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释放学生潜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作者所在农村初中生源急剧下滑,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没能做出及时调整,为完成不切合实际的中考指标按部就班地实施教育教学,结果一目了然。学校开始尝试“小班化”课堂教学探索,试图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让学生在校“坐得住,学得下,有所得”。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得有效,学得轻松”的目标,释放学生潜能,因材施教,合理有效地分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层次作业,小组互助学习,给学生提供合适他们的教育,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释放潜能 “小班化” 历史课堂
  一、合理有效分组确定小组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从优秀、合格、低分各类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校坐得住、学得下、有所得,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为了将视野锁定在教师关注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班级小组设计中,我们考虑异质搭配、平等服务、竞争合作原则。合理有效地分组,确定小组合作学习。
  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论语·为政》:“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两千年前孔夫子就教导我们因材施教,在各类考试指挥棒下,我们的教育一直追求整齐划一,流水线式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
  1.分层设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问题:简单的问题尽量让C层次学生回答,难度中等的问题让B层次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让A层次学生回答。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跨等级回答问题,无论哪个层次,只要答对了,都可以得到鼓励,支持其回答问题的闪光点,也不能盲目表扬,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分层作业:“跳一跳摘苹果”是多年以前教学中常用的一句行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稍高一些的要求,让他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独立思考得以解决。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把学习任务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学习任务。
  由于难度适宜,学生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评价学生时,注意用不同尺度评价,不仅看他们知识的掌握,更要看他们的进步、学习投入度等,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给每个层次学生都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身心得到满足,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三、自主、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历史课堂的灵魂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论及课程基本理念时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根据这一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在“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小班化”教学由于时空的重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为教学合作化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通过对比西周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各项措施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和“通过评价秦始皇,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比一比哪一组的答案最多,学生讨论合作的结果是令人惊奇的,学生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这样的效果源于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和火花的碰撞。自主、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历史课堂的灵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假如一个老师想用知识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吸取知识。”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处在主体地位,主动获取知识,这就是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小班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必将是今后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应该是生命体与生命体的碰撞,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普照”和“快乐满溢”。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浪潮的汹涌而来,在商业、经济、科研、卫生及政府等领域中,对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量在激增,既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提出挑战,又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气象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信管专业当前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专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1.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
一、个性的缺失  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教师则像机器一样把知识照搬给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大多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回答往往无足轻重,教师总是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向一个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引。在这种“满堂灌”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从而禁锢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僵化的教学,泯灭学生的活力,扼杀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
摘 要: 丰泽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之一是历史博物馆。开发历史博物馆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人文素养 丰泽区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泉州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看,在丰泽区行政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之一包括历史博物馆。开发和利用历史博物馆的资源,形成学校的历史教材和适合素质教
摘 要: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暴力主题的描写十分丰富,本文在梳理莫里森这一写作特色的文学渊源及其现实基础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宠儿》和《秀拉》这两部小说中母弑子这一极端暴力行为及其表现意义。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暴力主题 《宠儿》 《秀拉》 母弑子  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它基于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因而它常常成为被称作“人学”的文学的描述和探讨对象。西方文学中就一直保有暴
摘 要: 基于学情背景下,探索拼音教学的有效性——因材施教,让游戏显现智慧课堂;结合识字,让儿歌闪现课堂智慧;提高效率,让作业彰显教学智慧。以拼音教学智慧课堂新模式研究为抓手,努力实现教学的轻负高效。  关键词: 基于学情 因材施教 结合识字 提升效率  刚踏进学校开始学习的一年级新生,首先要邂逅的是一个个拼音字母。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拼音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在识字、阅读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数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并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做了
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是让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很难在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寻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切入点,尤其是对发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现象不能及时处理,伤害很容易发生。前一阶段,有一名学生写给我一封信,让我很受启发。  尹老师您好!  首先,我向您道歉,我在课堂上没有按照您的安排而认真训练,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没有尽力,让您生气,辜负您对我
摘 要: 物理实验是学生打开学习物理之门的钥匙。合理的物理实验设计首先符合任教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这样的设计能体现物理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物理实验设计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很有益。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认知规律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一、一个线索贯穿整节课,保持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
摘 要: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教师必须依纲据本,以课文为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PPT课件 注意事项  PPT课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在小学英语课上,数字的教学枯燥、乏味,极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创特色教学,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还能以此为转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