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220”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20”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自2003年参加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老师接受新理念、尝试着新教法,课堂上教与学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但“革”了教师旧有理念,而且使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旧教学模式,逐步变成了“启发式”“引探式”“自主式”和“合作式”等新教学模式。但在新变化中我们也发现了与新课改理念相左的做法,实施着理念与教学“两张皮”脱节的教学,课堂教学如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理念与行为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行为,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要想保持或提高“质量”,无意之中就会走回原来的课中“满堂灌”、课后“不停补”的旧有模式。这种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学科要“全面、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理念的落实。
  为推进我校“十二五”的愿景规划,落实新区生态教育理念,构建我校生态校园、生态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解决“素质教育和质量的矛盾、时间 汗水=质量和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矛盾,走出“质量、厌学”的误区,探索“质量、素质、快乐”的生態教育之路,2011年初我们提出“220”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设想,旨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二、“220”教学模式的核心界定
  课堂教学要科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高效减负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课堂上采用“双主体双主导”的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掌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释放教师课后辅导的时间,因此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减教、学生减负。
  双主体双主导: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教师融入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体现在整节课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也在主导自己的学习。
  三、“220”教学模式的时间结构
  1. 基本模式: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测试评价
  2. 时间分配:教师精讲(复习、引入、情境、教授)≤20分钟,学生精练(形成性学习、提高下学习、发展性学习)≥15分钟,测试评价≤5分钟。(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和测试评价题目。)
  四、“220”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 精备: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包括:(1)知识点、重难点;(2)学情分析;(3)教法、学法;(4)练习题、测试题。
  2. 精讲:教师要全盘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前20分钟教师作为主体主导的环节,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精练和测试评价。
  3. 精评:建立效率评估体系,精确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五、“220”教学模式的评估要素
  1.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师精讲≤20分钟,学生精练≥15分钟,测试评价≤5分钟。
  2. 学生精练内容的科学: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练习有梯度(①形成性练习;②提高性练习;③发展性练习,其中①②梯度要面向全体,③梯度面向培优),测试评价本节所学的知识。
  3. 测试评价效率值>95%(以测试评价的正确率为准)。
  4. 学生课堂参与率=100%。
  5. 学生课堂快乐指数调查>90%。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数字校园""翻转课堂"等新名词不断冲击着中小学课堂。为此,学校参加了福建省德育重点改革项目之一"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信息化创新
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置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
期刊
摘 要: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实质与灵魂是“知识的自主建构”,它使原本传统的学习环境、教学结构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大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索的是研究型学习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模式;中国古代文学史   研究型学习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应该
除了上好口语交际与习作课以外,日常丰富的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孩子们提高作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通常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早读课和班会课的部分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 诵读美文,积累好词佳句  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年级孩子来说,阅读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值得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词句。但是,单从课本里学知识、积累素材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书中汲取营
198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周纯麟将军的回忆录《血战河西走廊》。该书第三节以。“永登城攻坚受挫”为题,记叙了西路军攻打永登县城的事。但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和史料记载,西路
一、实施背景长期以来,社会上某些人一直矮化或歧视职业教育.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少、质量差。同时.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发展慢。
教育,始于学生让我们感到为难的那一刻。  ——题记  一  开学第一天,他就让我印象深刻。衣着花哨,发型奇特,带着一丝“社会青年”的痞气,进班后到处乱窜,吵闹不休,全然没有初来乍到的谨慎与矜持。多年做班主任的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个“小刺头”。  军训期间,他按照学校的要求换上了校服,也理短了头发,但这只是改变了外形,他内心的不羁依然如故。这不,训练场上故意出洋相,食堂里抢吃别人的饭菜,宿舍里和同学
1.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心理气氛  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以精神饱满、热情而稳定的情绪和姿态出现在课堂中,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2.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的是
人类文明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和人类开始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一经产生,便成为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标志.绵延博大的中华文化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