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相应的审美能力。它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当前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对于美术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往往偏离美术的学科特点,这些“伪美术”教学导致了小学美术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艺术味。
存在问题一:教师忽视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征
美术教育虽然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但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好好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为了单纯的语数外成绩,时常是将美术课改上其他考试科目。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课前不能好好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常常是把握不准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临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而没有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了。在小学校园内,美术也成了谁都可以上的机动课,出现了很多教师兼美术课的现象。整个美术教学都忽视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主要功能,久而久之也就使美术失去了它应具备的的学科特征。
应对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培养,唤醒教学自由,还学科特点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对美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不管什么情况不可以放弃上美术课的权利,切不可使美术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学生的绘画水平而忽视学生的美术知识。在上课前,我们可以结合网上的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在以课本为蓝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科书,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名胜古迹、现代的繁华都市、美丽的自然风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观察、审美等能力,让自己的美术课尽显美术的学科特点。
存在问题二:学生失去了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演示法等都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考虑自己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常常是一味地死搬教条,死抱住教材不放。在美术课堂上,只采用讲授法,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在实际操练时,就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方法一遍一遍地临摹范画。这样的美术课堂,渐渐地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步感到厌烦,也就渐渐失去兴趣,失去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美术的课堂教学。
课标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然而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特别的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使用。而平常教学,多数教师总是以忙、来不及准备为理由,上课时就是就课本讲课本,甚至连教学挂图等也懒得用,更谈不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美术教学根本就不可能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应对策略: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巧妙施教,调动积极性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认知水平也各有千秋。由于小学生创作的水平不同于成人,他们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画画冲动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动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备受鼓舞,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生动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能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美术教学内容比较鲜明直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大胆地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将图片、电视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引入课堂,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将学生从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大量的欣赏作品配以柔和的音乐,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画面颜色鲜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及时了解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自身做起,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巧妙地设计自己的美术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还“真美术”的学科魅力,让美术成为一门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学科,让美术教学也成为小学教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存在问题一:教师忽视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征
美术教育虽然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但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好好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为了单纯的语数外成绩,时常是将美术课改上其他考试科目。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课前不能好好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常常是把握不准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临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而没有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了。在小学校园内,美术也成了谁都可以上的机动课,出现了很多教师兼美术课的现象。整个美术教学都忽视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主要功能,久而久之也就使美术失去了它应具备的的学科特征。
应对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培养,唤醒教学自由,还学科特点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对美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不管什么情况不可以放弃上美术课的权利,切不可使美术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学生的绘画水平而忽视学生的美术知识。在上课前,我们可以结合网上的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在以课本为蓝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科书,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名胜古迹、现代的繁华都市、美丽的自然风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观察、审美等能力,让自己的美术课尽显美术的学科特点。
存在问题二:学生失去了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演示法等都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考虑自己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常常是一味地死搬教条,死抱住教材不放。在美术课堂上,只采用讲授法,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在实际操练时,就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方法一遍一遍地临摹范画。这样的美术课堂,渐渐地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步感到厌烦,也就渐渐失去兴趣,失去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美术的课堂教学。
课标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然而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特别的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使用。而平常教学,多数教师总是以忙、来不及准备为理由,上课时就是就课本讲课本,甚至连教学挂图等也懒得用,更谈不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美术教学根本就不可能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应对策略: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巧妙施教,调动积极性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认知水平也各有千秋。由于小学生创作的水平不同于成人,他们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画画冲动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动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备受鼓舞,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生动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能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美术教学内容比较鲜明直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大胆地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将图片、电视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引入课堂,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将学生从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大量的欣赏作品配以柔和的音乐,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画面颜色鲜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及时了解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自身做起,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巧妙地设计自己的美术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还“真美术”的学科魅力,让美术成为一门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学科,让美术教学也成为小学教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