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其人及其《劝学》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荀子其人及其《劝学》,内容涉及荀子的政治主张、人性论以及《劝学》名篇。着重把荀子“人性恶”理论跟《劝学》结合起来,阐述要变恶为善,就得后天学习、改造、教育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关键词]荀子;政治主张;人性论;《劝学》
  先秦诸子,名家众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荀子是先秦诸子之一,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三字经》里特别提到荀子:“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荀是荀子,杨是杨雄,文中子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因为要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荀”“询”同音),因而汉时被称为孙卿。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级人物。儒家主张“法先王”,主张效法先王,主张向尧、舜、禹学习,向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学习,学习这些先贤郡王的治国之道。而荀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后王”,主张重视后面的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学说,开了法家先河。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但他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而是融会贯通,加以发挥,形成法家的雏形。荀子赞成用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是法家的一脉,这也是他那么多弟子里头著名的都是法家的原因,诸如韩非子、李斯等,所谓名师出高徒是也。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性恶论”,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恰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伪装出来的,表面上的善掩盖了骨子里恶的事实。但他又认为经过后天的学习、改造、教育,可以变恶为善,如果不用礼法去约束,人的本性永远不会变善。我们且不讨论荀子的“人性恶”理论正确与否,只研究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赞赏的。正因为荀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于是便有了《劝学》名篇。“劝学”,顾名思义就是劝导学习,那么,荀子是如何劝导学习的呢?
  《劝学》开门见山就借君子之口道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认为学习不能停止,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用名言警句来说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着荀子一连用了几个比喻进行论证。其中,“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的比喻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以至后来衍生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被后人广泛应用。它的意思是说: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蓼蓝中提取的,而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可以理解为学生(后人)的学问是从老师(前人)那儿学来的,其结果是学生(后人)的知识比老师(前人)更丰富更渊博,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向老师学习知识,向前人学习经验,才能提升自己,才能学有所成。木头,只有“受绳”才能变得端直;刀具,只有“就砺”才能变得锋利。同样的道理,学生(后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知书达理。君子其所以能成为君子,能成为 有文化的人,能成为有涵养的人,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因为君子“日参省乎己”,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悟。看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做对了的继续坚持,做错了的立马改正,这样就能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已。”这《劝学》第一段就从学习的作用方面充分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第二段荀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诸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来表达向前人学习(借助外物),用“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来比喻向前人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好处、效果:事半而功倍。进一步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既重要又必要这个劝导学习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怎样学习,学习应持什么态度问题。荀子仍然不忘运用比喻来说事。首先他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三个比喻从正面强调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识靠积累,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来。接着又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个比喻从反面强调不注意积累导致的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成为用知识武装自己的人。再接着,荀子用“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学习贵在坚强毅力,贵在坚持不懈,贵在持之以恒,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把蚯蚓和螃蟹进行对比,蚯蚓先天条件不好,软绵绵的跟面条似的,甚至连个爪子、牙齿都没有,但是它专心致志,它努力了,它成功了,能够做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螃蟹呢,先天条件很好,有锋利的钳子,有硬硬的背壳,看起来好像坚不可摧的样子,可是它后天不努力,不奋斗,所以无所作为,甚至连居住的洞穴都是蛇和鳝的,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是因为它太浮躁了。通过对比,充分强调学习禁忌浮躁,要用心专一。
  《劝学》是一篇劝导努力学习的议论文的典范,着重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以及应抱的态度。反复阐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品德是由学习和积累而取得的。荀子善于运用比喻,以比喻代替议论、寓议论于比喻之中,从正反两方面阐明道理,通晓明白,形象生动,富于说服力,《劝学》因而成为耐人寻味的千古名篇。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其他文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要能够胜任“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就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知识量要比学生多得多才有资格教学生,因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专”、“深”,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学教研能力的不断发展;是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样的,语文教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关键是要落实到实处,物理做为自然学科,渗透环保教育义不容辞。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虽然逐渐得到了满足,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森林大面积减少、资源枯竭、沙漠化严重、物种灭绝……,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原来还相对洁净的农村现在也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幼儿园校车接送工作中,应注重幼儿园的管理理念及制度建设、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及维护体系、接送员的规范流程及细心呵护、班主任的大力配合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关键词]幼儿园;校车;安全  校车是指获得有关运营的交通许可,用于接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幼儿、中小学生的载客汽车。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与人交往必须要利用到口语交际,能自如地向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语文的口语交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圈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是当今数学教学的基本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
期刊
有人说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的确如此。因此板书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重要环节。优秀的板书体现出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情况,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感悟程度,了解学生的程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以及课文的教学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文字交流过程的集中反映,还是老师和作者、编者、学生的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要在教学改革中与时俱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1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体验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
期刊
[摘要]标题对文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标题拟得好,就能充分发挥标题的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吸引读者,还能让读者用心的阅读文章。拟好标题的要求是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能使人一看到标题就有读文欲。  [关键词]创新;自拟标题  要想写出一流的作文,先从新颖别致的标题入手。  引子  一次上作文课时,我讲评完前一次的给定标题作文《我身边的铺路石子》,就像往常一样在黑板上写下本次的习作标题及要求:请以《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炮兵信息化建设实际和未来可能发展,提出了广泛运用交互式网上教学、近现实模拟训练等先进的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模式,设想出从基础教学到能力培养最终达到素质提高的阶段式教学方法,逐步实现由传统低效的教学方式向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跨越。  [关键词]网络;模拟;炮兵;教学  军事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方式来落实。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军事教学目的的桥梁,是提高军事训练效益的保证。基于
期刊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根,。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劳的说法,可见,感恩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奉行的一条基本的道德标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和《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外,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的方案”、“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文明班级条件”等细则。建市了文明峪督岗,每天文明监督员轮流值日,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