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南北,琴韵长流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082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杯”系列民族器乐比赛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发起并设立,各专业学会、民管会主办或支持,国家级各专业音乐团体、著名音乐院校的知名作曲家和演奏家等担任评委,旨在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民乐文化,并为民乐爱好者提供一个才艺展示和梦想起航的舞台。“敦煌杯”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以二胡、琵琶、古筝为主,自2010年首届二胡比赛以来,凭借其公平公正、高标准、高规格以及高参与度,受到了专业人士和参赛选手的认可和好评,并被数家全国重点专业音乐院校作为加分参考。
  弦鸣琴韵,八月未央;
  弓弦南北,精彩沪上。
  2016年8月15日,伴随着“敦煌之韵”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的成功举办,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在上海正式拉开了帷幕。在五天的赛事期间,中国二胡名家、五洲二胡选手齐聚申城、共享赛事!
  本届大赛是“敦煌杯”系列民族器乐比赛的第七届、二胡单项的第三届,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主办,北京华夏璇音艺术传播公司承办,上海万科双语学校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协办,吸引了千余名国内外二胡爱好者前来参与。这是一场二胡艺术交流和学习的盛会,也是一个二胡艺术梦想起航的舞台。


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全体演奏家与主办、协办和承办方领导合影

  赛事期间,大赛组委会还积极举办了“敦煌之韵”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中国二胡艺术精英展演音乐会和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闭幕式颁奖音乐会。舞台之上,既有二胡名家的倾情演释,也有二胡新秀的尽情绽放,而与演奏名家和制作名师面对面的二胡艺术沙龙同样让广大选手获益良多。
  大赛之后,一众评委老师及选手又前去祭拜了中国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先生,向这位一生为二胡艺术鞠躬尽瘁的“二胡皇后”致以了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炎炎夏日里,婉转悠扬的二胡之声给上海带来了一丝清凉,独具魅力的二胡艺术也在“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上如花绽放。
  八月未央,天籁飞扬
  8月15日晚上,在由江阴市天华小荷民乐队齐奏的《光明行》中,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开幕式暨“敦煌之韵”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同时也奏响了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的第一声。台上八十位来自刘天华故里的小朋友不禁让人想起了这位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而一曲《光明行》也让人看到了二胡传承和发展的新希望。
  这场名家云集、经典再现的盛会在二胡演奏家宋飞和周维的主持下,如一幅呈现“神州风采、华夏风韵”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秦腔主题随想曲》《金珠玛米赞》《第一二胡狂想曲》《葡萄熟了》《乔家大院-情爱》《天籁华吟》等经典曲目点缀其中,宋飞、许讲德、刘长福、周维、朱昌耀、邓建栋、胡志平、梁云江、王永德、金伟、余惠生等二胡名家们将祖国大地的旖旎风光和民族风情演释得淋漓尽致。画卷最后定格在欢快热烈的《赛马》合奏中,十多位二胡大师悉数登场,场面之难得、掌声之热烈,堪称一幅演释经典的珍贵画面!


全体演奏家齐奏《赛马》

  弓弦南北,梦想启航
  8月16至19日,精彩的二胡演奏比赛在上海万科双语学校火热开赛。本次大赛按照赛制分成了非职业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重奏组和职业少年组、青年组、重奏组等十二个组别进行复赛和决赛。其间,万科集团创始人、上海万科双语学校名誉校长王石先生也来到了比赛现场。
  赛场内,参赛选手们或来自不同的地方,或有着职业和业余之分,或有着年龄之别,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二胡艺术梦想。这些梦想始终在他们的指尖绵延不断,在他们的心里含苞待放。赛场外,选手家长们的翘首以盼和满怀希冀,饱含着对儿女未来的殷切期望,亦是对中国二胡艺术的支持。
  整个赛事期间,每一位评委更是不辞辛劳、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演奏,努力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能在舞台上飞扬。与此同时,评委们纷纷表示,参赛选手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经过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本次比赛最终产生了十二个不同组别的金奖第一名,他们分别获得了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精心准备的精品二胡或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提供的《华乐大典·二胡卷》。


近八十高龄的著名二胡演奏家许讲德表演《金珠玛米赞》后向观众致意


闭幕式上获金奖盲童演奏《二泉映月》

  娓娓而谈,艺术分享
  为了丰富大赛活动,也让远道而来的参赛选手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二胡的演奏和制作,组委会于8月16日晚举办了一场与名师面对面的二胡艺术沙龙,由二胡名家宋飞主持,吸引了四百余位观众报名参加,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当晚,不仅有许讲德、刘光宇、陈军、王雅琪老中青少四位二胡演奏家畅谈二胡艺术的发展、分享二胡艺术的实践心得,还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二胡制作师张建平讲解二胡的调试与保养。细致入微的宋飞老师、童心未泯的许讲德老师、幽默风趣的陈军老师……引得现场观众竞相提问。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之下,宋飞老师和许讲德老师还进行了现场演奏和解说。   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整个二胡艺术沙龙活动掌声连连,笑声不断。
  精彩沪上,琴韵长流
  8月19日,组委会将历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比赛的金奖获得者邀请到上海,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一场中国二胡艺术精英展演音乐会。这是今年大赛的一次新突破,既给历届“敦煌杯”的金奖选手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给本届大赛的选手们增加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增添了他们的信心。
  当晚,第三届“敦煌杯”二胡演奏大赛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也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正式举办。在评委们宣布了获奖名单并进行颁奖之后,获奖选手们开始尽情享受这方放飞他们二胡艺术梦想的舞台。当一名带着墨镜的男孩在伴奏员的搀扶下走上舞台时,台下的观众顿时屏气凝神;当熟悉的《二泉映月》响起时,那扣人心弦的二胡琴声又瞬间让观众们为之动容,也让前来的嘉宾们频频点头。眼前的黑暗并不能阻碍一个怀揣着梦想的男孩前行,因为他已经用双手为自己、为大家、为二胡艺术的传承呈现了一片光明。
  在悠扬婉转的二胡声中,第三届“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圆满落幕。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老师更是作了一首藏头诗——《送别故人》,以示对活动圆满成功的祝贺:


老中青少四代二胡演奏家及二胡制作大师的“二胡艺术沙龙”活动


来自刘天华故乡的天华小荷民乐团的小朋友们演奏《光明行》

  敦岭崖畔不老松
  煌煌晚霞映碧空
  比翼展翅高飞去
  赛歌关外情谊浓
  圆月当知我心盼
  满杯难忘君慈容
  成行千里雁随从
  功庆相逢在梦中
  本次大赛的成功离不开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评委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和选手们的积极参与。结束之际,一些选手家长纷纷表达了对“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和诸位老师的感谢,同时也祝愿大赛越办越好。其中一位选手家长这样说道:“女儿从初学二胡时一米五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一米七的高三学生。其间,‘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是她坚持学习二胡的一大动力,也是她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事实上,这也是“敦煌杯”系列民族器乐比赛的初衷——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民乐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民乐梦想在这个舞台上起航!
  一把弓,往来九州;
  两根弦,纵览千年。
  愿中国的二胡艺术能够源远流长,也愿“敦煌杯”全国二胡演奏大赛继续发扬中国二胡艺术,不断挖掘新的二胡之声,让中国的二胡文化能够在传承和发展中永远地延续其独特的弦鸣琴韵!
其他文献
我喜欢清晨,更喜欢有巴赫的清晨。我觉得巴赫像杜甫。一千一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文豪在严谨的律诗中迸发出雄壮,而三百年前欧洲大陆上的大音乐家却能在规整的赋格中绽放出清新。他们在当时社会中遵照格式,却从不囿于格式。《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前奏曲》,这名字或许索然无味,但每个清晨拂开我惺忪睡眼,陪我一起迎接东升旭日和微风一起吹散薄雾的,都只有这曲。原本多情的钢琴在巴赫手下变得更加温柔,当纯净的空气涌进我小
期刊
再次游历莱比锡已是六年后,那种一个人走在空寂的大道,即便是老城中心也只有堆积墙角或嵌砌在石缝罅隙间的白雪和自己的孤影拼接、弥愈着眼前这些灰调色块中的裂痕的感觉,竟像老市政厅的钟声那样越回荡越飘渺。就如抛弃了工作重负投入旅程的你一样,眼前的莱比锡复苏了,从干瘪颤抖的枝杈间生发出一树树的葱郁,音符般错落有致地串联起晚春的旋律,萦绕在这曾经为战争付出过沉重代价的古老城市的每个巷落;这就是从莱比锡人心底流
期刊
旧金山交响乐团即将踏上第八次亚洲之旅,除了好听的音乐会以外,我想乐团还能带给中国更多,那就是如何专业地管理好一支职业交响乐团以及如何在中国建立起一个统筹全国乐团发展的专业乐团协会。而这两点,站在乐团背后的布伦特·阿辛克都可以告诉我们。  如何管理好一支顶级交响乐团?布伦特·阿辛克(Brent Assink)绝对是你应该咨询的人选。作为行政总监领导旧金山交响乐团十七载,又是美国乐团协会(League
期刊
筝,中国民族乐器,因其“铮铮然也”的优美音色受到人们的喜欢,也因其悠久的历史常被在前面冠以“古”字,而为“古筝”。  古筝近十多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学习者人数的迅增、大批优秀作品与演奏家的出现、乐器制作的兴起使它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鲜为人知一跃成为中国这块土地上最热门的民族乐器之一,并继续着燎原之势。  创作是推动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目前演奏的曲目,古筝的音乐作品可以划分为传统作品与创作
期刊
1892年夏天,德彪西在一家书店里偶然发现一本新书,那便是他“梦想中的诗篇”《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本书的作者、比利时象征主义戏剧家莫里斯·梅德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早年曾当过律师,后来在巴黎参加过象征派文学运动,1889年发表诗集《温室》和第一个剧本《玛莱娜公主》,受到法国评论界的重视。梅特林克的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
期刊
这位八零后音乐家与许多成长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天之骄子一样,也在附中毕业后选择了远渡重洋,在美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琴艺。但与许多自视甚高的青年音乐家不同,胡盛华踏实努力,面对挫折和失败,有着一般人不具有的韧性和执着。他也是先成家后立业的典范,在国外熬过无数艰辛的岁月,面对如今令众多年轻音乐人艳羡的成功,他总是笑着说,一切都归功于对他不离不弃的太太。  我想,胡盛华就是所谓的“笨拙地努力着的人”吧。因
期刊
序言  《冬日彩虹》,冬日彩虹?  初见这个名字,已是神往心驰;一听这个作品,引动神思遐想。  2016年10月28日至30日,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之后、立冬之前。那寒意渐浓雨丝纷飞的三个夜晚,“上海民族乐团与E.宋歌音乐现场”,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连续演出三场。我专程前往聆赏10月29日第二场,想象中音乐应达及渐入佳境高潮将临的理想状态。  第一次落座于音乐厅西侧空间偏小的演艺厅,但见观众
期刊
英国音乐的发展尽管不像德奥那般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大师,但也有一些伟大的音乐家闪耀着熠熠光芒,亨利·普塞尔便是其中一位。作为真正翻开英国歌剧史第一页的作曲家,普塞尔凭借其高超的作曲技法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创作的戏剧作品复兴了英国本民族传统的音乐,使之成为英国巴洛克音乐的精华。因此,十八世纪的英国音乐史学家查尔斯·伯尼给普塞尔冠以“我们英国的俄尔普斯”(俄尔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天才)或“音乐领域的莎
期刊
我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专职作曲工作,迄今已有三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创作过不少动画电影配乐和主题曲,本以为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准备就这样踏踏实实地退休了,可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当年一帮主创人员忽然成了大家的“噩梦”。  以前朋友介绍我,会说“这是上海美影厂的作曲”,近些年变成“这是《邋遢大王》的作曲”,有人听闻会表示出惊吓,然后告诉我,这片子有点恐怖,自己儿时曾受过父母“
期刊
第一次听到佐兰·杜科奇(Zoran Dukic)的名字是在2009年,那年他在杭州及上海演出,我从一位向来挑剔的前辈口中听说,现在大部分的演奏者都在过分地追求完美,已经好多年不曾有令他感动的现场演出了,佐兰的演奏是令他难忘的。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网上,佐兰的视频不多,而且重复性很高,即便听了他的CD,也只是觉得“不错”“很棒的演奏”而已。有一次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目前旅居北京的西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