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审题 成于点题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频繁,难免有交叉、雷同的作文题出现。其实,每一道命题都有特定内涵与要求,将此题当成彼题来写,往往并不符合命题要求。这就需要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审题,二是点题。审题不准,虽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扣题不紧,则似是而非,若即若离。
  文题猜想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孟子的话植根于“性善论”,意在鼓励人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舒婷的话表明:只要保持一颗平凡心态,即使工作卑微,也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起点。爱默生的话则指出: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
  由此,我们可以将三句名言的内涵进行如下梳理:“成为尧舜”是终极目标,“保有一颗平常心”是条件,长期积累,由量变转向质变,就能干出伟大的业绩。进而可提炼出一个共同话题“平凡与伟大”,主要论述方向为“平凡如何才能变成伟大”。若再深究,还可得出以下思路:
  孟子的话涉及“能与为”的话题。“能”旨在说明“每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的道理,可引申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立意;“为”旨在说明“除了拥有远大目标,还要善于发现自我,学会自我改造”的道理;从舒婷的话可知:保持平常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抛弃功利、拒绝浮躁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从爱默生的话可体悟到:成功者大多会被人误解,甚至死后才被认可。人只有脚踏实地、摒弃虚荣,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把握本材料,还要理清“平凡”与“不平凡”内涵的界定。“平凡”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必备条件,如果立意为“就是要做一个平凡的人”,是偏离材料含意的。其正确界定应为: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抛开杂念、埋头苦干的一颗淡泊的心。“不平凡”则界定为:在某方面小有名气,有出人意料之举,令人赞叹。
  【范文】
  我是被废黜的国王
  江苏省建湖县高级中学 李素瑶
  许多人厌弃平凡,向往非凡,其实平凡和非凡并不是对立的黑白两极。简媜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的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的花儿来。”这就是说,每个平凡的人都能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
  周国平有一句名言:“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这一比喻,何其形象!你也许有国王的资质,也许有国王的潜能,只是被时间废黜罢了。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你,世界上总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无须为现在的平凡担心,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的风景。
  一片舞动的羽毛,可以让蔚蓝的天空瞬间闪动出生命的气息;蜗牛负壳攀登的身影,也能成就太阳底下最动人的梦想。是的,它们微小如沧海一粟,它们平凡如高山上的一粒石子,但它们的存在,成就了世界的美。
  放眼自然。一颗星星或许抵挡不住夜的黑暗,但璀璨群星的出现便让这个夜晚得以明亮;一缕阳光或许止不住寒冬的凛冽,但千万缕阳光的照射却能驱散阴寒,呼唤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放眼社会。“最美姐姐”靠拼命打工与悉心照顾,为重病的弟弟带来康复的希望;“最美司机”身负重伤仍能熟练刹车,把生存之大爱送给旅客;“最美乡村教师”以校为家,十余年如一日,将知识的雨露洒遍群山……
  他们都是平凡的,混入人群,难辨其颜;他们的微小平凡,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他们身上流露出的真善美的人性之光,恰如满天的星辰,照亮了人心,照亮了生命,照亮了世界。他们的存在,成就了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一句话,道出乔布斯扭转乾坤的豪迈。他原本孤独,执着奔走于未知的科技领域,却以自己的实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科技王国;他原本微小,默默奋战在枯燥单调的实验室内,却以高端实用的产品深刻影响着亿万人的现代生活。“再微弱的光也是刺向黑暗的剑”。乔布斯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如细沙一般沉入历史洪流,但他却引领着世人朝更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的方向走去,成了当代人生命天空中最璀璨的星光。
  星星知道自己力量微弱,就如夜里飘飞的萤火虫,但它们仍然闪烁着自己的一点点光芒,因为璀璨的群星胜过太阳的光芒。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雅安地震、北京洪灾发生时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大灾大难中,我们看到闪烁的点点星光照亮了千疮百孔的世界,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成抗震救灾的暖流。
  我们是渺小而又平凡的,但我们不是上帝抛弃的孤儿,而是被时间废黜的国王,有与尧舜同样的血统。平凡是我们的心态,也是我们的起点,却不是自弃的理由,更不是平庸的代名词。
  朋友,用你觉悟的双眸欣赏这个世界吧!你我皆是那广阔天空中的星辰,看此时,正是星辉璀璨,人生烂漫。
  点评:以“我是被废黜的国王”为题,化用周国平的名言,突出平凡者的自尊自贵,新颖别致,又囊括了平凡和高贵的关系,审题准确,扣题紧密。全文素材丰富精当,在运用上,既有共性事例的排比呈现,又有典型事例的详细分析,同时表现手法灵活,或引用,或比喻,或对偶,或排比,语言生动优美,悦人眼球。
  文题猜想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下小小一块。
  冰感叹地说:“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段对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立意点拨】
  材料为三句话,第一句交代背景,第二、三句话是沙和冰的对话,它们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正是本作文题立意之所在。要准确地立意,就要明确两种价值观的实质。冰感叹沙漠是它的地狱,北极才是它的天堂,是因为冰在沙漠里被蒸发、被消耗,而在北极能长久地存在,这是从“自身能否长久”的角度来考虑人生的意义的;而沙认为冰在沙漠里最珍贵,在北极最不值钱,是因为冰在沙漠里受重视,而在北极无人问津,这是从“冰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考察人生的意义的。前者的核心是自身存在,后者的核心是社会需要,明确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就抓住了审题的关键。   文章可以进行两种价值观的讨论,在肯定沙的观点基础上阐发人生的意义,指出“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以及“瞬间和永恒的关系”等;也可以就方法论进行讨论,面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冰和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借此阐述方法论的重要,指明“站在不同的立场、运用不同的观念和方法,对同一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范文】
  某君突围记
  江苏省建湖县高级中学 刘昕宇
  记得你在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时候,曾经有过“拼命三郎”的美誉。
  那时候,你还是一个临时代课教师,没有编制,待遇也远不及其他老师高,许多人为你鸣不平,但是你对这些似乎视而不见,只知拼命工作。人家上班是“朝九晚五”,而你正好相反,是“朝五晚九”。有朋友曾经问你,这样累不累?对此,你只是报之以淡然一笑。常言道:“生命是美丽的”,其实工作着的生命才是美丽的。在中学里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已经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而那几年,你在学校缺语文教师的情况下竟担起三个班的教学任务。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你获得诸多荣誉并最终成为在编教师的时候,你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我们至今还记得你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却只能为柴米油盐而奔波忧乐,心存鸿鹄,最终异化为碌碌谋生之徒!目睹同窗的辉煌,环顾自己的黯淡,顿生无限感慨。说不清是英雄的悲叹,还是秋虫的哀鸣,只觉得自己远离辉煌,远离成功,在无奈里生存,于无为中苟活,虽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却也似《朝花夕拾》里的范爱农。”
  就在这时,你经历了生命中的另一次遭遇。
  那一天早晨,你突然腹痛难忍,学生赶忙把你送进医院。急诊室里,医生一阵拨弄,初步诊断为尿道结石,又是打针,又是服药,可你的疼痛丝毫未减,甚至在注射了“哌替啶”之后,也不见半点效果。忍无可忍之时,你就任性地折腾自己,躺在病床上,不断地变换着姿态,或仰或俯,或蹲或坐,或滚或爬,时而紧收双膝,缩成一团,时而频抡双拳,猛击痛处,口中不时念念有词,或吟或叹,或喊或叫,或语或骂,时而斥责病之怪异,时而埋怨药之无效,似顽童耍赖,如泼妇斗气,又像莽汉撒野。一介书生,忘情至此,何止斯文扫地?
  事后,同事问你当时的感受,你说:“生不如死。”
  你告诉我们说,在没有生命之虞的时候,人往往特别贪婪,名誉、地位,财富、荣耀,甚至风度、尊严,一样都不能少;而一旦走到生命的尽头,则会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生命最尊贵,活着胜过一切,而活着的标志就是能为大众做点事情。
  于是,你又恢复了早年的风貌:操场上,你和学生一起踢足球,跑得大汗淋漓;家访路上,你把肩膀悠闲地倚靠在学生身上,边走边谈心;你每年总有几十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让同行们羡慕不已;在你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极其轻松,而考试成绩在每次的年级排名中却总是名列前茅……
  当人们谈起你走过的路,你笑笑:“有人说沙漠是冰的地狱,有人说冰在沙漠时才最珍贵,其实都有理,就看你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方法去观察。一旦站错立场,用错方法,难免要误入歧途!”
  点评:文章指出年轻人早生暮气的社会现象,立意高远,颇有现实意义。在叙事结构上,先写朝气,后写暮气,再写朝气重归,这种“否定之否定”式的写法,熠熠生辉,摇曳多姿。同时,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叙事,娓娓道来,倍感亲切自然,而结尾对人生立场的精辟论述,则巧妙扣题,完美地收束全文。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叫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科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惊异、闲暇和自由。贪玩的人需要这些,而科学更需要这些贪玩的人。  就以飞上天的火箭来说吧。发明液体火箭的美国人——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就是一个大玩家,现在叫发烧友。16岁的时候,戈达德看了一本叫《星际战争》的书,这本书让他如痴如醉。在大学毕业当上教授以后,这位超级发烧友有点闲钱了,就自己花钱玩火箭,因为他想把自己送到某颗星星上
期刊
【人物小传】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期刊
在2013年夏的高考季中,香港有一名特殊的状元——被称为“小海伦·凯勒”的曾芷君。之所以被这样称呼,是因为她双目失明、严重弱听、手指触感有缺陷,可是曾芷君在“三感不全”的成长历程中,以双唇代替双手,唇读凸感盲文进行学习,最终取得了3科5++,2科5+的优秀成绩,这个成绩在香港高考中相当于“状元分”,而曾芷君也如愿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  出生后几个月,曾芷君就因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
期刊
岁末,照例会出现一些有趣且抢眼的“盘点”,比如眼下百度贴吧发布的网友票选出的“2013年度网络最流行十大热词”。盘点下来,“土豪”高票领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词语入围榜单。对此,网友们说好说孬,见智见仁。  不忙于下判断,不妨先将这些“热词”解剖一下。该肯定的先肯定,比如“土豪”。它从原先“有钱恶霸”的代名词发展到今天对“有钱无品”者的形容概括,可谓传神。虽然起源于网络游戏,但
期刊
我是个喜欢坐在桌前的人。每每坐于桌前,我总喜欢摸出几本书翻翻,抑或是信手在纸上涂鸦几笔。这一值得提倡的事在白天进行还好,但在晚上便不那么让人愉快了。在夜晚欲看书时,因为只有一盏自己房间的灯装在天花板上,所以总会使我眼神疲惫,不由自主地懊恼这灯光的吝啬——竟连多些光也不分给我的书,真是枉你花了我的电费!时间一长,视力便容易下降,于是我准备买盏台灯。  三十年代的文人午夜赶稿,陪伴他们的不就是这一盏散
期刊
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好事的网友戏称:“杜甫很忙。”这让人想起,今年,诗圣杜甫诞辰1302年了。  杜甫诞生于公元712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一生真的很忙。刘小川先生说过,杜甫活了五十九岁,却好像活了两百岁。他一生的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  中国古代诗人的命运注定是漂泊四方的,杜甫无疑是一个突出代表。二十岁弱冠之年,他就离家
期刊
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已结束,可荧屏之火爆依然未减。这档节目充分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我们怎样做父亲”。在父母无暇照顾孩子的当下,5位奶爸带萌娃的“人在囧途”,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早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便在《新青年》第6卷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文中称“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他针对的是旧时“父母之恩”的说法,认为不必以
期刊
“一”,乍看是再简单不过的汉字了,凡是运用汉语的人,几乎人人识得它的读音,个个会写它的字形。然而,探究其在语言交际中使用情形及其诸多含义,却实在不怎么简单了:它有不同的形体,不同的读音,多种义项和用法。  一、不同的形体  “一”,是祖先为了表示数目而特意造的字。就造字法而言,它具备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说的“视而可识,察而见义”的特点,因而,它是个运用指事造字法造出的指事字。随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书
期刊
【导语】  议论文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概括性、说理性,将具体的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同学们在实际叙述时,应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特别是叙述事实论据时,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一言以蔽之,即要“言简义丰,披情入理”。  原文呈现  留住一声鸟鸣  雷涵  行走于当今的繁华都市,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有人渐渐地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期刊
在一片黑暗中只听见削萝卜皮的嚓嚓声,一个女人感叹:“萝卜真是好东西啊!”另一个女人问:“那土豆呢?”随着谈话声镜头亮了起来。吃,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导演是枝裕和用食物作开篇,仿佛两个朋友互问一句“吃了吗?”,以拉家常的姿态讲故事的气氛弥漫在整部电影中。  食物是影片的隐形线索,人物的性格、角色之间的矛盾都通过食物带出,看似平淡日常的餐桌谈话,却暗波涌动充满张力。父亲对为小女儿捎带低脂牛奶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