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因为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把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生动场面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原,使凝固不变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流畅的知识体系。为了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追求“三近”——彰显现实性
  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为情境创设越有趣越好,结果创设的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学习起点,偏离数学学习的主题,学生缺乏真实体验和感悟。笔者认为,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接近起点,走近主题。
  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尝试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那些有趣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素材,创设出一个个使他们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上的,如果数学问题情境远离学生的学习起点,预期的效果就难以达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尽力接近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日常教学或有些公开课上,常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出示问题情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老师所谓何意,回答时东拉西扯,天马行空。而教师为了体现所谓民主,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滥加肯定或不置可否。结果花了很大力气还没有联系到自己预设的数学问题上来。避免这种现象产生的关键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当教师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后,如果学生没明白,就进行追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使学生尽快走进数学学习主题,展开思考。
  二、追求人文——体现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创设有效的人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趣味性。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将美国NBA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总数、投中次数制成统计图后,提问:你能从中提出什么问题?或如果你是教练,会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算筹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怀。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我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如果要测量圆形水池,你能滚动吗?” “用绳子绕圆一周,绳长就是圆周长。”这时老师用一根细绳系住一个小球,用力甩动小球。问道:“你能用绳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前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能不能找到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再将两个球同时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学生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三、追求灵活——注重开放性
  1.思维灵活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蕴涵着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呈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情景的表面,感受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把激活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
  2.气氛活跃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创设的情境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应该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把课堂气氛搞活,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投入到学习中来。
  3.情境开放
  情境开放是指利用开放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它存在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教学《统计图》时,教师提出:元旦到了,班级准备开一次联欢会,要去买水果,现在做个调查了解大家喜欢什么水果,请同学们在准备的水果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水果贴在黑板上。接着引导学生整理制作出统计图,获得信息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喜欢哪种水果的同学最多或最少?多多少?各要买多少?为什么?根据信息该怎么买水果……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图中选择可用的信息,提出各种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知道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灵活、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体现趣味性,还要体现现实性和开放性等数学特有的特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演绎“读”的方式和效果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难发现,“读”的演绎有其科学又灵动的轨迹。  一、读在语感障碍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作为语文学习最本质的东西
元江特大桥是国内罕见的高桥墩上承式连续钢桁联桥,主墩为双柱薄壁空心墩,两肢墩柱间采用PBL剪力键+交叉钢桁联连接,最高墩达154 m。PBL剪力键为外伸式结构,单个剪力键高2.69
遗产继承案件是继承人之间就遗产分割问题引起争议而诉至法院审理的案件,继承人诉讼地位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值得探讨。
姚鼐说过:“大抵学故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而自悟。”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读,以倡其气,继之以密咏悟咏,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
本文针对秦山核电厂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介绍了其设计标准、结构设计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还介绍了对安全壳进行整体性试验得到的结果。本文内容翔实,可供有关设计研究人
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整个建筑行业与装饰装修行业都在朝着智能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施工技术上,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上
跨国并购能够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国外技术、品牌以及渠道等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