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师生互动的新模式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浙江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辩论式教学这一师生互动新模式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以及需要尚需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可以为兄弟院校师生互动模式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研讨、交流,不断完善这一新模式,提高我国本科教学效果。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师生互动;财政学专业
  作者简介:赵海利(1968-),女,河北唐山人,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钟晓敏(1963-),男,浙江平湖人,浙江财经学院副校长,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财政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043-02
  
  “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辩真伪、论是非、究真理。将辩论应用于教学,通过典型辩题的正反辩论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效地增进了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浙江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列入国家特色专业,“财政学”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财政学专业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的特色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师生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专业的核心课程“财政学”、“公共支出分析”、“公债经济学”、“财税理论与专题”自2004年開始逐步引入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不断改进,辩论式教学的范围由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辩论方式由课堂扩展到课外,辩论主题从热点焦点问题扩展到财政领域的普遍问题,深受学生喜爱,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构建了师生互动的新模式。
  一、财政学专业课程辩论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辩论式教学最早开始于班级规模较小的研究生教育,随着本科教学班级的缩小,目前也被广泛用于财政学本科专业的教学之中,从其发展历程看,经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4年~2005年)
  这一阶段的辩论式教学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之中。因为辩论式教学适用于小班教学,2004年前浙江财经学院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加之教学资源不足,“大班”成为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2004年9月,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入学,研究生的班级规模符合辩论式教学的要求,钟晓敏老师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研究生“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高等教育收费是否合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公共支出的规模问题”,通过辩论方式寻求解答,这些辩题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一次辩论,辩论小组常常要在课下花费2周左右的时间查阅资料、集体探讨、请教专业教师,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得以明显提高,后续的研究生课程“公债经济学”、“公共支出分析”、“财税理论专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2.初步发展阶段(2006年~2008年)
  这一阶段的辩论式教学扩展到本科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由于财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上课班级相对来讲较小,辩论式教学主要在财政专业学生进行。2006年9月,财政学本科学生的“财政学”、“公共支出分析”中原本采用案例教学的部分案例,经过改造之后变成了学生们课题辩论的话题。
  3.巩固和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这一阶段对原有辩论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并给出完善意见。如:在课堂辩题的选择上,有些老师存在过于宽泛的倾向,通过教研活动,提出课堂辩题选取的三大原则。
  (1)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原则,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作为辩题,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反映学生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课程的信心。
  (3)反映社会经济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原则。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等特征,它是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如何深入了解产生热点问题的诸多因素及来龙去脉、发展趋势,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以及如何借助财政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实现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重要途径。如针对高房价,我们选择“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房价”辩题,针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刺激需求的做法,我们选择“政府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利弊”等辩题。
  此外,对辩论的组织方式上,通常辩论小组安排一名比较优秀的成员准备发言,“搭便车”现象严重。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言成员不由小组指定,而是由教师随机指定,该同学的表现就决定了整个小组的辩论成绩。
  再如:教师发现课堂的辩论没有尽兴,辩论延伸到课下,老师通过博客将辩论延伸,这一扩展不是简单的辩论时间延长,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后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因为这种辩论无论从辩论深度还是从辩论的广度上均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辩论式教学的实施成效
  经过6年的探索和发展,辩论式教学方式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一教学方式也收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取得的成效主要在四个方面。
  1.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每一次辩论前,学生都必须准备大量的必备材料。此外,学生在对辩题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事实独自进行分析和判断时,每个人都得反复推敲判断的依据是否妥当。有时会发现自己对作判断所必需的事实依据把握不准,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不够充分;在与同学的讨论中,通过倾听别人的论述也会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发现自己逻辑推理中存在的矛盾。在独立思考或集体探讨中,学生逐步提炼自己的思路。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辩论式教学实施6年来,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申请各类课题的热情以及质量都明显增加。今年大学生挑战杯的申请,2009财政班参与率达到了70%,很多学生从暑假开始就讨论选题,查阅相关资料,一个研究的文献综述近3万字。而且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课题立项数也一直处于学校的前茅。
  2.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因为辩论要求学生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充分及表达是否恰当、思维是否缜密、语言是否流畅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通过辩论,学生对论文撰写有了更深的认识,由原来关注字数、格式等形式问题,转为关注论文质量,会更加关注:材料是否足以支持所有立论;论证是否深刻;材料搜集是否充足。以学生的小论文为例,辩论后同辩论前相比,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辩论的各项准备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互助互学,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现在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少合作的机会。辩论的准备过程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机会。经过辩论后,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学生感慨,这种辩论越多,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和老师的交流也更深入。
  4.激发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经济学的最大魅力在于经世济用,将书本上的经济学和现实的经济学结合起来,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辩论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能力。辩论既是对学生相关问题所涉及理论的综合检验,更是对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检验。
  三、辩论式教学尚需改进的地方
  尽管辩论式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学生的座谈,我们也发现在一些方面需要继续完善。
  1.辩论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辩论过程,教师需要的更多是在旁边耐心地、静静地守望:用心分析、观察每个学生是从什么角度观察问题;他们如何将这些事实建立起联系又是如何作出判断的;怎样通过自主探索和反思以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争辩发生变化的;又是如何以“争辩”为媒介深化对自己以及对他人认识的。但是,教师在这种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探索适宜的介入方式,在辩论过程中给予适时指导、评判。
  2.辩论的组织形式
  如何在相对人数较多的班级提高辩论效果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除自己专业学生的班级规模较小外,其他专业学生的财政学相关课程的班容量都非常大,常常达到100多人,有的甚至达到170人,目前我们拟尝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弥补这一缺陷,但这一新模式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需要尽快将其付诸实践。
  3.辩论效果的巩固
  辩论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益,特别是督促未参加辩论同学认真倾听辩论,检查每个同学参加辩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我们拟尝试让每个同学在辩论后撰写小论文对辩论给予评价,利用辩手那里得到的资料,了解双方的立论并紧密关注辩手的临场反应,并据此给出自己的评价。
  4.教学管理问题
  组织辩论对老师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辩论前需要老师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指导,辩论中对各种情况要给予充分的准备,辩论后还要给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中肯意见。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利用辩论式教学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总之,只要不断尝试,不断反思,这一教学模式一定会不断完善,和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曙光,张静. 法律教学中“案例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金燕. 辩论式教学方法及架构初探[J]. 素质教育论坛,2008,(12).
  [3]骆军. 关于辩论式教学在政治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 教学月刊,2008,(1).
   (责任编辑:王祝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现阶段开展生态型服务可能遇到的困境,并从服务环境、服务内容和服务队伍几方面出发,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生态学;生态型服务  作者简介:彭凌云(1983-),男,重庆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刘全飞(1984-),男,四川邻水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四川成都611741)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虽然是20世纪的教育家,但其教育理论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他认为,教师要早日实现专业化,应该要接受正规的职前教育、有较强的教师素养和牢固的终身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素养;职前教育;职后教育   作者简介:何丽娟(1986-),女,福建宁德人,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本科生;艾述华(1971-),男,福建建宁人,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副教授。(福建三明3650
期刊
摘要:分析了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和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的双主线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并进一步对具体的实践环节、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双主线结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马巧梅(1969-),女,山西晋中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杨秋翔(1
期刊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学校合作成功的典范,各国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研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德国的国情及其教育体制现状,使之更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国情。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姜涛(1981-),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期刊
摘要:台湾地区的《师资培育法》自1994年出台后,将台湾地区原有的“一元、封闭、公费、包分配”的教师培养体制转向了“多元、开放、自费为主,公费为辅,自由择业”,对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推进了台湾地区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进程,转变了教师教育模式,而且将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到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师资培育法;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模式;台湾  
期刊
摘要: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从民族团结教育、内地特色文化、育人战略思想、课程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办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摘要:从现代教育中心视角,针对高校教师传统培训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运用教育传播理论,构建由教育信息资源、教育媒体、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者组成的信息化自主学习系统,并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促进学习的发生,提高培训质量。  關键词:高校教师培训模式;教育传播;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李萌(1975-),男,湖南衡阳
期刊
摘要:在食品学科实验教学中应用物理仿真与虚拟仿真技术,是促进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了解食品加工工厂全貌,提高学生设计新产品、改进加工工艺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实践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理仿真;虚拟仿真;食品加工;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姜怀玺(1956-),男,北京人,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实验师,工程师;仝其根(1962-),男,山东阳谷人,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102
期刊
摘要: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一体化是创业技术的学习、储备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产生并储备创新创业技术,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工程一线、服务一线的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由教务和就业指导部门共同组织与管理,由老师负责具体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授课、讲座、交流等模式,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计划,并结合老师的指导能力及学生对创业技术的需求等情况使用,可通过创业大赛等激励师生实施一体化。  
期刊
摘要:我国MBA教育的市场竞争迫使培养院校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明确MBA培养的市场定位首当其冲,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对于第五批以后的院校而言,需求区域性、特色服务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MBA;市场定位;品牌;特色  作者简介:罗国亮(1965-),男,江西丰城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教学部主任,副教授;闫庆友(1963-),男,山东聊城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學院副院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