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在为当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人才目标。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的共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教育既要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富人文、科学遗产,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前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显然,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一、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质疑这个能开发创新能力的教学技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原因:一是老师不善于提问,即使提问,也只是停留要“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问答上。没有技巧,没有深度,根本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二是学生不愿提问,没有质疑,没有“挑战”,只有被动的接受,被动地作答。可见,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也就是说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1.营造质疑环境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质疑,首先要营造适宜于质疑的重要条件的环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废除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多维互动”、民主和谐和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构建知识过程。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埋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即让学生敢说,哪怕是说得不对;让学生敢想,哪怕是异想天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思维情景,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猜想和疑问。
  3.学会质疑方法
  质疑要寻求不同的方法,要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质疑;在易错处质疑;在关键处质疑;在方法、策略上质疑;达到在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的目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给。
  总之,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曾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规律。为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实验机会。物理教材则是物理教学的凭借和载体,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并把它们和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进行整合,探索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这不仅优化了物理的课堂教学,也推动了物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1.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倾向。刺激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每一堂课入手,精心组织,更新课堂管理、课堂结构,使课堂完全“开放”。比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自主讨论,归纳结论,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疑问→设想→探索→创新”的思维王国
  2.加强物理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浓厚的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双基教学放在中心位置。通过“知识载体”使学生的悟性得以开发,潜能得到挖掘。
  3.加强设计训练,激发独立思考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力求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实验设计应该注意联系教学实践,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分散,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之,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的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富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余干中学)
其他文献
《神秘符号》创作于社会面临潜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展示了“水”与“种子”联结成相互联系与转化整体的功能,揭露了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美的粗劣玷污,从而督促人们
考古发掘证明,在两三万年前,欧洲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古人类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广阔的地域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艺术。此后,在世界各地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古人类相继
本文是在世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神经学家及音乐和早期教育专家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以音乐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主线,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为例,
<正> 自1673年发现河姆渡遗址以来,考古学家对它的层位、内涵、特征、分布和分期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细致的研究工作,为揭示河姆渡文化的本来面目奠定了基础。十五年后的今
当我被任命为班长上台发言时,我一眼看见人群中那个落寞的女生。她也感觉到我在看她,对我粲然一笑。她就是袁媛。莫名的亲近感,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一个周末,我们几个女生强拉着袁媛去步行街玩。逛了一会儿,大家都饿了,我付钱给自己和袁媛各买了一份关东煮,其他女生非要我请所有人。我无奈掏兜,没想到袁媛竟掏出钱来塞给我,说她不需要谁请客。说完,把我手里的两份关东煮推开,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很尴尬,她怎么对我随意
当今,在各方面有识之士十分重视开发利用本区域文化资源,以此推动民族精神张扬,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贵州历史文化,改变贵州人
窗外,春风瑟瑟的刮着,办公室内细碎的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回想起去年国培学习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收获,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新一轮国培学习又开始了,同仁们认真的轻击键盘,一时
这一组短文出自敦煌博物馆几位年轻研究者之手。在博大精深的敦煌学世界里,他们名不见经传,研究和著述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感情炽烈,资料鲜活,论断也比较谨慎,敦煌历史、遗存及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竞争
大型直齿锥齿轮多采用仿形法加工,由于齿形误差的影响,直齿锥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出现运动不平稳现象。笔者利用Inventor三维软件,建立直齿锥齿轮和等基圆锥齿轮三维模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