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的语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908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了在哪一年哪一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语言应注意如下八戒: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二戒颠三倒四,文理不通;三戒满口术语,故作高深;四戒滥用辞藻,华而不实;五戒不懂装懂,模棱两可;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八戒陈词滥调,冷饭重炒。我想,这教师语言八戒尤其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语文学科的属性特殊,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语文教师生动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
  在此,我也想谈谈语文教师的语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得体、富有启发性,而且要美并富有诗意。这个语言美不仅包括授课时的口头语言,而且包括批改作文、周记时的评语,即书面语言。
  平时,不管是授课还是写评语,我都努力追求语言的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青春畅谈”这个话题,因为时间紧,我就把它改为习作题,布置学生写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并告诉他们可以抒写青春的烦恼、困惑;抒写青春的冲动、叛逆;抒写青春的热情、活力;抒写青春的精彩、干劲……因为学生们都处在青春健美、春花烂漫的季节,这次作文大部分都写得不错。但真正能给我耳目一新的,是一个(3)班的女孩,她抒写的是青春的叛逆、青春的冲动。
  她在文中写道:“正值年少懵懂的年龄,不懂什么叫喜欢,但我在初一时却偏偏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年少的爱情是走过樱花树时,兜头洒下来的雨水和花瓣,带着隐隐的香气,令人迷醉,但实际上嗅到的不过是一阵不曾停留的香,很快便随风而逝……”
  看完这篇仍带有香气的文章,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她对我的信任,感动于她愿敞开胸怀向我倾诉她的隐私。经过一阵思虑,我认为,只有美的评语才配得上这篇美的文章,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我终于找到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它给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醉人的香》——好美的题目,读罢全文,我也仿佛闻到了一股醉人的香!全文内容正如标题一样美:美在它有散文般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美在有真情实感,美在写出了每个人处在青春时期那颗“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心……
  当第二次的习作再次收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孩在我的评语后面写上这样一行字:老师,你给我的评语写得真美,你是我读书以来评语写得最美的老师。
  看了这行字,谁能不感动呢?
  无独有偶,当我布置第六单元的习作《月光下的遐想》时,一个(4)班的女孩也这样抒写她在月下的遐想:此时的我跟苏轼、李白一样,也是一个人,但我的身边没有酒,所以我还没有醉……我渴望自己也能当一回公主,不必太富有,却渴望在每一个月夜,两个人能开开心心地一起看着月光,说着知心话语,那怕最终的结局像梁、祝那样,也要双双化蝶,一生厮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晚的月亮,你见证了梁、祝双双化蝶的哪一刻吗……
  不可否认,这是一篇文笔流畅,意境优美的文章。人美,景美,情美,故事更美。看完全文,我也被陶醉了,有一种如痴如醉、亦真亦幻的感觉。我或许是受到感染,真情自然流诸笔端,稍加润色,我写下如下评语:梁、祝爱情固然浪漫、美丽,但太凄太悲,太幽太怨……双双化蝶,也只是有情人难成眷属而又渴望厮守一生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你的爱情理想或许不希望像梁、祝爱情一样凄美、感人,只希望能“开开心心地一起看着月光”,其实有这一份愿望并不为过,只是现实生活始终是现实的,这就正如苏轼所说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有个男生,也曾在周记中向我坦陈:“我总喜欢翻阅一些谈论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杂志,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还常常落泪、伤心。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就是忍不住掉泪,或许它们都太珍贵,而现实中又难于发生。我承认,我曾暗恋过某个女生,在晚上会想入非非……老师,我是一个bad boy吗?”
  我很佩服这位男生,佩服他的坦诚,佩服他的勇气,但我更感动于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你因感动而落泪,证明你是个有爱心、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怎能说是坏男孩呢?德国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我在读高中时也曾暗恋过一个邻桌的帅气男生,但我却能理智地克制自己,把这份美好的感情深藏心底,权且把它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但多年之后,当我再次遇到他时,却发现他并不属于自己理想中的人生伴侣。为什么?因为年轻时看一个人会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而长大后则多了几份理性的智慧。
  过后,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办公室,有些腼腆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记住的。”
  记得在讲授《论语》十则时,当我告诉学生《论语》主要讲的是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和做人应有的修养,即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做一个具有人格修养的人。突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怎样的人才算有人格修养?”我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这样回答学生:“有人格修养的人,不但学识渊博,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他博古通今,谈吐幽默,妙语连珠,而且在你需要他的时候,总能给你带来一份从容,一份淡定,一份鼓励,一份自信,一份温暖,一份快乐……一句话,他是个可敬可亲和值得你去信赖的人。”从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判断,我的回答算给了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我想这段还算美的语言或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过努力,我认为我的语言还算像一个语文教师讲的话,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己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鱼和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际授课中,很多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阻挠作用,其结果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本文从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和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借以说明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其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语文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即使重视,也只是把阅读教学局限在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
据日本《人民新报》6月5日报道,日本工人党在大坂开办党校,系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党校于5月14日开学,每月举办一期。本期为初级党校,主要学习斯大林的《辨证唯物主
一、关于阅读教学中段的训练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段训练得扎实,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篇的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段训练得不扎实,容易造成人们常说的在中年级出现的塌腰现象,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真考察了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语文教学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很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语文训练中忽视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段的训练。事实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以往的很长一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对建筑要求日益增高,节约、环保、安全、智能的建筑电气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而电气工程的施工是建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
摘要: 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断更新,要取得教学实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强调“巧问”,随机提问,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精问 巧问 生成性 思维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
摘要: 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
目的:同时测定消栓通络片中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ELSD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目的:  1.通过对黄斑水肿这一常见眼底致盲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张仁老师的异病同治法针刺综合治疗黄斑水肿临床规范化方案进行评价,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该方案是张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