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状况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人营养状况改变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

纳入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52例,女44岁;年龄72~94岁[(78.7±9.5)岁],均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26例)、潜在营养不良组(32例)和营养不良组(38例),研究各组MNA评分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将所有患者分为低隐性失血组(51例)和高隐性失血组(45例),分析高隐性失血与MNA评分和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术前MNA评分与血清学指标所反映的营养评价结果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淋巴细胞百分比(TLP)在营养不良的检测效能上要优于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和血红蛋白(Hb);营养不良患者PFNA术后会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共45例患者发生高隐性失血,各组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隐性失血组术前ALB、PA、TRA、TLP和Hb评估的隐性失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隐性失血组;高隐性失血组术后血清学指标评估的隐性失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隐性失血组,较术前也明显升高。高隐性失血与术前MNA评分、ALB、PA、TRA、TLP和Hb显著相关(r= 0.495,0.480,0.471,0.502,0.367和0.309,P<0.05)。

结论

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高隐性失血发生率均随营养状况的恶化而逐渐升高;MNA和血清学指标(ALB、PA、TRA、TLP和Hb)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判断高隐性失血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重新认识Garden分型并为不同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 2014年8月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Ⅰ型23例,Ⅱ型30例,Ⅲ型42例,Ⅳ型55例。术前行双侧股骨近端螺旋CT扫描,通过Mimics 10.01阈值选定、区域增长、镜像配准等功能生成股骨近端三维模型,测量不同类型骨折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进行统计学
期刊
目的评价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8~54岁[(39.2±10.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9例,高处坠落伤9例,挤压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均为3 h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3±8.1)分。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13例。入院后及时给予
期刊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辅助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5月— 2013年7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2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术中辅助复位(11例),B组术中应用斯氏针牵引及撬拨辅助复位(1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跟骨外侧接骨板固定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Böhler角、Gissa
期刊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雌激素受体(E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方法4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组(20只)与对照组(20只)。SCI组在T10~12节段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用解剖刀锐性横断下胸髓;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入路处理Tile B型和C型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09年7月— 2014年7月收治19例Tile B型和C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5~66岁,平均5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10.3个月。根据Tile分型方法,B2型5例,B3型5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2例;4例B型和2例C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77例,其中男79例,女98例;年龄61~90岁,平均72.2岁。骨折类型:转子间骨折109例,股骨颈骨折68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60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97例,20例无其他合并症。行闭合或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0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半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植骨治疗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 2014年9月收治的股骨或胫腓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18例,均行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9例在骨搬移后行自体髂骨植骨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骨愈合指数(BHI)评估新生骨的骨化情况,采用Pal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5个月。均愈合良好及感染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