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靖远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科技强检”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培训、应用、管理”四个方面,始终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安装开通使用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三级专线网、机要通道、电子阅览室、网上信息发布系统等信息设备,有力地促进了该院法律监督能力的提升和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2008年以来,该院先后被市检察院评为先进检察院、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政法工作先进单位。
  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着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强检的基本要求。该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3年,当时全院仅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严重制约了办公、办案效率。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尽快实现检察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是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保障有力。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检察长为组长,信息技术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使信息化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二是积极协调,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前提和技术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到该院的信息化进程,在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该院积极协调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解决了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目前为止,配备了二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为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三是注重更新观念,为信息化建设打下思想基础。信息化建设和干警因循守旧的观念必然会有一定的冲突,没有干警的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就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2005年,该院为各科室配备了1台电脑,让干警了解电脑在撰写文稿,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亲身感受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门会议,分析信息化建设对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影响,让干警了解在查处电子账务时,没有电脑相关知识做后盾,将会是“睁眼瞎”,执法办案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以此触动干警学习电脑知识,主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三是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从创建“节约型机关”,控制公务接待,从节约一点水、一度电、一张纸用等细微处入手,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上。针对老旧办公楼房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问题。2004年,我们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20多万元,建成了一幢2500平方米,集办公办案为一体的检察技术楼。另外,该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资金上舍得投入,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70余万元用于硬件设备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配置网络服务器1台、程控交换机3台、路由器1台,台式及笔记本电脑66台、打印机20台。此外还有扫描仪、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微型录音机等器材,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业务软件培训,提高检察人员素能
  信息化应用已经渗透到检察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业务部门几乎都有专项软件的应用,专项业务软件的规范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程度,决定了全院工作能否顺利、高效进行。为了提高业务专项软件的精确、高效、规范使用,该院上下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岗位练兵竞赛,并将评比结果作为年底考核绩检察绩效考评的依据,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全院干警的学习应用热情,各科室在分管检察长带领下,采取老同志带新同志,新同志送出去培训等方式提高各部门的专项软件规范化使用水平。在全院形成上下互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整体提高的局面。技术部门了解软件、信息等专业技术,技术部门却不熟悉检察专项业务知识,而检察业务部门仅熟知检察方面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对专业技术也不熟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由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多次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座谈,座谈中业务部门提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向技术负责同志讲解业务相关知识;技术部门同志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供业务部门参考选择。多次相互沟通、多次相互建议、多次相互论证,达到了理想性、规范性的最大化效益。通过这些措施,使队伍整体素质和信息化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去年,组织29名检察干警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为100%。目前该院45岁以下的干警全部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B类)考试。
  三、抓好推广应用,增强运用实效
  信息化工作重在建设,根本在应用。该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始终瞄准推广应用这一关键,积极进行手段创新,不断扩展信息化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运用电子笔录,实现了办案大提速。2006年以来,针对传统的笔记方式办理案件,速度慢,效率低,已不能适应快节奏办案要求的现实。为提高办案效率,该院优先为业务部门配齐了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打印机,实现了由传统笔记到电脑录入的重大变革。据统计,实行电子笔录办案以来,该院业务部门办案速度明显提高,原来需要手写2个小时完成的记录,现缩短到1个小时。同时,在上级检察机关指导办案,需要了解讯(询)问内容时,相关电子笔录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很快传送到上级检察机关电脑系统。电子笔录文字格式规范、清晰易辨认,也方便了犯罪嫌疑人、证人阅读核对笔录,审查起诉部门、审判机关审查证据。二是执法办案科技含量高,效果明显。自侦案件全面推行同步录音录像讯问方式,不仅固定了证据,规范了侦查人员依法文明办案,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侵犯人权的不实控告。监所检察通过与看守所监控系统的联网,实现了对监管场所的动态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助力办案工作,干警查阅案卷,输入犯罪嫌疑人名字等关键字,几秒钟就可以检索到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所涉犯罪事实。检察统计软件的运用,在分析统计某一类犯罪时,发案率、不同年份数据对比等统计数据自动生成,为开展调研、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建立网上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基地,拓宽干警接受教育渠道。该院在局域网上,登载与队伍建设有关的各种资料、文章、信息、通报等资料,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司法效能。并及时更新内容,确保翔实、页面生动,吸引干警主动学习,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开设网上业务课堂。在网上发布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我们开通了靖远检察门户网站,打造相互学习的平台。就相关的法律条文、诉讼指南、相关人员权利义务、检察工作的制度规定作了详细的说明,成为群众监督检察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检察动态、检务公开、理论园地、检察天地等栏目全方位公开检察信息,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完善措施严格管理,确保运行安全稳定
  信息管理和网络管理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该院依靠网络来办公和办案,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会大大增强,一旦网络遭病毒破坏,将会给检察工作造成被动。为了确保整个信息网络正常安全运行,我们把加强网络管理作为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特别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制订了《靖远县检察机关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暂行规定》,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明确规定院局域网及计算机由检察技术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装操作系统和病毒防火墙,定时更新杀毒钦件病毒库及全面清杀病毒。二是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保密法》、《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干警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观念,提高对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三是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每台计算机均设置系统登录密码,严格规定访问权限,工作中临时离开计算机或会见客人时,必须将计算机置于锁定状态,局域网内计算机不得通过任何途径接入互联网,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四是规范检察信息发布系统的应用,严格规定信息发布的范围、审批程序,防止失泄密问题。从而健全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了检察信息化的规范、有序、高效应用。
  (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靖远县人民检察院,甘肃靖远730600)
其他文献
一、加强和改进执法思想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意味着检察机关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法律的公正统一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加强和改进执法思想,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正确履行检察职能,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执法思想是一项系统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检察干警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对检察权及检察执法思想
期刊
众所周知,所有的诉讼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来进行的,刑事诉讼尤为如此。目前,强化证据意识已得到政法机关人员的认可和重视。然而,对于证据意识的内涵、作用、培养证据意识的重点内容及提高证据意识的途径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  一、证据意识的内涵  证据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证据作用和价值的一种觉醒和知晓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面对纠纷或处理争议时重视证据并自觉运用证据的心理觉悟。
期刊
近年来,贿赂犯罪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滋生蔓延,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有力打击和有效预防贿赂犯罪,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服务,既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又是工作难点。针对行贿犯罪案件发生的态势,我们对2006年以来白银区院立案查处的贿赂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掌握行贿案件的特点、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一、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 
期刊
当今,很多贪官受贿时都钟爱古董字画——既“提拔”了本身的“品位”,又遮住了“贪”的面貌;既克制了直汲取钱的危害,又坐拥升值潜力,比起赤裸裸的给钱收钱,算是一桩“雅事”了。但现在艺术品市场上真假难辨,而此类贪官中很多都没有鉴别艺术品真伪的功夫,因而贪官们难免会“上当受骗”,事情给人家办了,受贿的艺术品却一文不值,吃了“哑巴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东窗事发后,贪官们又暗自庆幸,多亏当年收受的艺
期刊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干部贪污案件频发,及时掌握村干部贪污犯罪的侦查技巧,加大打击农村村干部贪污犯罪的力度,已成为检察机关反贪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侦办村干部贪污案件,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点。  一、全面了解村干部贪污案件作案手法  (1)虚报冒领:虚报冒领是村干部比较常用的贪污手段,集中出现在土地征用、下山移民、专项补助方面。村干部通常的做法就是虚报补偿、拨款数量,从而使拨款部门
期刊
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等规定,为了更好有效的执行各项法律,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对看守所羁押监管被逮捕和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以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的留所服刑犯人执行刑罚情况等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近几年以来,监管场所内事故时有发生,充分反映出在监管场所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着很大缺陷和不足,急需进
期刊
非法证据是否具有证据效力,是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研究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取向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仅对非法取证行为持否定态度,对非法证据如何排除尚无明确规定。确立和遵守必要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论对学界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概念入手,阐述了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以及影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农村党务工作者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农村党务工作者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村党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案子时,对该类群体身份的认定上出现了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应当从贪污罪的主体、我国刑法对村党务工作人员身份认定以及犯罪时所从事的公务这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关键词:贪污罪;主体;公务;国家工作人员;村党务人员
期刊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的贪污罪,是我国目前职务犯罪中发案率较高的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手中职权进行贪污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贪污罪的认定做出了严谨的阐释,但是对贪污罪的对象是否包含无形财产仍较为模糊。本文尝试透过具体案例对其进行辨析,以求明理。  无形财产目前仅是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名词,在法律上并没有定义,但是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并理解为:知识
期刊
一、案情简介  2008年5月8日至5月11日,被告人郑某、谭某和左某等4人,在宁波银行宁海支行北斗分理处自助银行,采用在进门刷卡处安装自制读卡器读取取款人的银行卡卡号、在自动取款机上安装自制摄像头窥视取款人的密码的方式,窃得叶某、林某、仇某等10人的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等信息。后被告人郑某、谭某等人伪造上述银行卡,并于同年5月12日晚至次日凌晨,在江西省鹰谭市的银行自动取款机处,使用上述伪造的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