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里的“新闻反转”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的反转对当前的舆论出现了较大的影响,后真相时代的发展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探究,舆论越来越难以被引导。新闻的反转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当前社会的常态,通过迷离的事件发展能够表现出新媒体对当前时代的影响。在当前新闻反转的背后,我们也应当注重社会上各方意见的博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当代社会舆论的多面性。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反转”;新媒体环境
  一、公众是兼具情感与理想的群体
  (一)情感的泛滥往往会使得事实真相被忽略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做判断时,往往情绪先行,真相的作用力是滞后的。只不过互联网的种种特性加剧了这种情况。互联网的低门槛与平等性,使得人人皆可发声,另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削弱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的同时,自身发展良莠不齐,有些自媒体传播低质、虚假信息无从把关,为获取更多的流量搅乱了整个舆论场。而公众的情感能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被牵动,情感的共鸣能够使得舆论在很多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快速形成,这对传统的精英意识是直接的挑战,正如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所说:“多少被讨伐的罪犯,因为舆论,未审先判”。海量、快速的信息涌来,公众往往能看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化真实,具备较多社会意识的群体能够引发其共同的舆论观点,但聚集较多情感的舆论往往会使得其表现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可估量。
  (二)情绪的发泄能够形成偏见
  一个新闻能够快速引起居民的注意力,快速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主要是舆论能够直接刺激大众的内心。大众的内心有着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诉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逻辑。伴随着当前贫富分化、官员滥用职权、政府的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往往会快速引爆网络,长此以往,公众在内心往往会对该类事件积累抵触情绪。即使后续该事件被反转,也难以影响居民带有一定的偏见去看待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会成为公众宣泄内心情绪的窗口,人们的判断首要标准取决于自己的情绪。
  (三)持有合理的怀疑往往会使得事实真相越来越近
  虽然公众的内心会受到來自情感的影响,公众会慢慢的被信息所攻陷,但是人们也会表现出其理性的一面。在一些新闻出现反转的时候,往往会有公民对这类事件抱有怀疑的挂念,这里面有权威的媒体机构经过实地调查以后所发出来的质疑,也有公众通过社会传播渠道所发出来的质疑信息。
  二、多元化地表达意见
  由于舆论倾向往往带有一定倾斜性的评判意见或者是公开地表达相应的意见,在当前大众媒体直接掌握主流意见的时候,公众往往能够直接将主流媒体所发出的新闻作为舆论。舆论往往是指大多数人的意见,公众往往会将主流媒体所发布的意见作为舆论的传播者。这种对舆论的定义在当前时代已经失去了其自身特有的含义,随着新闻发生反转的现象越来越多,公众与主流媒体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事件的沟通,能够直接表现出新闻事件由静态的发布转向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思维碰撞,将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新闻反转往往会带来舆论的产生,多元化的表达往往会使得事件的结果扑朔迷离,但认知的不断更新将会带领大众走向事实的真相。
  三、结语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伴随着各种角度的言论相互辩解,不严格遵照事实依据的结论将会导致各个阶层之间出现较大的敌对意识。如今的我们身处后真相时代,尽管新闻出现反转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但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首要的作用不应是改变哪一方公众的看法,而是应当客观地将真相呈现。媒体应当自律,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我们,人人皆可为“发声器”,在充分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自律。诚然,当前我们还无法从根本上规避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认知偏差,无法改变传统观念所带来的价值观冲突,但新闻真卖性而非静态化地存在,它是一个过程,我们应当不断发掘、调查、跟进,才能离真相越来越近,而不是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法治报》攻坚克难、稳中求进,以新闻+政务+服务模式,获得了两个效益的统一,闯出了媒体的一片蓝海。,《四川法治报》不仅由原来四开版小报升级为对开版大报,而且在新闻宣传、媒体融合、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提升,有力地服务了四川政法工作,唱响了主旋律,讲好了政法故事。  一  政策保障  政策引领媒体发展方向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
期刊
“小人物”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小人物”,即对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进行的报道,平凡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平凡的举动也会散发光辉。这些“小人物”身上保持着社会生活中所匮乏的珍贵价值与传统,因而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为媒体注入了清新和活力。  “小人物”报道的优势及社会影响  着眼于“小人物”  “小人物”顾名思义是和“典型”的大人物相对的,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大舞台上,更多的是“小人物”,他
期刊
随着我国媒体领域的不断成长与完善,现阶段新媒体资源不断受到各类主流媒体的重视。对于电视媒体而言,不断增加的新媒体渠道需要电视媒体工作者重视审读工作的优化开展,对新媒体审读的重要性予以极大重视,并且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主流媒体内部审核的高效展开,保证电视节目能够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融媒体下电视台新媒体审读工作现状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媒体行业内居于前列的媒体类型,
期刊
民俗文化范围广泛,包括了基本的民间歌舞、美食、建筑、服饰和节日风俗等,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随着外来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流行,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民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例如很多青少年存在崇洋媚外、追捧洋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却知之甚少等现象,这些都说明民俗文化传播和传承受阻。我们要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借助新媒体拓宽民俗文化宣传渠道和受众群体,开发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
期刊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同时,电视对农节目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流失严重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越来越少。以CCTV-7农业节目为例,虽然说各个节目组都
期刊
2021年3月15日是第39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消费维权主题确定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中消协重点关注消费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预付式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直播营销、汽车消费维权、农村消费维权、制止餐饮浪费等领域。针对以上主题,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超前策划,精准调查,推出总计110分钟的3·15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整场直播以记者调查为核心,演播室解读为补充,事件追踪为推进,媒体
期刊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网络的强大声势席卷而来。传统亦或创新,守旧还是突破,这应该是新时代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2005年到现在,广播已经成为笔者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习惯在话筒前的一声亲切的问候。笔者所担任主持并制作的《天下任我行》是一档宜兴交通广播的旅游人文类节目,十多年来节目的名字不变,内容常新,倒也乐此不疲。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面对
期刊
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通过媒体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将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虽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想法和产生一定主观意识的判断。  本文基于2019年4月在网络发酵的奔驰车漏油事件,以“抖音”和校内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交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
期刊
摘要:2017年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大型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和《信·中国》,通过阅读文学和访谈,呈现节目嘉宾内心的情感故事以表达读者的内心。一经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收视兴趣。本文通过分析《朗读者》和《信·中国》两个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阐述了以它们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的特点,并明确了这些节目的标杆效应。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电视综艺;《朗读者》;《信·中国》  一、经典文字传递历史情感  《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新闻是大多数校园电视台主要设置和发展的节目类型。全媒体时代,高校电视台节目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本文以高校校园电视新闻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渭南师范学院电视台为案例,对如何提升高校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及其未来的运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校园媒体;舆论阵地;新闻节目  一、高校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  电视新闻节目是高校新闻舆论宣传的主要途径。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学校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