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伤害风险防控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课题“番禺区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风险防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JXH201912058)
  摘要: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风险防控是构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体育锻炼方式更加丰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当前,学生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采取文献资料、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伤害的分类、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运动伤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探寻建立课外体育锻炼伤害的风险防控体系。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伤害;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08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课外体育锻炼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开展体育课以外,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中学生增进身体健康的常态化活动。体育运动难免会有损伤,但由于伤害事故的处理涉及面广,给学校管理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研究体育锻炼伤害的种类和原因,探索构建相应的风控体系,能最大限度降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损伤,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东仲元中学、禺山高级中学、洛城中学三所学校高二年级各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星海中学、番禺实验中学、洛城中学三所学校的八年级各随机抽取50名学生,共计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统计出有效问卷298份。其中,男生158人,女生140人。调查周期为2019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外体育锻炼伤害分类
  1.运动伤害各年级分布


  见表1和表1’,在调查的298人中,其中有43人发生过运动伤害。运动伤害初中生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这与年龄、男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强度和频率直接相关。
  2.运动伤害发生时间


  见表2,课外体育锻炼伤害发生在课外活动中的比例大于体育课,提示学校除了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外,重点要加强体育运动伤害的安全意识教育。
  3.运动伤害项目分布


  见表3,身体对抗性激烈的运动伤害最多,篮球和足球出现运动伤害的例数分别达到18例和13例,占比41.9%和30.2%。
  4.运动伤害种类分布


  见表4,从运动伤害的种类看,皮肤损伤、肌腱和肌肉拉伤的例数较多,关节和韧带、骨损伤也较为常见。
  二、课外体育锻炼伤害原因调查


  見表5,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同热身运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和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
  三、课外体育锻炼伤害的风险归类分析
  1.心理因素
  大部分发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学生主观上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强。尤其是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安全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从而导致运动伤害事故发生。
  2.技术因素
  当前大部分学生喜欢以高水平的运动员为偶像,在技术提升上急于求成,对规范动作的学习不到位,尚不具备对危险动作的预判能力,容易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
  3.热身运动因素
  大部分中学男生运动热情很高,在课余自主锻炼中,往往迫不及待投入运动,忽视了热身准备。
  4.疲劳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参加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情绪性,运动时不管身体条件、天气环境等允许不允许,容易造成体育运动伤害。
  5.场地器材因素
  不标准的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增加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概率。
  6.意外因素
  在各种因素都考虑到位的情况下,难免由于不可预见性而发生突发情况的体育运动伤害。
  四、完善课外体育锻炼伤害的风险防控体系
  1.降低体育运动伤害风险,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理念,让体育锻炼伤害事故防患于未然。开设体育运动伤害防护教育课程,邀请专家讲解运动伤害防护的技巧,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伤或减轻受伤程度;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此外,从学生中选取志愿者学习常见体育运动伤害急救技能,以便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能及时处理,降低损伤程度。
  (1)规范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课上加强对学生运动基本技术教学,对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要讲解和示范到位。对容易发生运动伤害的动作要反复提醒、加强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同时要强调热身运动的必要性。
  (2)提高设施管理水平
  体育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超期使用存在较大隐患。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器械,提高安全系数,并设立专人负责场地的清洁和日常管理,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3)完善应急处置医疗网络
  完善医疗救助管理,建立校园医疗应急处理系统。学校应配备规格与学生人数相匹配的校医室,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选择一至两间区内二级以上医院作为协作医院,打造运动伤害救助绿色疗通道。
  2.转移体育运动伤害风险
  (1)建立专项保障基金
  学校可探索建立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为学校体育活动加上一把“安全锁”。“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已在上海等地陆续推出,每名學生可按一定的缴费标准自愿加入,专项保险基金全部用于学生体育运动伤害处置,破解“家长怕受伤,学校怕担责”的难题,鼓励和动员青少年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2)购买校园保险
  学校为在校学生购置校园保险,完善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的第三方赔付机制,减轻学校、家庭的压力,构筑体育锻炼伤害的保护屏障。
  3.回避体育运动伤害风险
  学校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对特殊体质或有重大病史的学生要专门备案,根据健康档案决定学生是否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身体条件,帮助学生选择项目和控制强度。学生还应根据气候情况、生理特点、体质情况等采取合理的锻炼方法,避免超越自身体能极限,主动进行风险回避。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锻炼伤害的分类、产生风险进行分析,发现体育运动伤害的特点和规律,多角度全方位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以期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更有效地推进课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娜娜.太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风险识别与评估[D].中北大学,2017.
  [3]王凤姣.西安、昆明两地初中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李伟智.广州市初级中学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7.
  [5]汪晓光.基于风险管理下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事故防范性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8.
  [6]刘华荣.我国高校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7]刘易.恩施市中小学生体育活动风险防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作者单位:广东仲元中学5114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导数所占的比重很大,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学生之后步入高校继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只有让学生夯实了基础,之后的学习才会越来越顺畅。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基础;实际情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992-7711(2021)19-0
摘要:针对传统英语复习基于单元为单位,结合语法进行,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课本的语言材料,采用系统的知识体系,整合教材中相同或相关的语法,结合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复习现状;个人信息;整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07  一、初
摘要:在我国对教育提出促使新课改实施的新要求下,“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下,进行探讨纠错教学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好方法,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大助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题型的归类、知识的梳理以及解题思路的抽离。  关键词:初中数学;纠错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02
摘要: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将巧妙、创新的教学策略融于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教师积极地创新教育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