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非常必要加强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而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步。经过预习,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一方面检查第一步训练的结果,另一方面检查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加深练习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怎样有效地预习呢?
  首先,预习应有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文,查字典自学不懂的字词,质疑问难等等都是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加强预习方法的训练,提高预习能力。
  一、利用工具书预习
  字典是无声的教师。中年级学生已有查字典的能力了。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就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沐浴”一词不易理解,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就知其本义是“洗澡”的意思,在课文中是指“在晨光的照耀下”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词义了,不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死背,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初读时,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生词、注音,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这一项必须在课前完成。
  再次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重点语句,好句可以画出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读不懂的地方,会多看几遍,反复研读,能力强的学生可在经自己研读后能读懂的地方动笔做旁注,用1、2个词或短语写出自己读后的體验。(此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严格禁止借助参考书!)
  让学生养成标注习惯,教给学生标注的方法,可利用这些符号在书上进行标注:
  1.用①②③……标出自然段。
  2.用“‖”尝试分段。(用铅笔,以备修改)
  3.用﹙﹚标出生字新词并在课文生字上注音。
  4.在生涩的字词旁注明词义。
  5.在好词佳句下面画﹏线。(用铅笔,以免与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语句的讲解相混淆。)
  二、质疑预习,适当指点
  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从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表达、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比如,《观潮》一文时,大家争先恐后质疑,问题简单的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或相互解答。有的问题难度大,老师适当加以指点就可以解决。有同学问:“为什么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其他的日子就不可以观潮吗?”我就给同学们指点了一点: 1、地理因素,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坝”,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2、引力因素。八月十八日,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3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汹烈。所以人们看到潮来景象奇特、壮观。同时简单地画出了钱塘江口的地形图,同学们听了,看见了,一下就解疑了,从而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需要指点,凡是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向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指点;个别同学的问题就个别指点。对待学困生应特别关心,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缩小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
  三、给学生拟定提纲预习
  “预习提纲”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一个平台,要使预习不流于形式,不使学生把这预习提纲当作一种书面作业应付完成,要使预习真正起到效果,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教师在学生开始预习时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来看每一个预习问题学生的解答情况,心中做好学生预习疑难的搜集,及时将疑难在课堂中抛出,引导各组同学进行质疑。当学生集体遇到障碍时,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提高预习效果,有些课文我也采取了拟思考提纲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预习提纲精心设计,尽量做到: 1、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知识实际。2、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3、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4、要难易适当,太难或太容易都达不到预习的要求。
  另外,预习还要检查,考核。在课前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也可在课内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预习。
  课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课堂提升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提升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升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挑战性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展示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在课堂形成一定高度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既能减轻课业负担,又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自学课文就有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从长远意义来说,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他们今后继续学习或参加工作都有好处,从这个意义来说,培养孩子们的预习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 创新发展 质疑 解决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期刊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学习,终身有益。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的责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的责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得以加强,我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扩展语文自学兴趣的广度  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
期刊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磊磊对勘探队员叔叔的刨根问底,从而知晓石头像书,因为内容很丰富,有字有画,学问无穷无尽,可以告诉我们地壳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资源等等。但是,三年级学生对于石头的学问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或是谬误百出,可以说等同于一张白纸。而这篇课文中语言比较平白,描述石头的学问极其有限,对学生的自我感悟有相当大的障碍,言语素养的提升缺少有力的支撑。此时,教师作为掌握大局的
期刊
在我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几年的实践使我感到,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对学生“再造想象”培养的一些创新性尝试。所谓“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表达或条件的描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活动。学生较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