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语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育理论表明,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的心理过程。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学习方式乃至生活理念的发展最深层次的指标上有所突破。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把知识整理成条理清晰的一个个板块,缩短或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大量重复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唯有体验,才能有真正习得。通过在英语语法课堂上设置各种情境活动的方式,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语法;情境;课堂活动
   一、情境导入,吸引眼球
   以8A Unit3为例,通过标题A day out可知本单元的话题是外出的一天,旨在让学生能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点来正确描述旅行,可将旅行的话题作为大的情境。本单元的语法是“as...as”“not as(so)...as”以及反身代词的运用。通过时下的热门话题、新闻、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来引入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会比较吸引学生的眼球。本课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给学生展示了一条个人网页竞赛的新闻,竞赛主题是一次班级旅行,参赛者需要在网页上上传班级旅行的图片和文字。同时我也呈现了Daniel的个人网页参赛作品,Daniel的个人网页内容即是Reading部分the trip to the World Park的內容。通过Reading的语篇来导入语法内容。
   二、情境呈现,操练总结
   以四个问题把Daniel的个人主页内容导出呈现语法点后,在个人网页比赛的大情境下,我们认真查看了参赛者Daniel的个人网页。再通过四个问题,我们引出语法点的呈现和操练,并从中习得如何用语法点描述自己的一场旅行,使学生觉得语法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一、二两个问题:What is in the World Park? How did Linda and other students get off the bus?让学生用“as...as/the same...as”分别对World Park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第三个问题:Is the model Eiffel Tower as tall as the real one in France?让学生用“not as(so)...as对World Park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学生熟悉Reading文本, 用已学知识对新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操练就会容易得多。接着让学生在操练后感受语法规则,并联系学生这个假期的北京之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运用中熟练和巩固语法知识。抛出第四个问题:Did Linda have a great time?引出enjoy oneself,从而呈现反身代词。最后回到大情境北京之旅,让学生讨论班主任会给学生的旅行建议,实现反身代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旧知识中操练,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更能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语言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点和规则。
   三、情境提升,拓展运用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善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之不拘泥于课本,给出更多的情景、场合、句型结构,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了解语法的功能性,并能将零碎、单一的语法真正地运用到语言交际中。在学生运用本课语法对北京之旅进行零碎的描述之后,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将信息整合,通过运用语法知识从teacher’s advice,classmates,places of interest,activities and food四个方面对北京之旅进行描述,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本课所学语法知识,使零碎的句子变成文段并润色,最后四人口头展示出来,使语法因文段而有趣华丽,不再乏味。
   四、情境多样,高度参与
   语法教学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文本内容,更多的是通过练习举一反三,从而得出规律。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和单调的习题,需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例如填空、判断、改错、阅读、对话等不同形式。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为了避免以往一成不变的提问式,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独立思考、对话、做海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学生相互合作学习,跳出课本,鼓励创新。在本课的语法操练中,我也采用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如对话、填空、看图说话、同桌讨论、快速抢答、翻译、造句、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制作网页等多种操练方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的输入假设中提到学生掌握语言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融情语法,将情境活动融入语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根据语法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创设合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习得、归纳、运用,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我曾不止一次地教过比尔博姆的《送行》,每次都中规中矩,按照“教参”上的提示传授“课文分析”;作为读者,我也不止一次重读《送行》,在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面前,我常常迷惑于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谁的送行更真实?勒罗,还是“我”?  课堂上,学生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和理由:  第一种,勒罗的眼泪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比“我”的送行更真实;  第二种,勒罗的眼泪是虚假做作的,无法同“我
读到丁立梅的散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原还打算悠着点,一篇一篇地,慢慢地读,结果,双休日两天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是细品慢嚼地精读,不是走马观花地粗读,两天时间,我几乎没有做其他事。她的散文很美,有一种让人抑制不住地读下去的冲动。就算是一些之前在报刊上读过的文字,也忍不住还要再读一遍。她的每一篇散文,都能给读者如饮佳醪、欲罢不能的快感。她的文字,是纯美到极致的一种美。丁立梅,她的文字成熟了。 
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嗅一缕扑面的芬芳。我倾听着大地的脉搏,崇敬之情在血液中来回滚动。原来,对那田野的爱啊,我不但可以拥有,而且一直拥有。  夕阳的光将河面妆成淡雅的薄媚,我踏着树影来回于这条乡间小径。正值农忙,田间的喧闹之声不绝于耳,细碎的稻粒于黝黑的土地中迸裂而出,一捆捆整齐的稻穗把田野染成一片金黄。而这一切,似乎都与我无多大关系。我所了解的它们,也不过是剥去粗糙的外壳,在透明的瓷碗里晶莹闪亮;也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语文作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大量的汉语实践活动,能够直接接触汉语材料,掌握汉语使用规律,因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在作文教學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创设作文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贴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这片大地,我或许是最平凡而渺小的生灵了,但这里也是我的舞台。谁说草,没有属于自己的光彩呢?  风毕竟不会留情,雨亦是纷繁落下,但这恶劣天气,压不住我的从容。我轻摆叶片,顺着雨迎风而舞。我的确弱小,但我拥有智慧,每当雨裹挟凶猛的气势朝我当头砸下,我虽无法直面迎上,但我可以俯下身姿,而后缓缓挺起身子,昂起头来。随着风雨,我可以摆动腰肢,一展我的娉婷身姿,一场风雨是一首曲,我优雅而从容地舞动,不为任何人
“做什么永远比说什么重要。”相应的,走过去,经历过,永远比原地徘徊,纸上空谈来得真实。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真正经历过?而那些经历过的,无一不获得了成功。  众人都知道吴承恩的著名小说《西游记》,这个故事取材于玄奘的一本《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录了玄奘从大唐到天竺一路的见闻,成了研究古印度佛教和中国唐代风土人情的重要典籍之一。而这本佛学经典,便源于玄奘的经历。他敢于从长安走出来,独自带了一行人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同时,洛克菲勒也热衷于慈善事业,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
摘 要:如何把自媒体写作搬进课堂,一改平时作文教学的呆板形式,让师生的写作训练也能搭载多样化的自媒体写作平台,愉快向前,是写作教学策略的有益探索。灵活运用漂流瓶、微博、朋友圈、演讲稿、日记、今日话题等诸多写作策略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学生的写作活动。   关键词:自媒体;课堂;写作热情   写作一直被多数学生视为语文学习的难事。太过正经的成人化话题和呆板的呈现方式总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
一只巨大谷蛾似的灰蝴蝶,坠落在深渊中,仰浮于水面,成三角形,仿佛两翅活活地给钉在水上。它不停地微动着细腿,身体也跟着扭动。于是,这小小的蝴蝶就在整个深渊中荡起微波,密密地一圈一圈四散开去。  蝴蝶附近有许多蝌蚪,只管游着,对于水波并不在意;一些小甲虫像骑手在陆地上驰骋一般,在水中发疯似的转着圈子;石头旁边阴影中的一条小梭鱼,却像小木棒一样,在水中竖着——多半是想捉那蝴蝶吃,它在下面大概是不知道有微
秋日的傍晚,风吹在身上略略有些凉意,温润的阳光轻抚着眼前的桂树。  小巷内,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那女子的车便也在其中,翩然而至,一如踏着云彩而归。  女子是做酒酿圆子的,精妙的手艺让人不忍用“卖”字来亵渎。碗中卧着一枚枚玉脂似的圆子,轻呷一口汤水,随着那股暖流流到心底的,还有意料之外的清甜,仿佛连漂于汤面上的桂花也可爱了许多。  女子看起来至多五十岁,身着素色的围裙与袖套,温婉得像一汪碧水,只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