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美育初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年(1990~2010年)里,我国美育理论研究整体上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关于高校美育的理论研究却很少,且没有显著突破,高校美育在实践中则一直重形式、轻内容。关于高校美育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不应该拘泥于大学、课程等方面,而应转向大学生本身,以大学生自身为中心,重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不仅可以突破高校课堂美育的局限,而且也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美育现状;高校美育的意义;大学生自我美育;现实分析
  作者简介:孙冬林(1987-),男,湖北随县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广东 汕头 51506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0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在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美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高校普遍没有加强美育的意识,没有建立起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适宜制度,也没有找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融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美育的自主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对大学生自我美育进行必要的引导。加强大学生自我美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美育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也是时代发展,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之必然。对大学生自我美育的研究是高校美育的新思路、新路径,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美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我国高校美育理论、实施现状概况
  我国的美育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出现了一次热潮,与过去的几次美育研究热潮相比,这次研究热潮视野更加开阔、范围更加广泛、成果更加丰富,但高校美育却是这次研究热潮中的“冷门”。根据对中国知网文献和国家图书馆资源的统计,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学术论文数量为3126篇,专著为322部,[1]而就在中国美育研究整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美育研究却相对冷淡,同样对中国知网进行文献统计,2000~2010年,与高校美育有关的文献仅仅只有186篇,[2]而在此期间仅“美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数量就超过400篇。事实上,在我国美育研究中,纯粹有关高校美育的研究成果还很少,高校美育理论基础也相对较薄弱。
  在实践中,我国大学愈发重视通识教育,愈来愈多地增设和调整美育类课程,但对大学生选修美育类课程的学分要求低,所发挥的美育引导作用十分有限。以北京大学为例,2012年6月北京大学教务部公布的《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手册》规定,北京大学的通选课(相当于通识课)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6个基本领域,共推出通选课程305门,其中艺术与美育类课程27门,同时规定本科学生毕业时通选课应至少修满12学分,要求理工科学生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方面至少要修满4学分,至少一门艺术与美育类课程,文科学生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方面至少要修满2学分,至少一门艺术与美育类课程。由此可见,北京大学通选课总量虽多,艺术与美育类课程仅占通选课程总量的8.6%,而且对大学生选修美育类课程的硬性要求极低,仅仅只有一两门课,很难奢望这一两门课能对大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产生太多影响。
  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理应受到重视,但我国高校美育却长期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复旦大学郑素华教授认为高校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多余人”的状态,高校美育存在“名副其实、教材内容单一、学科建设和师资配备严重不足、高校美育理论研究不足、大学精神失落”等问题;[3]徐州工程学院张典兵教授则认为“高校美育研究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缺乏整合和创新,以及大学生审美形成过程研究的缺失等”;[4]笔者认为,高校美育理论研究不足、实践多流于形式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高校和大学生对美育的定位与实践存在偏差。为修正这种偏差,就要重新思考高校美育是不是必须的?如果必须,高校中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的关系如何?高校美育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开展?只有先回答这些问题,明确高校美育的使命,并根据美育的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进而提出适宜的美育方法,才能解决其“尴尬地位”问题。
  二、高校美育的定位、意义及局限性
  1.美育的概念
  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是“完整性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整性教育是塑造完满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过程中,既重视学生理性因素又要重视非理性因素的充分、协调发展的教育。”[5]蔡元培指出,“所谓美育,则不仅包括音乐、文学等,而且自然现象、名人言行、都市建设、社会文化,凡合于美学的条件而足以感人的,都包括在内。”[6]由此可知,从内容上看,美育的内涵很广泛,不仅包括艺术教育,而且包括与美有关的自然教育、社会教育等,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非理性因素”,美育的功用即用“美”来感化人,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促进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的实现。尽管关于“美育是什么”的问题在学界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不管认为美育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者是“情感教育”、“感性教育”、“灵魂教育”等等,实际上都没有脱离美育“感人”的共同点,即用“感人”的方式使人懂得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2.高校美育的定位、意义
  美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优美兴趣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蔡元培很早就在整个教育中对美育进行了定位,他说,“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7]论及美育的意义,蔡元培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8]又认为“凡虚荣心所由起,在局促于目前之利害得失,而没其高尚洁白之志趣,唯美感足以药之,美感者,使吾人游心于利害得失之外,而无论何种境遇,悉有以自娱者也”,[9]此外,“研究学理,必要有一种活泼的精神,不是学古人‘三年不窥园’的死做法能做到的,所以,本校提倡体育会、音乐会、书法研究会等,来涵养心灵”。[10]高校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在于帮助大学生“养成人格”、“培养高尚洁白之志趣”、“涵养心灵”等,因此高校要重视美育。   3.美育的特点及高校美育的局限性
  美育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点。美育的普遍性是指由于“美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决定了美育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11]而不应局限在学校、仅限于课堂,应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人对美的认识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拓展,人类探索和发现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美育也应具有多样性、发展性,故不宜将其范围定得过窄、固守成规。除此之外,人的美育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在实践中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美育还应具有实践性、生活化及长期性的特征。
  目前的高校美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而课堂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与美育的多样性、发展性和生活化等特征相冲突。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重视专业性,大学不可能为每个大学生提供面面俱到的教育,在美育方面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尽管如今的大学越来越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设置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趣味性和时代感的美育选修课,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但高校课堂美育还是由于课程教学、授课课时有限等局限性,不能完全与美育的生活化、长期性等特征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单靠学校的美育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三、大学生自我美育的概念、必要性
  高校通过课堂教学教授美育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笔者认为,高校美育改革的方向应该瞄准校外、课外,因为“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自觉的、自由的接受美育的观念和习惯”,[12]大学生自我美育正好契合了美育实践性、生活化等特征,符合大学生成长、社会化的需要。
  1.大学生自我美育的概念
  大学生的自我美育是在提高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13]大学生的自我美育是一种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有目的的自我教育活动,大学生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情况灵活开展,另一方面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监控,避免自我美育的低效率和盲目性。大学生自我美育以大学生自身的兴趣为依据和出发点,这是与智育、德育中自我教育最大的不同。另外,大学生自我美育具有教育性,落脚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这一目的,这是与一般消遣娱乐最大的区别之处,大学生自我美育应当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应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2.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必要性除了美育本身的意义外,还可以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首先,由于大学生智力发展成熟及自制力的提高,能够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美育的前提。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智力发展到成熟阶段,自控力更强,能够更独立地学习,且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更高。
  其次,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也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需要。“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符合自我成长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14]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美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个性,实现审美能力的发展成熟。大学生只有拥有了成熟的审美能力,才能不受蒙蔽,分清美丑善恶,进而趋善避恶。
  再次,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也是大学生适应和融入群体,以及社会化的需要决定的。大学生群体多是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成长背景、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群体成员间的审美能力难免存在高低之分。“群体成员在需要、动机、信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上的相似程度越高,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越强”,[15]正因为如此,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美育,尤其是向群体审美能力较强的成员“看齐”,增强群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另外,“同辈群体的交往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16]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以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实现社会化。
  最后,从长远看,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水平,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学生不仅是社会消费者队伍中的一员,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审美水平的提升及审美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社会树立崇尚美、追求美的新风尚,带动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关于大学生自我美育的现实分析
  大学生自我美育要达到预期效果,还要进行现实分析,明确目标、过程,以及其与课堂美育、校园文化活动等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自我美育的目标
  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首先要确定目标,这是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先决条件。大学生设置自我美育的目标,应由自我实现、发展自身爱好等内部动机发挥主导作用,这能促使大学生不断努力、自觉学习,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生活习惯。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为了获得学分、提高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等外部动机,也能刺激内部动机的产生。大学生最好能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有机结合起来,既满足自身兴趣,又符合学校的要求。大学生若只注重个人兴趣,脱离高校美育目标,就有自我美育随意性的风险,若只在意学校要求,比如应付考试、比赛等,则可能忽视个人兴趣爱好。因此,大学生要从高校目标和自身需求两方面出发,树立自我美育的目标。
  2.大学生自我美育的过程
  高校美育培养的是“生活的艺术家”。[17]大学生的自我美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立足于生活实践,使其兴趣、志向、乐趣等达到有机统一,真正提升艺术修养。
  首先,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要明确自身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张载认为“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论天资美恶,亦不专在勤苦,但观其趣向着心处如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明确兴趣是大学生自我美育的第一步,也是美育与智育、德育等的显著区别之一。   其次,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有必要树立崇高的志向,张载说“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王夫之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不守其志,不充其量,则人何以异于禽哉!”大学生若要通过自我美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力。如果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我美育,没有确定高远的目标,只是浅尝辄止,就会半途而废。
  最后,大学生在自我美育过程中要做到“趣勉结合”,张载重视“和乐”即兴趣的作用,认为“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同时看到“勉”的作用,及其与“和乐”的关系,“勉而后诚庄,非性也;不勉而诚庄,所谓‘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与!”故大学生在自我美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趣”、“勉”二者的统一,既要有乐趣又要勤勉,切忌只为欢乐而不肯下功夫,又要避免只知道努力而没有真正感受到快乐。既能享受乐趣又肯下功夫,才最符合大学生自我美育设计的初衷。
  3.大学生自我美育的评估
  大学生自我美育的评估问题是指大学生自我美育的效果由谁来评判,该如何评判?因为大学生自我美育的主体是大学生自己,要对最终或者阶段性的自我美育效果进行评估,毫无疑问,最具评判权的正是大学生自己,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至于该如何进行评估,为了获得更加客观的结论,应当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并找到这两种评价的差距及原因,大学生还要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另外,高校为了鼓励和刺激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可以尝试将学分制引入到大学生自我美育的评估中,高校可以通过学分授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自我美育的正面引导和管理监督,以保障大学生自我美育达到预期效果。
  4.大学生自我美育与课堂美育、校园兴趣类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等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美育与课堂美育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关系,课堂美育应尽量考虑大学生的兴趣需要,传授一定的美育理论等知识,同时为大学生自我美育提供必要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既可以是对课堂美育的巩固和补充,也可以是对课堂美育的发展,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仅靠课堂美育是不够的,大学生参与的兴趣类社团活动也是大学生自我美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相同兴趣的大学生相互切磋、学习,有益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调动大学生自我美育的积极性。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文艺晚会等,这一方面对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美育是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美育也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对大学生自我美育与课堂美育、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印证了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
  五、结语
  在美育研究逐渐降温,美育实践并无多大成效,也很少有创新的今天,一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者还需要认真总结与反思美育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实施规律。而关于高校美育的研究,需要特别突出其区别于中小学美育的鲜明特色,特别是要在高校美育实施的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美育,有利于克服高校美育长期存在的名副其实的问题,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也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尤其是要调动大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进行自我美育的紧迫感和自主性,使大学生自我美育的开展切实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晓旭,孙文娟,郭春宁.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J].美育学刊,2011,(6).
  [2][4]张典兵.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1).
  [3]郑素华.缺憾的教育——对目前中国高度教育体制中美育现状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7,(5).
  [5]庞学光.完整性教育基本框架的构建与分析[J].天津教育,
  2000,(5).
  [6][7][8][9][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31,7-8,6,56,100.
  [11]顾建华,张占国.美学与美育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72.
  [12]王旭晓.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艺术馆、博物馆见闻与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3][14]周学红.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中州学刊,
  1997,(S1).
  [15]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58.
  [16]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6.
  [17]曾繁仁.论美育的现代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1999, (3).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在校研究生调查问卷”,对Y大学104名硕士在读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研究生的各项基本情况并对影响其自身未来发展乐观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大学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大多持较乐观态度;性别、不同培养类型影响研究生自身未来发展乐观程度,年龄、学科和读研之前是否有工作经历则不影响研究生自身未来发展乐观程度;导师指导内容满意度、学术环境满意度、学习和研究时间充裕程度、研究生自身学习
小学生对于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学习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课文文本,而小学阶段的文本篇幅都比较短,内容也较少,如何由小见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深入的研读,仔细剖析,使每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鞭挞社会上那种乱涨价、乱收费等社会现象,揭露假、丑、恶。  (四)美育渗透点  1、鉴赏杂文的讽刺色彩。  2、品味杂文语言的幽默艺术。  二、学法引导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寓言是用简单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言有情节、有形象。寓言式杂文以隐喻、象征手法
文章主要比较分析双向网络和单向网络在安全方面的不同点,同时提出了在原有的单向系统构造中,如果只是粗略地对单向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是不能有效保证双向网络发挥作用的方式,
[过程描述]水布垭镇位于清江南北,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无限,人杰地灵,气象万千。正在修建的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举世瞩目,恩施州最大的高山湖泊秀色可餐,水布垭人民用二十年、十万人马的血汗修建的长达四十八华里的水流坪水渠工程横贯悬崖峭壁令人惊叹不已。盐池河水下温泉吸引着中外众多来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是,由于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加上课堂教学书本知识的束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缘身在此山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是一款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小学英语教学走向了“应试英语”的死胡同.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多
期刊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专业化、多功能化,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升级和改造。笔者从本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谈有线电
和谐是一种美,是一种大美,包括“美政”,亦即政权建设的美。社会和谐的美,是指祥和、美满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反映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人之间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