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山区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指出了我国西部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西部山区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小学生中华文化基础的主渠道,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语文教育客观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对西部山区小学教育作一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教育,逐步加深爱祖国、爱民族、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大纲的这些要求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笔者认为,语文课绝非仅仅是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解释几个生字生词那样简单。语文课本质上是利用语言这一工具传递文明、承继文化、激扬情感、升华心灵、增强审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课堂中得到文明的浸染、情感的陶冶和美感的升华,从而真正理解生命的美丽和文明的魅力。至于对词和字句的理解则应贯穿于平常的读写过程中。现有的僵硬呆板的语文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偏离了这一主旨,抛弃了语文的灵魂,把语文教育变成了八股说教。
  
  二、当前西部山区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在西部山区,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语文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西部山区条件艰苦,很少有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山区里任教。现有教师差不多都是中师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十分欠缺,所受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也尚不够系统完备。而限于学校条件,所谓继续教育基本上形同虚设,再加之上课任务繁重,下课后又要忙于田间劳作,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教研,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和学校水平高低的评价还完全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这也在客观上使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从而使整个语文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社会一再呼吁的素质教育仍然只是纸上谈兵。
  2.教学方式滞后
  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众多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至今沿用的仍然是流行了几十年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分解为字、词、句、段、篇等基本知识点,解释生字(词),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这三步曲进行教学。然后,“监督”学生拼命地抄写和背诵。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手段,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用心体会蕴藏在优美文章里的情愫和美感。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引导、情感的培育、文明的熏染、审美的过程都成了空中楼阁。长此以往,把一个个性情开朗、活波天真的阳光少年变成了暮气沉沉、木讷呆板的考试工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3.教学资源匮乏
  山区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及一些城镇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当东中部地区语文教育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多元化、系统化、立体化时,西部山区很多小学却由于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紧缺,连维修校舍和添置桌凳都很困难,至于增添教学用品,购置现代教学器材则几乎是一种奢望。有人戏称语文老师上课是典型的“三一”式:即一块黑板、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而学校设备则是“三无”式:学校无图书馆、班级无图书角、学生无课外书。除了教室后面墙上的“学习园地”上学生们用笔抄写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豆腐块儿外,你很难感受到一个学校应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一天到晚除了学校那短暂而枯燥的一两节语文课外,其余时间便是在家玩耍或和家人一起进行农务劳作,语文课外资源完全处于“原生态”。
  
  三、切实加强语文教育的对策
  
  对于西部山区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师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一个“考”字转,培养的是僵化的工具。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则立足于它的长期效应,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取舍。它要培养的是有理想、知文明、守信念、懂情爱、会审美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心智的公民。教学对象则面向全体学生,着重于提高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在教学中强调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突出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而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转变对学校和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再以升学率和简单的分数作为考核教学好坏的主要标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成绩评定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传统的只据考分定好坏的评价方法,既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也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评方法应该多样化,要跳出一张试卷的圈子。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考评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结合:(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量化评价,又要对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进行质的鉴定。(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考试结果的静态评价,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积累的动态评价,从成绩考评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3.加大教育投入,添置教学设施。
  适当加大对山区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发挥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在国家财政增长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对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应在政策层面上加大灵活性,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购买必需的教学资料、教学设备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建立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设立班级图书角。
  4.多管齐下,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
  具体说,首先应加大对现有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支持力度,所有教师必须定期到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进修、观摩教学,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应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自觉到西部山区任教,尤其是本地走出去的大学生,实现一线教师的及时更新换代,为西部小学教育输入新鲜血液;再次,应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促使广大一线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加强教研,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应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一些措施,派城里的教师下乡支教,安排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上好示范课,安排山区教师到城市学校听课学习进修,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如镜.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现代教育,2007.1.
  [2]刘玉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甘肃教育,2006.10.
  [3]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人民教育,2001.6.
其他文献
忘了在哪一年哪一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语言应注意如下八戒: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二戒颠三倒四,文理不通;三戒满口术语,故作高深;四戒滥用辞藻,华而不实;五戒不懂装懂,模棱两可;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八戒陈词滥调,冷饭重炒。我想,这教师语言八戒尤其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语文学科的属性特殊,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语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    1.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克服片面性。目标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读,通过指导感情朗读、比较揣摩、联系生活体验、内外结合等方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  关键词:语感 指导诵读 内外结合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指导诵读    美学老人朱光潜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吃透“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吃透两头,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一、通读感知——“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摘要: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二、投其所好;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与大师对话 内在魅力 投其所好 激发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写得如何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写字教学的意义在于“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就是用字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用字来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用字使学生获得审美观点,用字来增强学生的健康体魄。    一、写好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