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科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科文化具有强烈的学术性和身份性,容易导致学科文化冲突及“泛校园文化”的产生。推进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有利于解决高校文化异化,不断创新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富有个性、先进性和超前性的校园文化,增强高校软实力。这需要通过文化的整合机制,使学者、学科的价值和目标统一到高校的整体目标和价值中。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是基础,价值是核心,职业是纽带,交流是途径。
  关键词:学科文化 校园文化 融合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14-03
  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学术组织,是承载高校四大基本职能的具体平台,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就是‘产品线’,院校即为地理中心。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科为中心。”每个学科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该学科独特的语言符号、理论方法、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从而构成学科文化。
  学科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建设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鲜活个性特质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推动高校发展、建设高校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一、高校学科文化的学术性和身份性容易导致“泛校园文化”的产生
  高校学科文化是学者、学科、知识三者在动态过程中相互影响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学术性和身份性。①学科文化对其学科成员具有规训作用,“一个范例是一个科学团体的成员共享的东西;反过来,一个科学团体是由共享一个范例的人们组成的。”②因此,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高等教育学者们的最大相同之处就表现在他们都一心一意地钻研学问。但是,他们的最小共同之处是那种对他们来说都是共同的知识,因为他们所研究的领域都是专门化的、互相独立的。”③因此,在大学内部几乎不可能赋予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职业垄断一切学术活动的权力,一门学科很难对其他学科产生绝对的统治权限,学术职业者和大学组织之间的互动受制于学术职业者个体学科背景的影响。学术职业者对学科的忠诚度远远高于对学校的忠诚度。④
  这种学科文化的学术性和身份性导致高校形成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松散结合的独特性质。这种特性是指高校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诸如学院、学部、学系、讲座、研究所或中心,以及从事高深学问的教学与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各自保持一种独立自主、低度联结的工作状态或组合方式,以致整个高校组织就像一个拥有各种知识群体的控股公司。⑤
  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分和日益专业化,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明显,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就越低,其聚集形式也越来越趋于松散。各个学科和专业拥有各自的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学术传统,学术工作者依靠他们工作系统所固有的学科亚文化过活,以至于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呈现“四分五裂”。因此,由学科文化松散、学科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泛校园文化”是高校最易出现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科文化的认同度迥异、校园文化信念和价值观的异质、学科话语权的争夺及校园文化的不和谐等,严重影响高校的文化形象和长远发展。
  二、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互动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在本质上,高校属于社会的文化组织,文化是高校的根本属性,主要体现在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上。通过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有利于解决高校文化异化,凸显高校文化使命,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增强高校软实力和促进高校品牌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凝聚和激励
  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身处其中的师生长期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凝聚共识,激发师生热情。通过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所产生的价值与信念体系承载着高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能够对不同学科成员进行凝聚和激励,使其在不断的熏陶和内化过程中对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成为促进师生工作学习的持久驱动力。
  (二)塑造和辐射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交流的中心,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文化共性与个性、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有利于建构良好的高校形象,塑造高校品牌,同时也有利于把优秀文化成果辐射到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这也是提升高校知名度、声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约束和规范
  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能够营造一定的思想氛围、道德氛圍和行为氛围,进而影响师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心理。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能够产生更为强大的群体意识、校园舆论、共同习惯和流行风尚等,从而对个体心理产生强大的群体压力和动力,进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和约束,使个体行为符合共同准则。这种约束和规范主要表现在氛围约束、制度约束和观念约束三个方面。
  三、以价值为核心,促进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
  高校组织需要运用文化机制来整合,一旦出现文化机制失灵,就易导致信念丧失、价值失衡、整体分裂、组织高度异质化等不良后果。科层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这二者和高校组织的天然矛盾依然存在。因此,通过文化的整合机制,使学者、学科的信念、价值和目标统一到高校的整体目标和价值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道德: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的基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主张欲做学问先做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道德是教育的生命,高校正是通过明德和求善,引领和示范一个民族文化基础的形成。   一方面,对待自己研究领域的学科文化要讲究学术道德。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象牙塔”已支离破碎,高校与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部门的联系愈发紧密,高校的价值观也因此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产生了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A·尼斯比特描绘的“学术信条的降格”。其中学术道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如有的教师发表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论文,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有的不把精力花在做学问上,而是通过身兼数职赚取外快来抬高自己。因此,砥砺品行修养、秉持高尚道德应成为学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对待其他领域的学科文化也要讲究道德。由学科之间符号系统的差异带来的学科信仰和对彼此学科文化信念的理解和认同上也会产生偏差,甚至在高校内“不可通约”的符号系统之间产生互斥。如“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人们常常视人文学科为‘非科学’而对之不屑一顾,而在人文学科领域也不乏一些人,对硬科学反唇相讥,笑其‘精神贫乏’……即使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内部,不同学科、专业间也存在着一些不理解甚至相互轻视的现象。”⑥这对于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設极为不利,我们应意识到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心怀理解、尊重、谦虚、敬畏的态度对待不同学科文化,实现学科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二)价值: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的核心
  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社会各领域、各阶段的思想特征都会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在社会学的视野下,功能主义者强调存在一个相对一致的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或整个组织的整合作用,高校只有将学科、学校和国家、社会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并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推进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使高校成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价值是高校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不同学科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但主流价值不能因价值的多样而被抹煞。办学传统及校训可视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如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浙大“求是”精神等。应努力探寻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趋同特质,消除价值冲突,并不断塑造新的价值。
  高校的功利化和工具化倾向越发浓厚,由此带来文化功能的遮蔽和弱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需要走出“功利性”和“工具化”的误区,回归其文化本质,涵育核心价值,构筑思想高地,使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
  (三)职业: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的纽带
  高校学术人员与大学之间似乎有着难解之缘。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在“如果我能从头开始,我不会再当大学教师”和“我为陷入一个进步机会有限的职业感到上当”两个题目中,回答“完全同意”仅占6%。⑦可见,高校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普遍持认同态度,这种认同为高校校园文化在冲突中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事着共同的学术职业,在同一高校里共享典礼、仪式、符号、口号、传说、故事等组织文化的基本表征,由此将高校各个部分、不同成员紧紧黏合在一起,促进高校组织的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
  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使教师产生归属感、专业满足感和理想动力感,从而促进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专业化的体现,也是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自身的幸福感程度,进而又影响到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可见,职业及其认同感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相互哺育。
  因此,明确高校教师学术职业者的定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职业氛围,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交流,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和使命感,避免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的“职业倦怠”现象,才能架起不同学科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建立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的纽带。
  (四)交流: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的途径
  史蒂夫·富勒认为,跨学科的学科文化障碍可以通过构建一种“相互渗透的措辞”工具得到解决。⑧高校一般都有多个学科,各学术部分之间往往存在强烈的群体性和排他性,但学科文化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其他学科文化、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物质和能量方面的交流。应关注参差不齐的学科文化交错延伸的边界,以及边界连接处的交融性和开放性,发现不同学科文化共鸣的基础和可能性。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及特有的交往——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形态。因此,需创建互动开放的沟通平台,鼓励和促进不同学科学者间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吸收有利因素,以促进学科文化的交叉融合与优化创新。这种交流既包括学科之间的交往、学术边界的跨越、竞争中的冲突以及在冲突过程中的碰撞与扬弃,同时也包括学术职业的沟通交流、高校目标的共同追求、校园活动的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共同体验以及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等。
  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不能局限于单个高校的努力,高校组织必须参与到整个学术系统的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整个学术系统学术活动、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交流,统一学术人员的价值体系。在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互动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总结和提炼新的学术交流方式和途径,不断丰富高校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科文化交流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教育晓之以理,精神动之以情,文化抚之以心。通过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不断创新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富有个性、先进性和超前性的校园文化,理应成为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注释:
  ①蒋洪池.大学学科文化的内涵探析[J].江苏高教,2007(3):26-29.
  ②(美)伯顿·R·克拉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7.
  ③(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78.
  ④王应密,马飞.论大学学术职业的组织特性[J].高教探索,2013(1):35-39.
  ⑤樊平军,毛亚庆.论大学松散结合组织特性的知识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6(6):51-54.
  ⑥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62-63.
  ⑦(美)欧内斯特L·波伊尔.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R].普林斯顿: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1990:120-123.
  ⑧Jill Lazenby.Climates of Collaboration: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nd Social Identity[D].University of Toronto,2003:71-76.
  责任编辑:景辰
其他文献
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而我国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对高校
2009年11月10日,何梁何利基金2009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15周年庆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教授荣获2009年度“何梁何
沈阳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已经形成了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曾经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200多个第一,素有“东方鲁尔”和“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金杯汽车股份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
你想成为小小魔术师吗?神奇的戏法,巧妙的机关,欢迎来到奇妙的魔术世界!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这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使中专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中专学校德育教育,与时俱进,改变单调和滞后的德育方法和内容,是摆在每位中专德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总体上是好的,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年龄在15-18周岁阶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思想纯朴、吃苦耐劳
据2014年1月20日《参考消息》援引报道,最近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刊登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指出,狗和狼拥有着共同的祖先,都与
从国外来讲水景住宅肯定是所有物业里面最贵的一部分,这是很流行的东西,毫无疑问,在深圳、上海、武汉也是有很多水景,去年开始上海有一大堆的水景房子,而且卖得都不错,说明
[摘要]职业中专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受到了社会经济转型、西方文化入侵、就业形势紧迫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思想容易发生新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价值观的混乱,这就为职业中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基本思想特点,剖析了职业中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职业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鉴于我国教育体制
升汞作为一种消毒剂在生物实验室中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废弃的升汞消毒液往往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给环境带来相当大的污染.针对一般生物学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