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短”些,更“短”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有的课,隽永味浓,深入浅出,点拨有法,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讲者声情并茂,妙语连珠,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听者如沐春风,陶醉其中,意犹未尽,不觉时间在流逝。有的课,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撞击,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讲者有气无力,慢条斯理;听者昏昏欲睡,索然寡味,度“课”如年,巴不得早点下课。可见,同样是45分钟,由于教者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给听者在时间感觉上产生不同的差异。
  教学实践表明,师生双方都感到“短”的课通常是教学质量上乘的课,是教学效率高的课。其实,课时的“长”与“短”是和人的注意力,情绪,情感等心理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师生的这些心理因素达到了有机统一、和谐一致的境界和程度时,课时才能无形“缩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课时变“短”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地理新教材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以人地关协协调为核心,紧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虽然教材的编排生动活泼,但某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因其理论性较强,故有其严肃性、枯燥性的一面。如若教师没有真挚情感的投入,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则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然”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情绪必然陷于低谷,这种“闷课”是无益于教学的,会使本来缺乏情感滋润的认识活动更像无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断地减慢运转速度。学生在这种形式下学习,会嫌课时长。所以,地理课要注意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发挥以情促知、以情促行的作用。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第二,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第三,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宽教材的想象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地理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情绪饱满,激情洋溢,随教学内容的需要,情感调控有度,语调抑扬顿挫,情境创设,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这样,学生的情感、情绪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会视上地理课为享受,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
  
  二、成功激励,形成和谐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乐学愿学的学科往往是能给他们带来成功体验的学科。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要使学生对地理课有兴趣,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愉悦的体验。为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爱好特长等因素,以便在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分类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较多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时,让语文学得好的同学列举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词语、诗句、谚语,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即兴描述当日天气情况,让表演欲强的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教师在每位学生讲完后都针对实际情况给以一定的赞扬和鼓励,甚至带头鼓掌。一句普通的表扬话,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学习上一次次的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乐学、愿学的愿望。在成功激励基础上营造出来的课堂气氛是良好的,在这和谐、人情味浓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健康的,同时,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感到心烦意乱或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是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受学生欢迎的课,他们会嫌长吗?
  
  三,巧设疑问,激起思维浪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可见“疑”之重要。要使课时变“短”,疑问的设置就显得很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第一,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急于去究底探源。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三,提问要选准切口。不能张口就问,要仔细推敲和琢磨,切口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第四,提问要把握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到好处,引发积极思考。
  新教材的“活动”栏目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作为教者决不能满足于此,要因时因地、因教材施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投石激水,对活跃课堂气氛,组织教学,“缩短”课时十分关键。教师要在吃透新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设计至少要坚持以下两条原则:第一是要精炼,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第二是要巧妙,要既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又能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引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提问,紧扣学生心弦,学生就不会觉得地理课长了。
  
  四,亦庄亦谐,展示多彩语言
  
  地理课教学中,在语言表达上,一方面要注意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亦庄亦谐,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调节学生情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有关地理的幽默故事或使用幽默式的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起来亲切自然,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的叙述,易抓住人心;诗朗诵或诗一般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讲“季风气候”一课时,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讲“中国铁路”一课时,指出旧中国有民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宝成铁路象一条银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讲述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课时,引用“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讲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时,引用“嘉峪关外野人家,早穿棉袄午穿纱,抱住火炉吃西瓜”。讲授“长江”一课时,满怀激情地朗诵《长江之歌》——“啊,长江!”,用优美动听的歌词去感染学生。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可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讲到“环境保护”时,可把广告词“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结合进去,领会优美环境中人与生物共存的深远意境。这样讲解,教师的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与面目一新的新教材相得益彰,而且增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课时也随之“缩短”了。
  我们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使地理课堂教学形成强大的教学磁场,这样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地理课才会因此而变得“短”些、更“短”些。
其他文献
摘 要: 制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因很多,本文从语言定义和本质,以及英语同心圈理论和语言变体理论出发,阐述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误区——过度强调英语的“标准性”,忽视语言的沟通本质。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同心圈理论 语言变体理论 标准性    1.引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泛的语言,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世界上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
摘要: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强调:“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1]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我们不能大声呵斥,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是应该讲究艺术,既要能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能从中发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使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
新的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全新要求,就是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应成为低年级习作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可在这个时期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即
一、教学背景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接触《我与小动物》,我的第一感觉是:“学生喜爱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爱养小动物,爱和它们一起玩耍,所以我觉得学生一定对这个课题感兴趣。但是兴趣归兴趣,对于我校小学生来讲,一方面,离大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居住的城市里没有动物园,学生对于动物的熟悉与了解只有从电视或者课外书
摘要: 隐性辍学的基本性质从教育角度分析,是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的异化;从法律角度分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违法行为;从文化角度分析,是全民素质的倒退因素;从经济角度分析,是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危机;从政治角度分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本文借用部分案例隐性辍学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剖析,以警醒世人。  关键词: 隐性辍学 基本性质 剖析    从定义上说,隐性辍学指的是:“有辍学的前期或后期表现,毕业时
摘要: 中西方文化,由于植根的土壤不同,对死亡内涵的理解就有比较大的差异。作为悲剧的代名词,“死亡”被称为人生哲学的第二大主题,长久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学史上两大经典悲剧——《安提戈涅》与《窦娥冤》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安提戈涅和窦娥死亡背后动机的分析,来探讨中西文化的不同死亡观,从而加强我们的文化差异意识,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关键词: 死亡 神律 三从四德    1.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作者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思想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提炼出的高层次的观念性思维形式,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
“写”的技能训练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言知识与技能运用的综合体现,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表述与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如何在Main task课型中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策略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激起写作欲望  写是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相当多的学生怕写,因此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写
摘 要: 阅读的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一般阅读分成四步来教学,即预习、学习、复习与练习。其中学习这一点是关键,通过背景介绍、阅读理解等手段达成教学目的。新教材就要有新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也就要力求用新的能够尽量适应新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四步阅读教学法 《牛津初中英语》 “阅读”板块    《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在编排上突破了传统模式,不是以课为单位,而
摘 要: 本文作者对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学生膝部损伤的原因、场合、症状、种类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找出了一些造成损伤的原因,以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使损伤机率降低至最低程度。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 膝部损伤原因 预防措施    1.前言  足球是人们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在大学校园里更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足球运动中,常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事件,其中尤其以膝部损伤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