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任期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随同一位教研员在小学听课,执教者选择了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进行试教,并将此内容作为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有关分数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等内容作为教学展示课,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内容被多数教师理解为是一种计算,很少能上出新意,一般很少有教师展示。出于兴趣,笔者观摩了该教师的两次试教并参与了教后研讨。通过两
摘要:不重视理性就不能搞好科学教育。在化学平衡概念教学中常见的“要素记忆法”是基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概念的教学应该是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基于长期教学实践提出由“为什么要研究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为什么有限度”、“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判断以及如何判断平衡状态”等问题构成内在逻辑的课题问题系统,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思考和依次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注意通过小结强化学生的逻辑体
摘要:在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发现,初中教师注意了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是:忽视推理方法的合理性、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提出要注意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教学方法;科学性;严谨性;学科教学品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本文以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为例展开分析与思考,以此证明把握好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是提升复习课效益的根本。  关键词:题组;复习课;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45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是许多数学教师非常关心也很困惑的话题。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
[搞 要]东亚文明是由东亚诸回共同参与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儒家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乃至东亚特色的优势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浴火重生,与时俱进,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这条价值魅力链对东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将牵引东亚文明走向世界,影响全球。  [关键词]东亚文明;儒家伦理;价值魅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53-03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本文结合化学教学中的几则实例,讨论Excel软件的公式、函数计算以及图表功能在图解法中的具体应用。  实例1.化能的求算  反应活化能是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被定义为一个反应中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差值。反应速率常数通常可通过下述的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
摘 要:全民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实现全民教育是目前非洲地区战后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文章介绍了作为战后基础教育重建最快的国家之一的南苏丹①在教育重建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实现全民教育在教育系统、性别差异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探讨了南苏丹教育系统和学校建设层面面临的挑战,以期对世界全民教育的进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全民教育;基础教育;教育重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
摘要:就近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中关于有机物合成路线流程的设计的考查,从试题考查的内容、解题策略以及研究的启示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对学生的有效备考和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02-0062-02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C  1 问题的提出  “分别向Na3PO4,NaH2PO4,Na2HPO4三种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其沉淀物:A.都是Ag3PO4B.分别是Ag3PO4,AgH2PO4,Ag2HPO4.都是AgH2PO4D.都是Ag2HPO4这是1987年全国化学竞赛试题第19题选择题,这道题正确答
摘要:初中毕业、升学统—文化考试(即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试题所体现出的理念与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重要导向作用。江苏自2005年起实行初中新课程改革,中考化学命题正逐步将新课改理念和要求内化到试题中,既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2011年江苏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为例,分析试题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揭示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