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现阶段开展生态型服务可能遇到的困境,并从服务环境、服务内容和服务队伍几方面出发,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生态学;生态型服务
  作者简介:彭凌云(1983-),男,重庆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刘全飞(1984-),男,四川邻水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四川 成都 61174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200-02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前沿学科,其中蕴涵的生态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促进了多种学科的发展与更新。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信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和社会,自然离不开生态学理论的支撑,通过对生态理论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使其服务向科学性、高效性和时代性的方面发展。文章通过合理地引进生态学理论,解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生态现象,研究服务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及其关联性,对保持服务的生态平衡、实现服务环境与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基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形势,在总结学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广大读者的生态型服务体系,既完善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生态理论,又拓展了生态学的应用领域,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找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在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探讨适用于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措施和办法,对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提出背景
  1.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因素,致使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同落后的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矛盾凸显。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读者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高校图书馆现有服务的能力及水平很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高等院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应融入生态化趋势,按照生态发展战略的要求转变服务观念、科学设置服务目标、合理安排服务内容等,把服务与其生存环境一体化,最终实现服务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逐步走向服务生态化,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为学校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2.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作为社会教育、文化体系中的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日益多元化的读者需求和期望。广大的师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也是其发展与进步的动力,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正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种种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力量和价值,起到维护和保持高校图书馆与读者、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平衡、稳定与和谐。
  3.生态文明的时代象征
  我们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人类文明模式,具体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种文明形式。然而,我们需要的物质文明是和生态文明密切相连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更是如此。[1]随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以及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明形式由此应运而生。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良性发展的基石,它们是否具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理念、是否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参照的方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型服务作为服务的一种新视角,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也赋予了图书馆服务的新内涵,这要求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自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走科学发展之路。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就是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不断提高生态服务水平,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平等服务观念强有力的指导下,主张图书馆与读者及自然之间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平衡。
  二、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困境
  1.服务环境不乐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高等院校的加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更新,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明显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
  服务环境是作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系统而存在,并对服务的相关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然而,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没能妥善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服务对环境的影响是逐步的、渐进的和长远的,而环境对服务发展的影响却是快速的、即时的,甚至是致命的。部分领导没有充分考虑到服务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追求短期的服务指标、达到立竿见影的服务效果,导致各种负面影响的不断积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环境便会对服务产生冲击和制约,致使服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服务观念缺位
  加强观念认识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型服务的意识还未能在业内形成,部分图书馆领导及职工对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技术、流程及模式等方面缺乏认知,对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充分,主要体现为:单方面重视技术、设备的投入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忽视图书馆与环境、读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生态规律,虽已着手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但与读者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需求依然存在相当距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只顾当前环境和现实情况,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动态思考不足,没有给未来生态型服务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条件。
  3.服务不符合生态规律
  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平衡原理,所谓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彼此协调、相互适合的状态。[2]而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开展服务工作中未能达到应有的平衡,主要表现为:服务与高等院校学科及专业发展不平衡,不能很好地满足部分专业读者的需求;服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平衡,没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全面服务与特色服务不平衡,一味地追求多元、全面化的服务目标,没有充分体现自身服务的优势;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与开发利用效益之间不平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累积起来的服务资源,没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读者享有的服务资源及空间不平衡,表面上图书馆丰富了服务资源,也扩大了服务空间,实际上随着高校读者人数的成倍增加,人均享有的服务资源及空间反而下降。
  三、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策略
  1.服务环境
  有学者指出:“图书馆系统的生态环境就是内部生态环境和外部生态环境矛盾的统一体”。[3]本文根据图书馆系统的内部生态环境中的相关理论,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方面。
  (1)规划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全局性,要体现一种平衡、和谐的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馆舍建设、书库布局、道路布置、景观绿化、建筑雕塑等方面,尤其在建筑设计上,要达到整体协调、功能齐备、设施先进、使用方便、材料环保、高雅大气、通风透光等效果,能充分展现天人合一的生态规律。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通过地域特色来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服务。
  (2)人文方面。良好的图书馆生态服务更应注重培养和谐的生态人文,在全馆形成浓厚的生态氛围,具体体现在:注意保持书库、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通过营造环境优雅、充满育人气息的服务氛围,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强调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与读者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的关系,通过图书馆领导和职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形象,用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等一系列无形的精神文化影响广大读者。
  2.服务内容
  (1)服务的多样化。多样化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多种服务形式组成的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从图书馆服务系统来看,要保证服务发展的稳定与平衡,就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维持服务的多样化和多层次,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服务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多样化的模式和多元化的结构基础上,才能经受得住外界的打击。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广大的读者开展流通及阅览服务、用户教育服务、网上导读服务、书刊推荐服务、新书通报服务、书目和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其次,应该对科研型读者开展参考咨询服务、专题服务、跟踪服务、课题查新、项目申报、学科导航等针对性较强的服务。
  (2)服务的演化。演化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生态系统研究的指导原则之一,因为图书馆的服务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它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使得服务生态系统不断地演化,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基于演化的视角去审视服务工作,以期维持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生态型服务要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比如服务内容的科学化与特色化。
  (3)服务的共生。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主要利益关联者为图书馆和读者,两者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共生,因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得到了读者的利用,而读者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使得图书馆的价值被认可,两者共同实现了自身的目标和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遵循和谐共生的原理,按照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积极合作的规律去分析、认识和管理服务中的各种活动与现象。此外,高校图书馆要扩大服务的开放程度,加强与主管机构沟通,积极与外界优秀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总之,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平稳运转应该以服务的多样为前提、以服务的演化为动力、以服务的共生为目标。
  3.服务队伍
  高校图书馆的职工是服务的实现者,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意识和水平,决定着将来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地推动服务向前,实现人与服务的生态和谐、永续发展,以下主要从职工队伍的认知—情感—能力的顺序展开。
  认知过程是人了解客观事物时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4]生态型服务的认知是对图书馆服务系统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因子的客观认识,是关乎服务生态的基本常识。在生态服务体系中,生态服务认知以其对服务生态环境的认识、对服务因子的直观反映,为生态服务的情感提供现实的素材和依据,使生态服务情感有了现实的依托和基石。同时它又为生态服务能力提供指南和方向,促使生态服务能力朝着服务环境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由此可见,生态服务认知是整个生态服务体系的基础所在,图书馆职工进行生态服务活动时,首先应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生态服务情感是在生态服务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生态服务认知的深化和发展,是生态服务能力形成的催化剂。通过生态服务的情感,可以将外在的客观环境与内在的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积极影响生态服务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共同促进生态服务能力的产生。通过情感体验转化为职工的生态认知,培育起图书馆职工热爱工作,与自然、读者和谐相处的生态情感,形成职工生态文明的行为能力,提高职工的生态服务素养。
  能力是指影响行为效率和保证行为顺利进行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5]生态服务能力是对生态服务相关知识的吸收、消化、运用和发展的能力,它是生态服务的落脚点,是对认知学习和情感体验阶段的发展。认知的多少以及情感的丰富程度都是生态服务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础。对图书馆职工进行生态服务知识的教育,努力培养职工的生态服务情感,使职工形成生态服务的行为能力,并将这种能力服务作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是高校图书馆理应担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学明.生态文明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杨在原.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J].理论探索,2001,(2).
  [3]张四新.论图书馆系统的生态环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4]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戴健林.吴江霖心理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在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学生干部执行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提高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  作者简介:田育进(1982-),男,广东普宁人,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助教。(广东东莞523808)黄龙银(1984-),女,广东茂名人,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
期刊
摘要: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学习观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通过探讨认为建构主义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刘少姗(1987-),女,陕西安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郑艾萍(1962-),女,陕西三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陕西杨凌712100)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新的办学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专业培养计划往往沿用母体学校的模式,不符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为了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发展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独立学院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总体思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的确定,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并对培养计划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培养计划;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张辉(19
期刊
摘要: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通信类工科院校的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光纤通信”课程实践过程中,针对目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足,对光纤通信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有机地结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部分的内容,并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光纤通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钱胜(1976-
期刊
摘要:军事词汇教学是保证军事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军事英语词汇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探讨了四种军事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即通过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通过形意结合法讲解词汇的意义、根据语义场理论对单词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上下文语境促进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以此来提高学员运用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军事英语;词汇教学;语义场理论  作者简介:张丽平(1976-),女,广西平乐人,中国人民解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化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途径。提出了要大力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点,注重方法训练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科学方法;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谢鸿全(1974-),男,四川南充人,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教授;董发勤(1963-),男,陕西扶风人,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学习中最受重视的语言要素。词汇记忆的有效性取决于词汇加工的深度。在众多的记忆策略中,联想是加深记忆、促进词汇储存和提取的有效途径。以形态联想为突破口,从倒排联想、字母添加联想、字母换元联想、反序联想、词组分类联想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形态联想,促进词汇学习。  关键词:联想;词汇;形态  作者简介:薛慧洁(1989-),女,浙江瑞安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本科
期刊
摘要:结合河南理工大学12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生态类课程设置的变化历程以及2010级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提出了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依据课程性质分类打包成子类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组成子类课题的教学团队,自由申报校级或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以此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为中心,在完成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同时,明确团队的科研方向,达到教学
期刊
摘要:话语的民主性、思想的自由性和行为的交互性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公共领域本身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对人的发展上,它不仅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民主的价值观和开放的学习观。在教育活动中建构公共领域关键在于转变课堂的话语形态、教学形式和交流媒介。  关键词:公共领域;话语民主;交往行为;教育  作者简介:宋伊琳(1981-),女,回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助教;王娟(19
期刊
摘要:以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选课态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选修课开设、教学管理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选修课;选课态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裴长安(1981-),男,甘肃静宁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新疆石河子832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