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grand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1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感人至深、意义非凡的纪念音乐会——“致普希金——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逝世一百八十周年朗诵音乐会”。音乐会汇聚了表演艺术名家,如濮存昕、姚锡娟、达式常、肖雄、严晓频、王耀庆,以及我特别关注的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安德烈·皮萨列夫(Andrey Pisarev)教授。音乐会的主题自然是纪念、回忆以及歌颂普希金留下的伟大作品,如诗歌《我并不厌倦生活》《自由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及诗体小说《奥涅金》节选等,采用的形式是诗歌朗诵伴有竖琴以及大提琴两种乐器的配乐,而诗歌之间则由钢琴独奏予以连接,主要来自俄罗斯浪漫派音乐重臣柴科夫斯基以及拉赫玛尼诺夫。
  在音乐会之前,我很好奇钢琴家如何选择合适的曲目来配合音乐会的主题。据钢琴家所说,主要是根据情绪或情节的相似性来选择,但并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契合,因为诗歌与钢琴音乐穿插的目的并非一味要求两者相互呼应及表现,而是流露内在逻辑。皮萨列夫还强调,这正是他个人觉得这样形式的音乐会最耐人寻味之处。
  带着以上的期待,我走进了东艺音乐厅。一进大厅,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满舞台的蜡烛静静闪烁,绽放的玫瑰零星地摆放在台沿,柔美的灯光照耀着舞台,一架施坦威钢琴、一架竖琴和一把大提琴各自静静地等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气氛浓烈,浪漫充盈,这就是当晚音乐会的序奏。


朗诵音乐会现场

  上半场的节目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十一首诗歌以及五首钢琴作品。音乐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Op.3 No.2)中拉开序幕,并在柴科夫斯基的《船歌》中告一段落。四个部分的诗歌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展示了每个时期普希金的代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除此时间主线之外,还有一条情感主线,从较为抒情、柔美、寄以思念等等情怀的短小诗篇发展至更为慷慨激昂、宣泄悲情的中长篇诗歌,最后进入以描写大自然为主、以景寄情的两首短诗。这样的安排让听众的情绪跌宕起伏,跟随诗歌的场景、情绪、主题变化,跟随诗人的意思游走,跟随中间穿插的钢琴作品去感受那一抹抹犹如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
  在我看来,当晚担任钢琴独奏的皮萨列夫先生之前所说的诗歌与钢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确实存在的。举例来说,上半场的五首爱情诗作于1825年至1829年间,包括了诗人在南方流放期间写下的最著名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歌,寄托了思念、惆怅转而形成的激励抑或解脱等象征浪漫主义的特质,与柴科夫斯基的《沉思》(Op.72 No.5)以及《夜曲》(Op.10 No.1)有着十分吻合的艺术特质。如此引发欣赏者通感的现象并不鲜为人见,而恰恰是艺术、文学领域之间相通的共性,无论是诗与画,还是音与画,无不在最内在的深处融汇贯通。上半场的终曲、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之“船歌”更是从基调、风格乃至标题上紧扣了普希金的两首诗歌《冬天的晚上》以及《秋天》。诗人对自己奶娘的倾诉和亲情与船歌中摇摆的均匀节奏、绵长的旋律线条以及唤起回忆的变幻音色共同传递着一个主题,那便是“爱”与“情”。音乐会在情感传递和交流的高潮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上半场。
  音乐会的下半场仍旧由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夜曲》(Op.19 No.4)拉开帷幕。这首作品建立在小调的基础之上,速度中等,十分符合诗歌的场景,即主人公塔基亚娜对曾经嫌弃过她的俄国贵族青年奥涅金的一段重逢之后的诉说,包含了男女主人公悲伤、无奈与懊悔之情。朗诵者也将这部倾注普希金毕生心血的文学巨作推向整场音乐会的高潮。艺术家肖雄情至深处声泪俱下,让在座的每位听众都为之感动,我更是全身心地被感染,不由跟着默默而泣,感叹艺术的伟大——当语言与音乐并存时,出其意料的艺术火花会由然而现。
  音乐会的压轴之作是两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悲歌》(Op.3 No.1)以及《升C小调前奏曲》(Op.3 No.2)。这两首作品十分沉重,与之呼应的两首诗歌也恰恰是人生中最沉重的主题:死亡。在谢幕诗歌《纪念碑》中,朗诵者、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将诗人对生活的热忱、不屈服和盼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与之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钢琴家皮萨列夫也将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他的拿手之作演释得近乎完美。在这场诗与乐的结合中,我再次领会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尽管两首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甚远,尽管一部是作于艺术家早期,而另一部则在暮年、临近生命终结之时,两者的主题精神、传达的情绪以及具备的时代特征却遥相呼应。
  音乐会进行至此时,应该说是一个完满的终结了。诗人将生命最后的颂歌写在了诗歌中,而与之一起歌颂生命、赞叹世界、崇尚自由的同道者,俄国的两位浪漫时期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同样传递了爱,传递了永恒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敬畏。掌声雷鸣中,皮萨列夫先生和全体朗诵艺术家向听众谢幕。返场时,皮萨列夫先生与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先生共同用俄文朗诵了普希金最杰出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这首伟大的文学作品。原文朗诵一遍之后,听众与台上的艺术家一起用中文齐诵了整首诗歌,这不仅在艺术内容上完满地为这台音乐会画上了句号,也是在艺术形式上圆满地传递了音乐会的主题。
  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八十周年的朗诵音乐会在许多台前幕后的艺术家以及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了。这位英年早逝的俄国杰出诗人留给后世的艺术瑰宝将永久地被纪念与传递,如同今晚的诗歌朗诵音乐会。世人在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递过去、今日与未来的故事,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第一次听到佐兰·杜科奇(Zoran Dukic)的名字是在2009年,那年他在杭州及上海演出,我从一位向来挑剔的前辈口中听说,现在大部分的演奏者都在过分地追求完美,已经好多年不曾有令他感动的现场演出了,佐兰的演奏是令他难忘的。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网上,佐兰的视频不多,而且重复性很高,即便听了他的CD,也只是觉得“不错”“很棒的演奏”而已。有一次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目前旅居北京的西班
期刊
“敦煌杯”系列民族器乐比赛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发起并设立,各专业学会、民管会主办或支持,国家级各专业音乐团体、著名音乐院校的知名作曲家和演奏家等担任评委,旨在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民乐文化,并为民乐爱好者提供一个才艺展示和梦想起航的舞台。“敦煌杯”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以二胡、琵琶、古筝为主,自2010年首届二胡比赛以来,凭借其公平公正、高标准、高规格以及高参与度,受到了专业人士和参赛选手的认可和好评,并被数家
期刊
双簧管与大管同为双簧乐器,它们是管乐大家族中的两个“兄弟”,国际上常把这两件乐器放在一起,共同举办音乐节、音乐周、音乐研讨会等,还成立了国际双簧协会。我国近年来与世界频繁接轨,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双簧学会。这个学会成立仅四年之久,已经举办了两届四川双簧艺术周。2016年6月,这个国际性的双簧艺术周再次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双簧管、大管专家以及
期刊
2016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北德广播爱乐乐团与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安德拉什·席夫来向我们展现贝多芬的音乐。从2016年10月14日至21日,除了上海,该团还将在天津、北京、哈尔滨和苏州演出。  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创建于1950年,有着六十六年的历史。乐团位于德国汉诺威,以擅长演奏多元化音乐风格的作品且水准一流而闻名。它既是一个演奏巴洛克音乐的重要乐团,也是当代顶级的跨界交响乐团;更重要
期刊
小提琴“女神”又要来了!作为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中的重头戏,这场由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带来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早已吸引了不少乐迷的目光。目前,该场音乐会的票务工作业已进入收尾阶段,而在乐迷津津乐道的背后,显示出的则是这位“女神”在古典音乐界强大的号召力。  “女神”的过往  作为当代最具个性、最有魅力、最受喜爱的小提琴家之一,完美兼顾“性感与古典”的穆特早已为广大乐迷所熟知。  1963
期刊
三个多月前,作为上海音乐厅2015-2016音乐季闭幕演出之一的“唐·库普曼与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乐团音乐会”广受乐迷追捧的景象还历历在目,而在即将拉开帷幕的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又将有一支极具权威性的古乐团——法国繁盛艺术古乐团登上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献演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作为欧洲最著名的古乐团之一,法国繁盛艺术古乐团(Les Arts Florissants)由法裔美国指挥家及羽管
期刊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但从乐迷的角度来看,生活在上海实在很幸福,不仅可选的音乐会门类众多,更能在家门口看到各领域中世界顶级团体的表演。除了交响乐团之外,优秀童声合唱团也算是集聚上海最多的了。  世界公认的几大童声合唱团几乎都曾在上海驻足放歌。第一个在上海滩亮相的,是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尽管他们并不在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列,但凭借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走红,2005
期刊
对上海乐迷来说,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应该不会陌生,因为2015年他刚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来过,在东方艺术中心的市民音乐会上演奏海顿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2016年,他应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而来,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去年像我一样失之交臂的大提琴爱好者,这次一定不要错过机会。  在当今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的著名大提琴家中,史蒂芬·伊瑟利斯是与马友
期刊
临近岁末,西方的传统节日季又在一片欢声中拉开了序幕。改编自同名电影的浪漫音乐剧《辣身舞》(Dirty Dancing)将在2016年12月6日至31日,以全新制作的版本亮相于伦敦西区的凤凰剧院。而大洋另一边的纽约百老汇也将在节日季上演一部经典大戏——同样改编自音乐电影的《假日旅店》(Holiday Inn)。  《假日旅店》是美国作曲大师艾文·柏林(Irvine Berlin)的代表作,剧中囊括了
期刊
说起凯尔特民族,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它可以是《魔戒》里的中古世界,也有着《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梅林传奇》等许多古老的故事。伴着凯尔特人风格鲜明的音乐,这些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代代相传。而“凯尔特女人”正是来自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认识“她”之后便觉其风情万种。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请来了这位“佳人”,先于金秋十月的22日,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进行一场户外演出,随后的25日,来到上海国际体操中心,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