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廉洁文化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腐倡廉建设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廉洁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忽视。本文取样自普通高校,针对廉洁文化教育的开展意义、学生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等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获得了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普通高等院校 当代大学生 廉洁文化教育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②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廉洁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一环。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在现今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浩繁复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种思想掺杂其中,学生面对这些思想时,如果没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将来社会人生中就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误入歧途。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有效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参考传统文化中廉洁自省的优秀成果,而且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真实案例的展示与教育很好地警示学生,避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第二,有助于加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格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领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防腐倡廉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比较难实施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意识,使他们树立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念,成为反腐倡廉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宣传者,总体上拓展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深度。
  二、调查取样
  在武夷学院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从对廉洁文化的认知程度,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校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回收问卷954份,问卷回收率95.4%,在这些问卷中,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所占比例分别是21%、23%、26%、30%。此次调查还采用与学生党员座谈,与普通学生座谈,走访学校党支部、学生社团等方式,这些都为此调查提供了参考。
  三、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经过汇总数据与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对于廉洁文化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还是欠缺的。具体结果如下:
  (一)对于廉洁文化的认知粗浅
  对于学生有关廉洁文化知识的了解,本次调查主要选取廉洁文化的相关知识、历史典故、时政新闻、当下形势等调查学生对于廉洁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于廉洁文化的相关认知是比较粗浅的,对于当下轰动性新闻事件关注程度虽然较高,但是很少由此警示自身,具体见下表。
  (二)对于校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于校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次调查主要从对廉洁文化教育的价值观认同、是否听过相关讲座或课程、是否认同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廉洁文化的价值观大部分学生是认同的,与廉洁文化相关的讲座或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有所涉及的,但是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问题还存在欠缺,具体见下表。
  (三)对于校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亟须提高
  对于校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本次调查主要从大学阶段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廉洁文化教育是否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教育是否應该拓展至中学阶段三个方面进行,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明显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廉洁文化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没什么关联,对于是否该在中学校园中开展相当一部人认为无所谓,具体见下表。
  (四)关于廉洁文化教育形式与内容的调查
  对于高等院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采取的形式与教育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典故、警示名言,当下时政热点、新闻事件和实地参观考察先烈纪念馆等,体验震撼教育三个方面开展,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可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典故及名言警句中进行教育,多数学生认为当下新闻事件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很好的警示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实地参观考察革命先烈纪念馆等场所,感受震撼教育的形式是喜欢的,具体见下表。
  四、调查小结
  此次调查显示,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在廉洁文化教育方面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学生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了解还比较浅显,而怎样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及采取何种内容与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可以结合各学校特点及学科特色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将廉洁文化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落到实处。
  注释:
  ①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 113722546_12.htm.
  ②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2/c_ 114461056.htm.
其他文献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作为德育的第一课堂,其基础性、不可逆性、重要性不可替代。  “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文明素养,还是奠定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家庭的家风和父母的榜样作用让家庭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教育阵地。因此,家庭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德育具有基础性  家庭作为德育的第一课堂,有其基础性。家庭是儿童
摘 要: 随着中国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成为学习钢琴的主体,钢琴普及教育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为使孩子们在学琴过程中少走弯路,早一些达到预期的目标,作者对钢琴普及教育中教师的选择、家长的作用、练琴习惯、舞台实践、考级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希望对习琴中的学生家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钢琴普及教育 问题 对策  钢琴在西方传统乐器中,被尊称为“乐器之王”,它以宽广的音域、动听
摘 要: 文献检索课程在通性层面上,有关于文献、信息、检索的三大需求。在面对不同选课学生的具体情况下,老师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课堂,更贴近同学,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文献 信息 检索  文献检索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教授给学生如何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文献的方法,并熟练准确地加以应用。这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通道,
[摘要] 中国水墨动画深受古典美学的熏陶浸润,它们不仅探求中国古典诗学、画论中的艺术造诣之美,而且坚持儒学伦理传统所宣扬之善,更寻求释家、道家等哲学意义上的本真。  [关键词] 水墨动画 艺术哲学 古典美学    以中国水墨动画为代表的饱含浓郁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被称之为“中国学派”,它们清新淡雅、质朴隽永,成就了我国动画的辉煌时期。将古老的东方水墨艺术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并达到淡泊宁静、潇洒出
摘 要: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汲取了陕北信天游的艺术营养。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叠的运用非常普遍,给文章增添了音乐美和旋律美,带有浓郁的乡土风情。  关键词: 信天游 重叠 《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深受陕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陕北信天游是陕北文化的瑰宝,路遥将质朴无华又形象生动的陕北信天游融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与语言感染力。重叠作为
摘 要: 基于对我国施行学科馆员服务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立足点,结合山东艺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对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下文简称我院图书馆)施行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工作方法及实施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服务 工作方法  一、实施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  探究国内学科馆员服务的前身,大约要从20世纪中期的美国说起。有
摘 要: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性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综合考虑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除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外,语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从“理论探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论述了“三位一体”的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培育的作用。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高职语文教学 职业素质培养 培养作用  一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性技能
摘 要: 《野火集》的文化和社会批判在政治体制内发难,认为人的精神建设在社会整体建设中处于根本地位,训示社会问题,刺激个体责己精神、抗争激情和力量觉醒,呼唤具有道德反省力与自信的现代公民意识,要求民主政治和思想自由。龙应台着眼于不容忽视的民间生命力,倡扬创构一种熔台湾本土经验和民主价值为一炉的自主性的文化心理空间,从现实危局、文化危机与历史境遇出发进行社会批判,始终与人和社会改造的理想相联系,试图
【摘要】张以庆的纪录片是中国人文纪录片的典型代表,在创作上既忠于现实又创造现实,使纪录片呈现出陌生化的主观表达。他的纪录片从不停留于现实表层,而是更多聚焦于现代人的内。世界,实现了心理写实。保持独特的“嗓音”,张以庆在纪录片创作中不断深入探索,使作品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人文纪录片 陌生化手法 表现艺术    在中国纪录片不断崛起的时代,张以庆作为独树一帜的创作者在中国乃至国际纪录片
摘要: 《译者的任务》一文涉及翻译的本质、原著的可译性、原著与译文的关系、翻译的忠实与自由等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探究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入手,审视翻译的目的与功能,以揭示翻译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译者的任务被解构为语言和语用两个层面,从而突破本雅明从“纯语言”层面对译者任务的单一解读。在翻译中,忠实具有相对性,只有从语用的角度看待翻译的忠实和译者的自由,才能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 翻译本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