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病症例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是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有效办去。内容科学、形式灵活、严格公正的考试是更好的服务于素质教育,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和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与分析是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做的事情。语文课堂的许多病症常常能从一张张检测试卷中找到端倪。
  
  二、病症诊断
  
  以我校三(3)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的病症诊断。
  通过对相关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我们发现亥班级整体语文素养和其他班级相比,呈现较弱态势。前面三大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的书写、理解,句子的积累等。从错题人数估算,约有30%的学生对双基部分掌握不牢,各个知识点强化不够。后面两大题是阅读和作文。从错题人数显示超过82%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握不准确。从卷面书写和个别错误看出约20%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存在审题不清、书写不工整、答题不完整等毛病。作文良莠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从逸些问题我们可以诊断出,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 忽视词语教学,对字形默写识记缺乏巩固,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指导不到位,练习较少;2 注重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少;3 作文教学缺乏创意,读写结合不够紧密;4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作了许多反思,现把这些零星的思考梳理如下,作为送给该班语文教师和其他同行的建议:
  
  1 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师不能认为每个知识点我都教过了,学生会不会是自己的事情。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就要想方设法辅导,及时巩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重视词语教学的形神兼备。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词语教学。特别到了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预习,很多教师指望学生查字典和词典:但是很多学生偷懒,没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多数学生仅仅依靠人手一本的《词句手册》,应付老师的词语教学。课堂上问到了,就照本宣书。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过后很快忘记。
  汉语的单位是词语,看起来简单,其实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能动性。组合不同,意义不同,汉语语法是以神统形,为文造句强调主体意识,形是神的化身。词语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议、会用。所以词语教学要形神兼备。
  词语教学是各个学段中重要而且基础的工作,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灵活、有效地搞好词语教学,为阅读和教学打好基础。例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词语教学:
  ①语境中理解词语。
  例如理解试卷上出现的“望而生畏”一词。这个词语出现在《恐龙》一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三角形的脸上有三只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教师可以先理解“这样的脸型”是怎样的脸型?学生读出前面的对三角龙的描写,再想象它的样子,最后出示图片感知,问学生:“看了这样的恐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害怕!”那么教师再问:“看了之后让人产生害怕的心理,用书上一个成语说是什么?”学生齐答“望而生畏”。再理解:畏就是害怕。
  ②比较辨析词语。
  当我们积累的词汇量越来越多时,这些形似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打架。怎样辨析清楚?只有在文本悟读和生活实践中多比较。举一反三,才能运用得游刃有余。
  有的词语看似可以用同义词代替,但仔细读读品品,发现代替不了文本中的词语本身,代替了语句就显得蹩手蹩脚,或者牵强附会。有的词语用近义词去代替,也可以使意思完整,但表现力也会因之而大大削弱,那趣味便失去大半。如读到三年级《荷花*一文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元解读,问大家:“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当学生说出“长”“钻”“伸”“露”“探”“冲”等词时,教师再问:白荷花是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学生这时会想到用“使劲地…‘笔直地”“不停地”“急忙地”“争先恐后地”等词语代替。教师让学生反复换词语代替读读,最后再读读文本,就发现简单一个“冒”字用得犹如神笔,趣味盎然。再如王安石写《泊船瓜州》里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很是独特。据载作者先后用过“吹”“过”“到”等字,终觉不妥,最后定为“绿”字,把春天写活了,历来为人赞赏。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只有扎实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阅读教学要体悟和积累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之一。强化阅读教学,可以从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两个角度来人手,把教材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从大量的感性阅读,上升到理性感悟。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成阅读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度。但是课内阅读的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言积累的要求,所以必须向课外延伸拓展,在课外阅读指导上下工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如果上文提到的三(3)班的学生个个达到此课外阅读目标,本次考试课外阅读的得分率又怎么会这么低呢?反过来说明,如果不是本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指导欠缺,又怎么会造成本班语文成绩与其他班级有明显差距呢?
  为了阅读教学有效进行,我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①明确阅读教学的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有了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②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眼、动手、动心,人情入境地感受文本,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从而体悟出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表达的奥妙。
  例如教学三年级《槐乡五月》一文,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感悟: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在边读边悟中,讲到第一自然段,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课件中成片美丽的槐花图片,感受蜜蜂的嗡嗡声,和教师一起畅谈儿时打槐花时的趣事,想象槐花饭的香味,再品味文中一段段优美的句子(如:“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时,你会发现有调皮的孩子嘴角会情不自禁地伸出舌头来舔舔,仿佛自己已经是槐乡的孩子了,正享受着槐花饭的美味呢。
  ③强化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教学重在读,但是只读不记是不行的。否则他人的语言就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脑子里空空也。我国古代采用的读书方法就是“熟读成诵”,也有人把这叫做“素读”。即读书时可以不追求理解,重点关注记住了多少,会用多少。古时不是有这样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诵读对于基础学段的学生更有意义,因为他们处在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记忆能力最好的时间,学生多读积累,可以终身受用,所以教师不可错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注意了,作文教学就容易得多,因为作文就是对词语、句子的建构过程。
其他文献
呼吸是生命的保障,呼吸是自由的体验,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让学生在充满爱与智慧的课堂里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一.充满爱意营造生态语文的氛围  有人说:你的心里有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你的心里都是鬼,那你收获魔鬼;你的心里是天使,你就收获快乐。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面亮相就给课堂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愉快或害怕。在快乐中学习就好比是在春光明媚里旅行,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情绪振奋、思维活跃,
“份”的用法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作量词用于搭配成组的东西,如一份菜、一份礼;用于报刊、文件、证明,如一份《中国青年》、一份文件、收据一式三份。 The use of “copy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情景创设更不能忽视,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
(一)在工商联所做长市五○年春季工商业一级调委会审查纪录表中,长市一百四十一个行业,除磁商、浴堂、大小木器、机器、轮船、瓦货、打纸、古玩、笔墨、屠行、漆商十一行因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边关和谐稳定,是公安边防部队的幸福;工作顺利进步家庭和睦美满,身体健壮安康,是公安边防官兵的幸福。放眼祖国边海防,幸福的人们正迈着铿锵有力
期刊
出差宜昌,在主人盛情相邀下,我们乘船游览了令人魂牵梦绕的小三峡。 清晨,我们一行10余人从巫山城东礁石岩乘坐柳叶舟,披着淡淡的晨雾,劈波斩浪向目的地进发。轰鸣的马达声打
一招一式,彰显专家智慧;一点一滴,浸润爱党情感近来,我有幸观摩了一些学校的少先队爱党教育活动。总体感觉活动效果较好,有的活动主题比较突出,有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的活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03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我的母校甘肃政法学院的图书馆里,当我第一次看见你靓丽的身影时,我知道了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叫边防武警,让我开始对绿色 I still c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