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状况和背景
为了加大西藏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党中央、国务院于1984年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战略决策。
我校是2002年秋季接受教育援藏任务,开始招收西藏学生在高中部插班就读,自此每年都有大量的西藏插班生来我校就读。
二、理论依据
1、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相对于内地学生,西藏学生更加封闭自己,因此如果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话,必将能和西藏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情、甚至真挚的朋友情,此举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从我校西藏班学生学习外语的情况来看,他们从西藏或四川地区送到我校培养,因此,它们根本就没有内地学生所有的就业压力,换言之,内地学生学习过程中还有“工具性动机”驱使它们学习英语,然而西藏学生连最起码的“工具性动机”都消失了。另外,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掌握英语对他们实实在在的用处。
三、面临的难题
西藏学生是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有着其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学生还存在诸多学习困难,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与内地同年级同层次的学生相比,藏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究其原因,一是西藏本身的基础教育较为薄弱,二是藏族学生进入内地后,绝大部分小学以藏语为教学用语,要重新适应一种新教学用语,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学业的进步。三是内地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针对内地藏族学生的各科教材,同时西藏学生都是作为插班生安排在各个班,平均每个班6个人。所以要求老师既要考虑西藏学生的教学,又要兼顾汉族学生。并且绝大多数内地西藏班也没有针对性地选用或自编适合藏族学生的教材,缺乏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大,信心不足。
如何尽最大可能实现对西藏学生的有效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难题。值得我们重点探索和专项研究。
四、应对难题的策略探究:
1、激发学生的动机。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机。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如“设疑:西藏的哪些建设还急需人才?”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取向,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现行高中英语牛津版的教材信息量大,知识容量多,覆盖面广,而藏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所以在西藏班的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需要考虑到教师传输的信息量和接受者的输入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务必要正确运用积极评价,即表扬、赞扬和奖励等,消极评价,即责备、批评和惩罚等,以及中性评价,即比较公正、合理,既包括积极评价又包括消极评价的评价。一般说来,正强化要比负强化更具有激励作用,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于西藏班的同学还应科学地把握评价的标准,充分地注意学生的民族特性。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说:“教师的教育效果取决于师生交往的质量。”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有重大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民主、平等、和谐。上课经常根据西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层次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问题。下课和他们多交流,上课的内容是否能做到80%听懂,听课时候有什么困难。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在质和量上把关。并在闲暇之余,关心他们的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愿意倾吐自己的心声。
3、鼓励进步
与内地学生不同,西藏生长期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学习上的成绩与进步得不到家长的鼓励,退步也得不到家里人的安慰和督促。而对于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鼓励与互相之间的学习是在学习上非常重要的促进手段。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时候,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同学向取得进步的同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取得进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该同学的朋友圈子中也造成了互相学习,甚至互相竞争的良性循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是很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方法。因为西藏学生都很团结,学习进步的学生在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老师的表扬和周围同学的肯定后,往往会带动身边的同学,并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周围的同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我与西藏生罗布晚自习期间进行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上课听不懂,易走神,还不记笔记。
了解这些后,对这个藏生又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他自卑,另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刚来芜湖不久,对新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还不能马上适应,对汉语即语文课的掌握尚存问题,再要把汉语转换成英语就更难。另外罗布整个人消瘦没精神。看到这些,我给他提出了改变方案:
*加强身体煅炼,并和学校西藏班管理小组协调,经常为西藏学生变换菜色,尽量符合他们的胃口。
*看到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提出改进要求,罗布调整心情使自己阳光起来,看到他想学好的态度,及时鼓励了几句,要求他每天早读课下课,把新词大声读给我听:并制定汉族学生帮助其整理好高一英语必修一二的笔记,下周检查,及时肯定,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到了第三星期他从精神到表情都有改变同时到了定期检查笔记本的时候,看他认真多了于是评语级别给了更多启发性的评价。之后在我上晚自习时帮他把语法专练上的题先从整体上概括,然后让他立刻做,不懂就用相似的题归纳,然后再演绎。
到了谈话后的第六个星期他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这位西藏学生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30分左右上升为58分,虽不理想但我及时谈话使他信心又一次倍增,效果很好,期中考试终于达到全班平均水平。这个西藏学生的改变过程使我对西藏生英语教育产生了新的解决办法:即改变西藏学生学习的四个步骤: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分析问题,及时肯定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再肯定再要求解决问题。
五、实施成效:
上述策略探讨了适合我国内地高中西藏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西藏生的学习动机,强调了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了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语言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策略实施第一学期下来,经过西藏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成绩如下:

六、结论:
语言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习得过程,它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何巧妙的运用情感和动机因素针对特殊学困群体采取特色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将不同阶段的目标贯穿各个教学活动,等等,相信所有这些问题,会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翊.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南京高师学报
3、王琦.外语学习课堂焦虑与课堂气氛的相关研究及其教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