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本科通信类专业课程统合教学的探讨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及应用本科类课程教学内容更偏向实用化、教学目标更注重高效性。将原来在应用上有相互联系的课程进行统合,可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也可使学生更系统、更高效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本文主要以《高频电子线路》及《微波技术与天线》为例,对课程的统合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统合教学 通信类专业 优势 策略
  一、统合教学的优势
  统合教学,就是将两门或以上的、内容间有较为紧密联系的科目整理并打包,让多门科目采用同一套范例并相互配合进行教学,必要时可以将科目合并。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将专业课程进行统合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单科目各自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减少重复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通信类专业课程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各课程的内容之间总有相互交叉甚至完全相同的部分。例如《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为了说明无线传输的概念,需要讲解无线电信号传输的原理以及天线的知识,而这也是《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传统的、各课程互不干涉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些交叉、重复的内容,而重复的学习往往并不会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一步的掌握,相反,部分学生会因为对某些在其他课程中曾经接触过的知识感到乏味而疏于学习,反而出现交叉内容掌握不好的情况。将课程统合教授,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既可减少学生重复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对其他知识学习、实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整合教学范例,提高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
  高职及应用本科都十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专业课程都应用实际范例来进行教学,但是目前在非统合教学的各科目中,使用的范例往往是截取了应用的一个部分,而且各科目的范例互不相同,使得范例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科目甚至有可能无法找出针对性较强的应用范例进行教学。这些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对自己所学习的科目有什么用途不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将知识相互关联的课程进行统合,可以使课程知识的传授通过一个完整的、可以根据当前实用方向改变的应用作为实例来进行。如:叙述关于无线电信号产生与处理的《高频电子线路》以及叙述无线电信号物理性质和传播特性的《微波技术与天线》就可以用同一套无线收发系统来进行说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讲解收发系统的发射、接收电路部分,《微波技术与天线》讲解收发系统无线传播的原理及天线部分。而这套收发系统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以及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应用方向进行选择。可选择的系统从最简单的遥控门铃系统到较为复杂、更接近当前实际应用的机器人遥控控制系统等。
  (三)规范概念及术语,增强认知能力
  由于历史、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电子类、通信类课程的基础知识最初多由外文资料翻译而来,而翻译的渠道多样化造成了同一个概念、术语往往具有多种不同表述和称谓,或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名称相近的情况。如果学生在学习时遇到这些情况,特别是同一个概念以不同的表述和称谓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之中时就容易出现认知混乱,妨碍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而将课程整合则可以统一表述这些要点,避免不必要的误认。
  二、课程统合策略探讨
  课程的统合应当不单单是将课程内容拼接在一起,还需要从多方面对整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改进,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地安排学科要点
  统合前原本分成数门科目的专业课程由于难度、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统合之后的课程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总体地统筹。要以基本理论作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作为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当前的发展、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及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与增减。例如,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统合之后,对于高职、应本类的学生,就需要剔除原科目中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的部分,如电磁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电磁场的详细计算等,并增加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如无线通信器材中电磁波信号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构建优化结构
  统合前的各个科目,由于理论实训课时比例等方面各有不同,本身就会有教学方式的相异之处。同时,由于统合后的课程具有需要教学的总知识量增多、多方面知识共同学习较为复杂的特性,更需要改变原本的单一课堂讲授形式,丰富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环节及知识结构。在课程中灵活地采用教学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传授,例如将课堂搬入实验室及生产现场,以及采用网络、多媒体、微格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随时监控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改变了教学结构与流程,将相互联系的课程统合毕竟是对原本课程结构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革,而如此复杂的改革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因此,课程的改进需要持续与完善、及时总结以得到提高。课程改进是否有效的主要参考标准应当是课程实际的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以及教学产生的效果、用人单位的反馈。同时,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要有充分的、持久的支持。
  三、结束语
  统合教学是高职和应用本科推进理实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和设想,统合课程策略可以作为参考及实施的切入点,其效果有待我们去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水珍,查代奉.地方高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3(01):70-71.
  [2]王俊山,杨天英.基于专业群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
  [3]梁德智.浅谈高职电子类基础课程实验改革[J].教育界,2012(18):140-141.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实施项目式学习意义的基础上,以“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为例探讨了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解决问题能力  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向学生发展,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研究成为当前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项目式学习活动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项目式学习活动为抓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
【摘要】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指引学生们成长为“四有”好少年,促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全面发展。作者在实践中融入思考,将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贯穿活动始终,指引学生们高在境界,美在情怀,由此点亮他们的理想航标灯,为理想信念教育推开一扇窗。  【关键词】班队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  班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引领学生度过完整而幸福的校园生活的
【摘要】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薄弱,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是职责所在。文章以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指向,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影
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更应该用心研究今天如何教概念学生获取概念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即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事物的关键属性学生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建立概念,更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概念的方式,属于探究性学习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概括能力,使获取的知识不易忘记;但通过这一过程获取概念比较费时,学习效率较低在数学教学中,当相关概念无法用定义形式来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倡导者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新时期以来,李庾南老师及其团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这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和六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一样,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2014年,我国首次举行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荣获一等奖。  关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李庾南老师有诸多著述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其中比较有代表
【摘要】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大主流思潮,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对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的融合,力求为大学生英语交流水平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英语;发展;优化措施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快乐教学已经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核心
【摘要】在幼儿户外运动中,立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在进一步延续幼儿对创意戏剧探究的乐趣中,追随幼儿兴趣,将创意戏剧元素与户外运动有效融合,让幼儿在“戏”说童年中“嬉”乐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其个体健康成长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运动;创意戏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摘要】阅读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是信息收集过程,也是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语言文字和背景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丰富的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并做到迅速理解,图式知识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文章借助有关图式理论的描述性和介入性研究成果,探讨了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教学  “图式”是心理学研究者探究人类认知活动所使用的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记忆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引爆点,让学生拥有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注重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本文探究读写结合方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能力;突破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使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要求有一定难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教师播放视频)。  师:这一段精彩的视频介绍了什么?  生1:孙悟空克隆了许多小猴子。  生2:孙悟空靠这些小猴子打败了妖精。  师:孙悟空靠什么战胜妖精?  生1:孙悟空拔毫毛变成好多小猴子帮忙。  师:同学们,孙悟空的这种本领在过去是神话,但在今天它已经成为现实,用现在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克隆。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