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空间感”的作用也逐步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学空间感”的创设和营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有着正向作用。为此,本文将浅析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空间感”的有效创设策略,为音乐教师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空间感;创设策略
引言:教学空间感的营造不仅在于认知层面,还在于空间层面。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學生座位布局,以此来方便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丰富音乐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坚定的学习信念。
一、合理安排课堂座位布局,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水平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而良好教学空间感的营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学氛围的影响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完善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布局,通过合理组合座位安排来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1]。同时,良好的座位布局可以方便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效落实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的“集体舞”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堂的座位布局来为学生们营造出相对自由的舞蹈展示空间,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音乐乐感和肢体律动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空间感的营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生动立体的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感的营造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还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图片、视频等生动的新媒体素材角度对音乐曲目的基调和情感内涵,使他们对音乐乐理知识有更加生动且立体的认知。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ppt等教学内容来丰富本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类别等知识的了解,以此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立体的认识,方便教师开展多维度的音乐教学[2]。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瑞士多瑙河”的“瑞士山歌”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ppt带领学生们共同学习和了解瑞士多瑙河的地理位置和对促进当地文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以此优化教学环节,方便教师打造更加立体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审美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知识往往与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实践经验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本班学生在初步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审美方式[3]。除了要让学生通过歌曲曲调、节拍以及歌词内容对歌曲进行理解以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相似生活经历和他们在经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有效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曲调的感知能力,以此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深入探究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立体、完整的审美鉴赏观念,重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核。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七彩桥”的“丝绸之路”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聆听音乐当中深情婉转的曲调的过程中感受其中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无限钦慕之情和对历史深刻的思考,以此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内容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利用生动的教学空间感培养学生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空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空间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相互分享信息收集成果以及开展合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空间的打造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课堂适应性,让他们敢于在空间环境的影响下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看法等。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的“致春天”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在小组合作空间当中自由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看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积极应用自己的歌唱技巧相互配合演唱《致春天》以此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默契程度。同时,教师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来帮助学生们进行具体的分工,以此使每个小组都能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合唱,有效创设良好的小组教学空间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空间感”的创设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乐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打造新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音乐教学空间当中感受到新奇的学习感受和强烈的认知兴趣,并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应用到合唱实践过程当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合唱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靳慧.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以《茉莉花》课堂教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8(23):189.
[2]王珏.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教学[J].科普童话,2018(46):12.
[3]周友良,方瑛.中小学音乐课堂学生本体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艺术评鉴,2018(22):120-12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空间感;创设策略
引言:教学空间感的营造不仅在于认知层面,还在于空间层面。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學生座位布局,以此来方便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丰富音乐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坚定的学习信念。
一、合理安排课堂座位布局,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水平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而良好教学空间感的营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学氛围的影响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完善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布局,通过合理组合座位安排来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1]。同时,良好的座位布局可以方便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效落实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的“集体舞”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堂的座位布局来为学生们营造出相对自由的舞蹈展示空间,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音乐乐感和肢体律动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空间感的营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生动立体的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感的营造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还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图片、视频等生动的新媒体素材角度对音乐曲目的基调和情感内涵,使他们对音乐乐理知识有更加生动且立体的认知。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ppt等教学内容来丰富本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类别等知识的了解,以此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立体的认识,方便教师开展多维度的音乐教学[2]。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瑞士多瑙河”的“瑞士山歌”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ppt带领学生们共同学习和了解瑞士多瑙河的地理位置和对促进当地文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以此优化教学环节,方便教师打造更加立体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审美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知识往往与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实践经验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本班学生在初步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审美方式[3]。除了要让学生通过歌曲曲调、节拍以及歌词内容对歌曲进行理解以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相似生活经历和他们在经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有效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曲调的感知能力,以此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深入探究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立体、完整的审美鉴赏观念,重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核。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七彩桥”的“丝绸之路”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聆听音乐当中深情婉转的曲调的过程中感受其中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无限钦慕之情和对历史深刻的思考,以此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内容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利用生动的教学空间感培养学生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空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空间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相互分享信息收集成果以及开展合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空间的打造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课堂适应性,让他们敢于在空间环境的影响下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看法等。
例如,教师在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的“致春天”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在小组合作空间当中自由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看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积极应用自己的歌唱技巧相互配合演唱《致春天》以此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默契程度。同时,教师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来帮助学生们进行具体的分工,以此使每个小组都能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合唱,有效创设良好的小组教学空间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空间感”的创设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乐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打造新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音乐教学空间当中感受到新奇的学习感受和强烈的认知兴趣,并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应用到合唱实践过程当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合唱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靳慧.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以《茉莉花》课堂教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8(23):189.
[2]王珏.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教学[J].科普童话,2018(46):12.
[3]周友良,方瑛.中小学音乐课堂学生本体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艺术评鉴,2018(2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