朋友,您好:
  家园间的良好沟通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实施家园共育是促进孩子发展、提升幼儿园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家长委员,您是我们工作的参谋和监督员,是各位家长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希望您在平时帮助我们广泛搜集家长对园所的意见和要求,为班级工作和园所管理献计献策,促进幼儿园全面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诚请各位家委会成员定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先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他文献
升入中班后,幼儿进入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如何帮助幼儿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区域活动时间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也是教师支持幼儿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契机。下面是我观察和支持本班幼儿在积木区解决问题的故事。  今天,允捷和大文的计划是要在积木区搭建一个有轱辘的汽车,希望汽车上可以坐上他们两人。他们想用双孔积木搭车身,红色半圆形积木当车轱辘,还需要放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每年春节前,幼儿园里都会开展一些喜迎春节的节日活动。比如集体教学“剪窗花”,在一个课时中,孩子们先通过PPT大屏欣赏一些窗花作品,引发认知谈话和操作欲望;观摩学习剪窗花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选择性借鉴;然后人手一张手工纸,跟着老师一起中心折叠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用笔打个简单的型,剪出一朵类似雪花的窗花;最后放进自己的作品袋里。  这样的活动很常见,也确实是春
缘起  浩浩(化名)三岁之前由外公外婆照顾,与人交往少,母语为客家话。三岁以后与父母生活。妈妈注意培养浩浩的劳动意识、关爱能力和责任感。刚入园时,浩浩由于语言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每天背着书包躲在课室的角落,被小朋友开玩笑叫作“书包哥”。经过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家园共育,浩浩开始慢慢转变,能够被动参加活动,与熟悉的同伴交往。  事件与策略  基于浩浩的日常表现,教师采取了如下
甲骨文全球政府及公共行业事业部高级副总裁Juan Rada,在2008年10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甲骨文政府与公共行业媒体见面会”上指出:“在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管理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政府、教育、医疗机构选择了Oracle行业解决方案来应对现代业务挑战,创新了服务交付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实现了IT基础架构的现代化。”  针对开支庞大、培训可用性不强等
无法想象一个4岁小女孩在经历过爸爸死亡和埋葬过程之后,内心承受着什么。妈妈用哭得沙哑的声音说:“老师,冰怡从爸爸下葬后整天哭着说爸爸死了,说我把爸爸埋在冰冷的地下,她要去把爸爸找回来。” 女儿的哭闹让这位刚刚经历丧夫之痛的妈妈几近崩溃。原来冰怡目睹了爸爸从受伤现场回来后的惨状,并参加了葬礼,看见爸爸被埋在地底下的事实。因此,妈妈无论怎样给她解释,她都用失望的眼神告诉妈妈,妈妈是骗人的。内心强烈拒绝
“老师,妍妍哭了。”昕语跑过来告诉我。原来妍妍看见昕语画的宝石很漂亮,想请昕语给她画一颗,结果昕语拒绝了妍妍,对她说:“如果你不学,以后就没有本领。”妍妍听了昕语的话,悄悄地落下了眼泪。昕语轻轻地拍了拍妍妍的肩膀,想去安慰妍妍,可是妍妍却把身子从昕语的手边移开了。昕语着急,于是跑过来寻求我的帮助。  昕语牵着我的手把我拉到了妍妍身旁。我尝试着让妍妍主动说出让她难过的事情和难过的原因。可是,不管我怎
案例:为什么我不能加入  “睡衣派对”是大二班女孩儿新流行的游戏场景,她们利用户外帐篷、枕头、小被子、布娃娃、各式睡衣等装扮出睡房的模样,每天举行一场睡衣“party”,她们心情好的时候还有表演哦。可是当宸宸(化名)小朋友也想加入时,她们出奇地一致拒绝了,导致宸宸的小手捏着帐篷一角,不服气地站在一边,全程不曾离开。宸宸不高兴的情绪状态被教师看在眼里,但是为什么她不能加入游戏,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可以说,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只有转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从而改变行为,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首先,儿童观决
大数据时代下,易于储存的数字化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电子阅读技术的成熟,电子阅读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电子书、网络教育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一系列电子阅读产品,以其海量的内容以及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的数字化让儿童享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电子阅读正以其方便快捷、视听效果俱佳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儿童所喜爱。2018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中有4.1%是10岁以下的儿童,
孩子越小,泛灵化的特征越明显,小班的孩子会对着小豆子、小苗儿说话,仿佛世间一切东西都是有灵性的生命。所以在小班的活动设计里,教师往往会利用很多这种拟人化的小故事、小情节和小游戏,来与孩子进行对话。那么,在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活动中,老师如何化解拟人化和科学性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呢?  我认为,从现实中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自带对真与假的识别功能。比如,中大班的孩子都心知肚明,童话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